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柳宗元《夏昼偶作》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晏几道的春之境;“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是李白的夏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秋之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柳宗元的冬之境。
此刻,你就在我眼前。世间光景流转到第五个季节。
若问此时此境,便是——“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往年何事乞西宾,柳宗元 主领春风只在君。王建
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 女中谁是卫夫人?刘禹锡
●冉溪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柳宗元《全唐诗》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渔翁》
●外)门馆无私白日闲,薛能 (末)百年粗粝腐儒餐。杜甫
(外)左家弄玉惟娇女,柳宗元 (合)花里寻师到杏坛。钱起
●江雪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感悟可能微小,但我认为那是人与土地交流最可贵的东西。一如先前于中学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柳宗元的作品时,内心的感触。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疆域而言,永州何其微不足道?相对于那些大山大水,不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各个层面而言,永州哪里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壮阔?可是我们在意的真的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吗?我们想知道,并为之动容的,是在特定时空之下,地景与人的契合感悟,那关乎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生命情调。柳宗元笔下的永州,是柳宗元个人的永州;一如苏轼笔下的黄州,是饱和他生命波澜、心绪观照的黄州。 ----赖钰婷《小地方》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柳宗元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渔翁》
●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柳宗元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其安业。 ----柳宗元
●善恶不可以同道。 ----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柳宗元《岭南江行》
●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 ----柳宗元
●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 ----柳宗元
●桂令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柳宗元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里就说了这个问题。柳宗元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这就是“困平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呜呼。这是“病流矢”。此后,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陵迟(衰微)不救者三代”。相反,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却充分地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秦末天下大乱,然而“有叛人而无叛吏”(有起来叛逆的民众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官员)。汉初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国而无叛郡”(有起来叛逆的封国却没有起来叛逆的郡县)。中唐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将而无叛州”(有起来叛逆的将领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州府)。历史证明,郡县制是有利于帝国之长治久安的。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柳宗元
●四川人也没有少受编排,以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编排的“蜀犬吠日”声名最为卓著,“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说明这个被编排的故事,他早就听说过了。是不是事实呢?或许并不重要,只要故事足够损人好玩就行。当然这还不算是编排的极致,冠军应属于愚蠢到极点的蜀王。公元前 316 年秦惠王拿假装能疴金子的石牛,敲开了蜀国的大门,蜀国自此灭亡,蜀王赚得了万年笑柄。 ----冉云飞《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叁中唐云
颜真卿:热血铸真卿
张继:夜泊枫桥畔
钱起:曲终人不见
李季兰:相思渺无畔
韦应物:今年学种瓜
孟郊:久病蚌成珠
贾岛:僧敲月下门
韩愈:贤者唱古声
薛涛:妾住浣花溪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刘禹锡:应不向秋悲
白居易:千里故人心
李贺:何当金络脑
杜秋娘:莫惜金缕衣 ----金鑫《长安大道连狭斜》
●他叫元稹,和他的朋友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一样,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骄傲,科举考试的成功者,显赫时,影响着国家;落魄时,又写点东西,一不小心就影响了后世。 ----阿杰《千古悼亡犹费词》
●“柳宗元。晓得柳宗元吗?不知道柳宗元不堪为文也……柳宗元是唐朝最聪明的人,会写文章,会做诗,会当官,四十七岁就死了。写了好多好文章,好诗,可惜!可惜!我都六十多了,就写不出一篇一首好文章、好诗,你们晓得是哪样原故吗?”
大家说:“晓得!”
“说说看!”胃先生说。
“你没有用!”大家齐声叫起来。
胃先生哈哈大笑,笑得腰杆弯到讲台后面去了,“对!对!我没有用,所以唦!今天只能到小学当你们的先生,帮你们讲讲柳宗元的文章如何之好法——” ----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唐以前的几千年,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是主流文化的基地。五代时期,南北文化分向发展,然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五代之前,中国的人才多出自北方;五代之后,中国的人才多出自南方。唐代的文学家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孟浩然、王维、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北方人。五代之后到了宋代,诗文的名人又几乎都是南方人了,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曾孔、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秦观、范仲淹,刘永等。唐代和宋代之间隔了一个五代,变化就如此之大。最明显的例子,“唐宋八大家”,唐二家全是北方人,宋六家全是南方人。 ----陈传席《西山论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