●世事无常,万物都不足以长久倚赖。 执迷不悟的人深信此生有物可恃,必争为己有,于是心生怨怒之情。 实则权势不可倚赖,因为强者先亡;财富不可倚赖,因为可以轻易散尽;才学不可倚赖,因为孔子也有怀才不遇的时候;德行不可倚赖,因为颜回也是不幸之人;君王的宠幸不可倚赖,因为说不准何时会有杀身之祸;奴仆的恭顺不可倚赖,因为难免有叛逃的事发生;人的志向不可倚赖,因为志向总有变化的时候;说好的事,不可倚赖,因为守信的人太少。 ----吉田兼好《徒然草》
●《论语》九、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源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仆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的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之道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川,不是一般的河流,而是指河的源头。
逝,是誓的通假字,逝者就是誓者,就是决心开始见、学、行的君子。
昼夜,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朝夕“。
舍,是止息的意;不舍,不止息,就是不退转的意思。 ----孔子《缠解论语》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
●朱元璋找了8个人,
建立了大明王朝;
毛泽东找到10个元帅,
建立了新中国;
耶稣找了12个门徒,建立全球最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
马云找了18个人,
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
孔子找了72个门徒,
建立儒家思想影响全世界!
而群主找了上百人建了个群就知道吹牛逼……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于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论语》
●孔子借伞
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
●《论语》 五、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现实的天下仍未成就“圣人之道”的彰显,现实的天下几乎都不能“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人,他们没有”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智慧,而行”圣人之道“的人,要如”南风之熏“般的熏染他们,把”没有智慧的人“改造成”没有郁结的人“,把”没有智慧的世界“改造成”没有郁结的世界“,这样,才能”不亦君子乎“,才能算是真正行”圣人之道“的人。
知,智慧。愠,郁结。
不愠,就是和谐,就是大同,就是政通人和,就是要把”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愠“的世界。 ----孔子《缠解论语》
●《论语》详解二、成圣之道
学论语前提是要立志成为圣人或者至少有兴趣去了解如何成为圣人
对“学而时习之”中的“学”。概括如下,就是:
问:什么是学?
答: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的校队。
问:谁学?
答:君子
问:学什么?
答:成“圣人”之道
问:学了能成什么?
答:“圣人”。 ----孔子《缠解论语》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论语》
●一、君子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禅解论语》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善治民。莫善于礼。 ----孔子
●论语 四
有朋自远方来
“有朋自远方来”,君子,为共同的志向而联手,为共成“圣人之道”而同行,如人中之凤,依旧、依然,乘天地之正气,渊远而流长、浩瀚而广大,由彼至此、由远及近,如日之东升、海之潮回,将“圣人之道”披之六合、播于八方,法度之,教化之,成就“圣人之道”彰显之天下,这样,才能“不亦乐乎”。乐 者,非LE,是YUE,箫韶九成,盛世之象也。
“有”,非 有无、持有 之有,通假 “友”。何谓“友”同志为友,志向相同者也。
“朋”者,“凤”之古字也,本意为凤凰。 朋自远方者,有凤来仪也。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自”者,依旧。依然也。依旧依然有凤来仪,圣人之道不断也。
“远”,遥远,久远,不独指空间上的。
”方“非方向,广大意思 ----孔子《缠解论语》
●一一子曰 与人为善 取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论语》
●论语 详解三: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君子闻圣人之道、见圣人之道、对照圣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的校队,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得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行成圣人之道,这样,才 能“不亦说乎”。
“习”,羽字下从日,本义指的就是鸟儿在晴天里试飞。这个习字如诗如画,一字而有神。日属阳,所谓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就是习,也才是习。
“时”者,天时,所谓天时,是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也。 ----孔子《缠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