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孟子的名言
日期:2017-08-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孟子的名言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赵民注——
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二、家穷亲老,不为仕禄;
三、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孟子

  ●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传习录》
王阳明引用孟子的话,强调凡事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以往所不具备的才能的各种事情,都是为了致良知。 ----王阳明

  ●南怀瑾先生说,《易经》中很早就有了因果这种思想,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孟子在与邹穆公对话时,引用了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都是因果报应的观念。
南怀瑾先生认为,古今中外,一切事情都逃不开这个因果定律。
南怀瑾大师说:“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我喜欢你,比喜欢老子庄子孟子孔子还要喜欢 ----宁财神《武林外传》(qq空间经典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

  ●「中国传统文化」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6、孙子:韬略之道;7、管子:教练之道;8、韩非子:统驭之道;9、鬼谷子:权谋之道;10、大学:修身之道;11、易经:天地之道;12、禅宗:死生之道。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我是在我的安乐窝安逸太久了,导致现在一点盐汽水就能把我喷死。

  ●无欲者,可王矣 ----孟子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

  ●作家笑以苛:日料分为本膳、会席、怀石、割烹和料亭。传统料亭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 以人为本 ”割烹文化。割烹一词源自《孟子》里“伊尹以割烹要汤”,以割为主,烹为辅。可以很高档,也可以很市井,但是谁请我吃肉都是喜欢的味道。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孟子》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

  ●有孟子的性善说,就有荀子的性恶说与之对抗,有王阳明的“致知良”三字,这“厚黑学”三字,也可与之对抗;究竟人性是怎样做起的,我很想把他研究出来,寻些宋、元、明、清讲学的书来看,见他所说的道理,大都是支离穿凿,迂曲难通,令人烦闷欲死。我于是乎把这些书抛开,用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才知道心理学与力学是相通的。我们研究人性,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犹之研究水火之性质,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一样。 ----李宗吾《厚黑学全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孟子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