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柳宗元
●“柳宗元。晓得柳宗元吗?不知道柳宗元不堪为文也……柳宗元是唐朝最聪明的人,会写文章,会做诗,会当官,四十七岁就死了。写了好多好文章,好诗,可惜!可惜!我都六十多了,就写不出一篇一首好文章、好诗,你们晓得是哪样原故吗?”
大家说:“晓得!”
“说说看!”胃先生说。
“你没有用!”大家齐声叫起来。
胃先生哈哈大笑,笑得腰杆弯到讲台后面去了,“对!对!我没有用,所以唦!今天只能到小学当你们的先生,帮你们讲讲柳宗元的文章如何之好法——” ----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柳宗元《岭南江行》
●柳宗元在他的《封建论》里就说了这个问题。柳宗元说,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这就是“困平城”。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呜呼。这是“病流矢”。此后,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陵迟(衰微)不救者三代”。相反,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却充分地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秦末天下大乱,然而“有叛人而无叛吏”(有起来叛逆的民众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官员)。汉初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国而无叛郡”(有起来叛逆的封国却没有起来叛逆的郡县)。中唐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将而无叛州”(有起来叛逆的将领却没有起来叛逆的州府)。历史证明,郡县制是有利于帝国之长治久安的。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晏几道的春之境;“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是李白的夏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秋之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柳宗元的冬之境。
此刻,你就在我眼前。世间光景流转到第五个季节。
若问此时此境,便是——“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唐以前的几千年,北方一直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是主流文化的基地。五代时期,南北文化分向发展,然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五代之前,中国的人才多出自北方;五代之后,中国的人才多出自南方。唐代的文学家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如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孟浩然、王维、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北方人。五代之后到了宋代,诗文的名人又几乎都是南方人了,如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曾孔、苏洵、苏轼、苏辙、陈师道、秦观、范仲淹,刘永等。唐代和宋代之间隔了一个五代,变化就如此之大。最明显的例子,“唐宋八大家”,唐二家全是北方人,宋六家全是南方人。 ----陈传席《西山论道集》
●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 ----柳宗元
●外)门馆无私白日闲,薛能 (末)百年粗粝腐儒餐。杜甫
(外)左家弄玉惟娇女,柳宗元 (合)花里寻师到杏坛。钱起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柳宗元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渔翁》
●你必须是静悄悄的
在全校最古旧的一栋楼里
在别人发飞信的时候
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明信片
你必须是揣着馒头榨菜
在别人逛步行街的时候
坐在阴凉的山北
看整整一天的红杜鹃
你一定要在草坪上开班会
却在教室里化妆跳舞
你一定要在咖啡馆里争论乾坤阴阳
却在中央广场伫立走神
你肯定在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
满以为可以把天空涂蓝
然后 可以尽情的享受落花时节的悲哀
月上柳梢的激情
不料在大二的时候
发现
这个世界除了林黛玉和柳宗元
还有孙思邈和弗洛伊德
于是
你跑到图书馆
把所有的藏书看完了前言和后记
结果在大三的时候
终于知道你会写的
你想写的 你能写的
都已经在发霉的书里装着 ----白寅《致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