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 ----《优雅的理性》
2、原始社会里,还有一种令人意外的古朴之美。因为简陋的屋舍相隔不远,所以鸡犬人畜之声相闻;因此,彼此言谈之间的遣词用字都很典雅婉转,不会道人短长、搬弄是非。原因很简单,如果在自己家里出言不逊,被伤及的邻居,马上会循声而至、剑及履及。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3、钓大鱼放长线,钓小鱼放短线;长线是投资,短线则是满足荷尔蒙。 ----《优雅的理性》
4、德沃金认为,人的尊严和政治上的平等,是两个简单自明的概念;任何以权利为核心的理论,都会接受这两个概念。
德沃金的用语和表达方式,虽然与哈里斯的不同,但是在实质内容上,其实不分轩轾。他们都认为,无论是基于道德哲学、政治信仰还是其他考虑,人“应该”享有某些权利。这些权利,超越法律、典章制度或其他的价值;这些权利,是思索法律、典章制度或其他价值的起点。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5、双方都能享受实际利益的安排,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才可能是社会运作的常轨。 ----《优雅的理性》
6、在自然状态下,我们只不过是比较文明的猴子,晃来晃去、彼此飨以石块。……生活在群居社会里的奴隶,要胜过生活在原始状态的自由人。……当奴隶制度取代了对战俘的屠杀,这可是道德上的进化。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7、不自由,毋宁死!
人,生而自由平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学术界里,一向有各式各样的论战;法律学者马洛伊教授(Robin Malloy)和波斯纳法官之间的论战,不算顶有名,但是很有启发性,很有微言大义的味道。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8、要由正义的理念过渡到财产权的结构,显然需要有适当的联结。这个关键,就出现在第10章。在这一章里,哈里斯明确列出他认为合于正义的三个基本条件;他认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或任何一个通情达理的公民),会接受这三个条件。因此,符合这三个条件,财产权的结构就是合于正义:第一,承认自然的平等(natural equality);第二,接受选择自主的价值(the value of autonomous choice);第三,强调身体的尊严不受任意侵犯(the banning of unprovoked invasions of bodily integrity)。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好文章摘抄 www.wenzhangba.com)
9、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眼中的父母,自然不会是四平八稳、光鲜亮丽。 ----《优雅的理性》
10、不要在抽象的理论里打转,最好是试着在大千世界里,体会学理的现实意义。 ----《优雅的理性》
11、“真实”和“理念”的重要差异之一,是支持“权利”的基础不同。以真实的材料为基础,权利是由环境里的条件所支撑、所雕塑。以理念为基础,权利的来源,是诉之于论者或读者的信念;如果论者或读者支持,就有某些权利,否则就没有。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12、在探讨权利的结构时,宾默尔不是由抽象的理念出发,而是以人类实际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在实际的世界里,男人比女人孔武有力,因此“自然而然”地承担了较多较重的责任,也因而掌握了较多的资源、享有较特殊的社会地位。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13、每一个人都可以设想,在盘古开天地时,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男生和女生这两性,要共同面对各种问题,而主要的是“生存”和“繁衍”这两项。因为怀孕、生产、养育都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不容易从事粗重或剧烈的工作(耕种或狩猎)。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14、面对两难和考验时,与其诉诸道德哲学,不如向生活经验求援。 ----《优雅的理性》
15、经过长时间的探讨,经济学家归纳出两点人的特质:“理性”(rational)和“自利”(self-interested)。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