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这么讲不晓得有没有矛盾,有些东西我希望它是不变的,为了保持那个不变,我要一直变,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这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比如人际关系,跟太太、孩子的关系。孩子一直在长大,从2岁长到20岁,你必须要变,但你爱他的心、对他的感觉是不变的。我跟太太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一直在变,她也在变,我们两个的关系要维持不变就必须要做调整。”李安
2、谭盾还讲过李安唱歌的故事。他唱歌跑调,大家笑得肚子痛,他不好意思,也跟着笑,忽然把眼一瞪:“我再来一首吧!”那一刻,谭盾觉得李安像阿甘,生命中有一种非常顽强和朴素的东西,而他自己不太察觉——他有句无辜的口头禅:“我也不晓得。”
3、李安常跟年轻的外国演员,以及想当演员的小儿子李淳直说:“其实你并不重要,我也不重要,观众的想象最重要。”这决定了他拍出来的电影不完全是个人表达和宣泄,他给出的刺激也不是感官层面的,他要进到人心里去,他要人动情。这是当代许多导演已经不想也不会了的。
4、“电影是通过一整组人,用上我的心力和电影才能进行的分工合作。成果是属于大家的。今天我在美国拍一部电影,其实跟我在中国拍一部电影没有区别。只要收录对话,跟人合作,开展工作。但支撑我的是非常中式的精神,我会根据所拍的电影进行调整,但它不会变。”李安
5、试嘛,不试不晓得。观众认不认,会不会排斥都不晓得。推想没有用,一定要做出来,然后看大家的反应,慢慢演进。推动我前进的,与其说是勇气不如说是好奇心,我从很年轻的时候,就会很大的好奇心,相信电影的世界比相信真实的人生还多一些,所以怎么样叫真切、怎么样叫存在,对我来讲都是一个蛮重要的课题,我会继续追问下去。
6、从理性与感性开始,但凡受雇于好莱坞西方题材,李安会把需要雇用私人研究员或艺术指导写进合约。在伦敦开拍之前,他大概做了6个月的功课。艺术指导露西安娜?艾辛奇领着他去博物馆、美术馆观看18世纪的画作,参观建筑、服饰、景观设计,了解当时人的体态模样和时尚,领会浪漫主义、大都会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还学习了动物——狗、马、猪和羊。影片上映后,一堆人问李安:“你是怎么做到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熬夜弄出来的啦。”他已经会用英式的讽刺了。
7、“完全到那边,我觉得不好,应该有一种关怀之心。有时候讲光明正大,文以载道,没有那么简单,那样对人性也是一种不尊重。也只有像电影这种东西可以去叙述,可以跟大家来分享,这是有意义的,也需要勇敢,因为人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掩饰。只是我们怎么样去面对它、处理它,要下一点功夫。不要把它讲透,当你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把人毁了,把眼睛毁了,把自己毁了,把观众毁了……所以我后来还是保留了。我也挺挣扎的,不挣扎也对不起观众,对不起我的演员——那么投入、对我那么信任。”李安 www.wenzhangba.com
8、“我是比较明显相信电影的世界胜过真实的世界的,可是我觉得每个人其实都这样。电影里的黄飞鸿跟历史上真的黄飞鸿是两回事,哪个比较真切呢?想来想去,是我们想让黄飞鸿那样。一辩证下来,真假虚实就很耐人寻味。在真实人生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相信的,它很复杂,一直在变。反省国家也好,人生也好,它其实是虚幻的,不可靠的、不可信的,我们常常会被骗。可是在文学、艺术上创造出来的角色,如白娘子、贾宝玉,永远都是那个样子,不会变,让你可以相信。一部电影深入人心、脍炙人口以后,它基本是不会变的、可以信任的,它的美感是绝对的,它在我们心里的投射也不是虚幻的,那是一个绝对的东西,很多人都会被它吸引。”李安
9、在电影里对东西方文化的扬弃——东方的伦理和情怀、西方的视角和手法。“到提升品质的时候,我们现有的东西不够用,就得借助西方,但中西混合也会出现不适应,我心里会有警惕。”李安是懂得体用互为表里的,进不到体内,终归用得浮泛——这也是西方导演拍摄东方题材时常表现出不够尊重的原因。
10、“我老是讲世事十之八九不如人意,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是这样一个挫折,就是那样一个挫折。好莱坞有它很成熟、便利的地方,当然也有它的限制,商业限制、意识形态的限制,你就是要学会用它的好处。遇到不好的地方,想办法在里面求全,拐弯抹角地做一个隐性的或者变相的表达,要么直接跟它冲突又或者兼容并蓄,有很多的办法。好莱坞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电影人的专业素质非常高,制作也非常成熟,这在其他任何地方是没有的。但他们有另外一种官僚作风,重技术不重内涵,讲深一点的东西只希望点到为止,看你能忍受多少,如果挫败满满的话,就不要在里面做了,另外想办法。我也从来没有完全进到好莱坞,我是一脚在里面,一脚在外面,没有拍过标准的类型片,我都是混合类型争一点自由”李安
11、“我想我有一种天真,老辣只是手段。”李安
12、导演的才华是多重的,跟制片方打交道是一种,跟演员相处、捕捉他们调教他们令他们发光是一种,看清电影的目的——普通康德写下“人是目的”——安顿好自身与电影的关系是另一种。李安很早就把自己看成一段导体,一个燃烧自己伺服电影的工具。
13、“中原文化不止是“四书五经”,当然有,但有的时候言教不如身教。父母、师长、朋友,大家行为的准则,怎样进退应对,怎样自持,怎样律己,怎样待人,这些东西更加根深蒂固。它塑造了一个人行为的模式、心理的素质,还有内心的秩序,然后延展到一个社会的秩序,这个东西不限于书本。光念书不能体会,生活在其中就有体会了。”李安
14、“我觉得电影不管雅的、俗的,必须要有一个命题,这不只是我的个性决定的。否则很难凝聚出一股力道,让人注意力集中两个小时去看。命题会决定你的结构,然后才知道怎么起承转合,怎么样处理那两个小时。电影不只是空间艺术,还是一个时间艺术,时间怎么排布,观影的性情节奏怎么拿捏,都跟命题有很大的关系。”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