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玄想与哲思遍布期间,这种语义让你无限靠近,但总又有那么一点点距离。或者说,整本书就像这样:漫长的冬天来临,寒风几乎吹熄所有的灯,你躲在被子里,打开那本你一读再读的诗集。阅读开始之时,便是孤独感和私密感密集生长之时。阅读似乎难以停下来,或者说你以为阅读已经停止了,但它让你一再触及更为遥远和深邃的东西。于是它成为尚未完成的;或者说它完成了,但是引起了我们身上尚未完成的东西。我们必须重新开启自己,藉回忆之门或想象之翼。必须如此,别无选择。 ----《豆瓣》
2、是的,没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和静谧的心,无法携带自己的孤独并心怀满足地与之相处,更无法维系日复一日的精神循环。 ----《豆瓣》
3、奥斯陆,这个在初雪中带着韵脚的美丽音节,终于成为伯格赋予其情人和欲望的名字。但是我们能够确信这个名字是诞生于当初肌体交缠的真实之境么?抑或是通过事后多年的追忆和虚构对当年的完成?在这个曾燃起他无名欲望的女人死去多年之后?我们不得而知。
许多东西我们不得而知。伯格迷失在记忆中,而我们作为读者,迷失在对伯格的阅读中。
原本分离的那些,却丝丝缕缕嵌在了生命里。记忆似乎随着时间不可避免地萎缩,但是萎缩之后又重新伸长。空间呢,从未去过里斯本的母亲与伯格重遇于里斯本,空间也获得如云朵在天般的驰骋。于是,这终于导致了记忆和真实并无边界。在场与不在场并无边界。远方与此时并无边界。死亡和生并无疆界。 ----《豆瓣》
4、塔莎奶奶说过这些朴实的话语——
“孩子们常会对我说,‘你的一生一定很辛苦吧?’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呢。我一向以度假般的态度过着我的人生。每天,每分,每秒,我都在享受着啊。”
“花园为身体和心灵提供了食物。”
“我满足于身旁的任何事物,无论是屋子、庭院,动物还是天气。” ----《豆瓣》
5、是的,没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和静谧的心,无法携带自己的孤独并心怀满足地与之相处,更无法维系日复一日的精神循环。
这种状态我们并不陌生,公元400年前后,陶渊明隐匿于乡野田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845年春天,梭罗在康科德城建起一座木屋,过着两年自耕自食的生活,创作的作品《瓦尔登湖》成为自然文学最经典的著作。1873年,《醒来的森林》作者约翰?巴勒斯在哈德逊河西岸买了一个农场,几乎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的后43年。 ----《豆瓣》(人生哲理 www.wenzhangba.com)
6、事实本身也许不能给人带来美感,评论性的文字也远不能给人带来经验。比如,你曾设想过塔莎奶奶在在大雨时守候在花园,等待雨一停下,就飞奔过去,一朵一朵抖落掉芍药身上雨水的急迫吗?你能想象塔莎奶奶在晨露中采摘一捧郁金香,怀抱着它们,赤脚走过泥土路的样子吗?你听到大雪覆盖时塔莎和玫瑰二重奏般的叹息了吗?你知道坐在阶地中央的藤架下,一枝紫藤悄悄伸过长椅的蹁跹吗?你能了解行走到花园,满眼是绿和花朵的饱满吗?你又知道四月翻耕土地时泥土的湿度和触感吗? ----《豆瓣》
7、2010年,有一个人开始为中国人所了解,她用她的故事,褪尽消费时代的气息,使人一头栽进旧时光氤氲的质朴美感里。塔莎?杜朵,又称塔莎奶奶。翻开她的书,如同在睡思昏沉的夜晚,循着梦境进入一座芬芳幽暗的花园。那是一个惊人的老太太。1971年,她隐居在佛蒙特深山,建造了18世纪的古典农庄,独自一人生活,一边画插画一边躬身劳作,直至2008年去世,一草一木、一针一线地创造了自己的魔法王国。 ----《豆瓣》
8、“目的地并不重要。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前往性感之带。要紧的只是我们抛在身后的距离。我们用每一回的舔噬把距离喂养给彼此。”。不动声色、冷静而又潜藏深情。伯格依然如此。 ----《豆瓣》
9、我读塔莎的书是在今年的盛夏,田园这个词汇像是在炙烤的夏季下了几粒清凉的雪。但是没有雪,只有空调里的雪花模式。全球略有数亿人向往田园生活和诗意栖居,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乡村生活并不是流着奶与蜜的梦想之地。在后工业时代,文明世界盛大而耀眼的背景下,田园生活始终是遥远的纸上诗行或梦中乌托邦,有时甚至只是人们用以逃避都市繁华背后的虚空和焦虑的一个遥远而虚设的憧憬。 ----《豆瓣》
10、伯格说:
“两张脸的共同之处,是嘴巴不为罕见的松弛,那不是虚弱无力,而是一种渴求亲吻甚于咀嚼的欲望。”
“每当她哭泣的时候,她总会试图转过脸避开我。这可能是顾及到我的关系,但也是因为在她想到我之前,她的眼泪已将她带回到别的时光。每当她哭泣的时候,我总是等待着,就像等待一列长长地火车通过平交道口”
“很多人患了希望症,在我们这里,希望症就和人世间的忧郁症一样普遍。”
“你把满怀希望当成一种病?” ----《豆瓣》
11、从中国的陶公,古希腊哲人,直到近现代,隐士的田园生活总不乏安静而沉潜的承继者。这大约是人的生命和生活指向有意义的存在、审美性的存在或创造性的存在的一种表达,正如尼采、弗洛姆以及中国的朱光潜等这些哲人、大家至少在观念层面上所坚持认为的那样。美国思想家、自然文学的先驱爱默生认为:“自然的存在,满足了人类灵魂对美的渴望。我称其为一种终极目标。至于灵魂为什么追求美,没有理由,也无法解释。在最广泛的最深远的意义上,美是对世界的表达。”
虽然在对世界的表达日益多元化这一点上我们并不能确定,但塔莎奶奶到底是表达当中美好且独特的一种。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