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个医术高明的医者吗?是那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吗?远渡重洋,留学日本,本应在手术台面前展示精湛的医术,愈合病痛的伤口;却在看到国人麻木不仁的心之后毅然弃医从文,抛相爱手术刀,握紧笔杆,用悠悠墨香唤醒沉睡的心灵,重振民族的尊严;他曾经彷徨,但他最后呐喊,他要用笔杆敲醒中国人沉睡的梦,唤起民族的魂。本是医者,却变成时代的文化引领者--鲁迅。
●总结地说,在中国现代史上,五四是价值观念转变的关键时代。这是由于知识分子自动自发并且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巨大努力。五四的知识分子不但彻底冲击了传统的价值系统,而且也引进了许多新的价值,如民主、科学、自由、人权之类。这些新的价值在七十多年之后仍然是中国大陆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五四以来新价值尽管名目繁多,但从根源上说,都可以归系到一个中心价值上,即个人的自作主宰;这是从谭嗣同、梁启超到蔡元培、早期的鲁迅和陈独秀、胡适等所共同提倡的。然而这决不是说,他们所向往的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而置国家民族的大群于不顾。相反地,他们都是在建立新的群体秩序这一大前提之下,倡导个性解放、个人自主的。 ----余英时《中国情怀》
●……这样的事,一些伟大的中国人早就发现了。林语堂先生说过一段话, 大意是中国人有两句话,一句叫明哲保身,另一句叫管他妈的。鲁迅先生更加激烈,高喊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依我看来,中国人既不会爆发,也不会灭亡,但我们就是不说话……
●现在想想,可以理解,鲁迅先生是对这两棵枣树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要重复。对于鲁迅的文章,记忆犹新的就是这两颗枣树,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少年时的玩伴闰土。从他这些文字里,我总能找到我少年的影子,唤起起我儿时的记忆。 (经典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不是韩寒,是鲁迅 ----阿鸿《寻找阿鸿》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 ----鲁迅《朝花夕拾》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鲁迅
●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开车闯了红灯,被一群拿着摄像机的家伙拦住了,
其中一个什么也没有拿的靓女说他们是XX报社的,要采访我。
采访开始后,那靓女问我:"刚才你是不是闯红灯的?"
我说是,没错。她问我知道那么做不对吗?知道不对为什么还要违反交通规则?
我说为了节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命,浪费我的时间就等于图我的财害我的命,这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话。
那靓女听我说完愣了半天,然后才想起来问:难道就不知道那么做是很危险的吗?
我说习惯就好了,这世界上哪有绝对安全的地方?地球是转动的,生命是运动的,一不留神谁都能玩完,睡觉都能活活把人睡死吃饭都能把人活活噎死,想通这些,闯红灯还怕什么危险?
] ----失落叶
●我也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许先生用筷子来回地翻着楼下的饭桌上的菜碗里的东西,菜拣嫩的,不要茎,只要叶,鱼肉之类,拣烧得软的,没有骨头没有刺的。
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虔诚的目光,许先生看着她自己手里选得精精致致的菜盘子,而后脚板触了楼梯上了楼。
希望鲁迅先生多吃一口,多动一动筷,多喝一口鸡汤。鸡汤和牛奶是医生所嘱的,一定要多吃一些的。 ----萧红《萧红十年集》
●人世间,能与你分享幸福的不是爱人,能分享艰难的,一定是。 ----鲁迅《一件毛背心的温暖》
●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的通亮。 ----鲁迅《朝花夕拾》
●鲁迅笔下的看客从来不曾死,他们剪掉长辫子,脱下长马褂,正西装革履地站在跌倒的老人身边,袖手旁观,不敢上前
●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鲁迅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中国人。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