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女人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
日期:2017-11-30 作者:陆琪 阅读:

女人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估计孔子看了都能跳起来打人。

视频说的是在辽宁抚顺开设了一个所谓的“女德班”,倡导的是大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实际上呢?

一位姑娘,跪在孔老夫子的画像前反省自己,不该化妆打扮,声称自己违反了女子的“性德”;

还有女讲师向在座的学员们传授婚姻之道:

无论丈夫说什么,我都说“是”、“好”、“马上”。

女人天生就是服务别人的,甚至荒唐地提出“点外卖的女人就是为了不刷碗,这就是丧失了妇道”;

不仅如此,“女德班”的讲师们还让学员们跪在地上抹地、用手擦粪坑,目的就是让她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我们的心比粪坑还脏”、“女人就该在最底层”。

奇葩吧?

还有更毁现代人三观的。

前不久,有一位“公益讲师”丁璇在讲座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女德”的观点

她认为女人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和三个以上的男人发生关系就是不洁、女性穿着暴露爱打扮就是“克夫克子”;

丁璇女士还笑谈了自己曾经劝告一位被家暴的女士“不差这一顿,回去吧”,说女人面对家暴的时候,一定不要反抗,要忍让。

总而言之,在丁璇看来:男为天,女为地,女人一定要学会敬天。

还有一位女企业家,在做关于“女德”的演讲时,提出了婚姻的四项基本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

看到这些,我真不知道该怒还是该笑?

这些所谓的“女德”简直就是在反人类啊,最后剥夺的还是女人们的自由选择权。

大清朝亡了一百多年了,还有人打着文化道德的幌子害人,这是要复辟封建社会的节奏呀!

重点是,相信的女人居然这么多?!

我着实不懂。可再仔细想想,原因无非是这两个方面。

一个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和社会脱节。

想想看,一个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或者融入过社会,接受过新时代观点的女人,她们会把好好伺候一个男人当做自己的事业吗?

我想不会的。

但女德班的人们,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信息闭塞,对新社会新观点习惯性抵触,也缺乏离开能力,所以把宝全押在男人身上。

但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啊。

与其把宝押在和你只有一纸婚约的男人身上,提升自己不是更好吗?

还有一个,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简单解释一下,有人绑架了你,但你却对绑架者产生好感,反过来为绑架者说话。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这个女德班,绑架了女人们的思想,让女人对男人卑躬屈膝。但她们反过来,对这个班级心怀感恩,然后去向别人推荐:“这个女德班很好的,你快来试试。”

拉别的受害者下水。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但最可怕的是,患有这个症状的人,自己不自知,明明在害人,却以为自己在帮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我很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女人的角色到底是什么?

是服务者,还是创造者?

在以前,甚至在现在的一部人心中,他们觉得,女人就该做家务,带孩子,出去工作也只是为了补贴家用等等,他们认为女人没有可以“为自己”做的事,全在服务别人。

他们眼里的女人是服务者。

但现在呢?

姐弟恋盛行起来,这意味着什么?

我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姐弟恋,才是十年后婚姻的大趋势》获得大多数人的赞同,评论里,很多姑娘都说自己比男朋友大6岁、大8岁,或者大十几岁。这样的感情照样稳固牢靠,还很幸福

这意味着什么?

以前是男大女小,男人大个十几二十岁都正常。因为那时候信奉男人赚钱养家,女人貌美如花。所以男人是创造者,女人服务于男人而存在。

但现在,女人不仅可以赚钱养家,更能貌美如花,姐弟恋的盛行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女性角色属性的变化。

女人已经从服务者,走向了创造者。

所以,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女德班,会如此深恶痛绝

因为,我们已经不用讨好男人而获得安全感,保全一个家庭

我们本身,就有创造并维持一个家庭的能力。

最后说一句,没什么“男是天,女是地”的道理,信人不如信己。

你今天为男人趴在地上,男人明天不一定为你撑起天堂。

算爱研习社视频免费看:

为什么时间长了,男人就对你没那么好了呢?

为什么你爱的越多,对方反而付出越少呢?

为什么你时时刻刻表现出不能没有他,

男人就有恃无恐在外面乱来呢?

这些问题,都是“过度依赖”的问题。

你可能从没听说过,

没关系,几分钟就给你说清楚,

什么是“过度依赖”,什么是“适度依赖”

扫码进入网站,加入算爱研习社会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女人点外卖,就是不守妇道?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