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据分析师告诉我说,公众号上目的明确、有清晰执行步骤的文章最受欢迎。这一点我理解,毕竟现在大家都忙、都急,都想立马得到大师灌顶然后去闯荡江湖。但在情商这个领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变成1、2、3步用计量表来度量的,有一些道理也需要你用心去感悟。
所以我们写了俞飞鸿系列,虽然这些气质美女,不会像邓文迪那样有清晰的路线图,更多的是来自她们自身的修养。但我打分打了那么久,还是有一个洞察:如果一个女人把她所有精力都用在外表变美这个方向上,其实她的美会坍塌得更快。特别是一些本来颜值在C+这个等级的,本来就很美了,结果还是忍不住去动点刀子,结果少了原来的味道。就像《美人鱼》的那个林允,非要修整了自己的牙齿,结果出来效果怪怪的,最后不得不改回去。
所以俞飞鸿、汤唯这个系列的鸡汤想告诉你,颜值是吸引异性的门槛,只要够到了平均线,那就相当于拿到了入场券。如果你是C或者C+以上颜值,是时候想想更高层次的修炼了,那就是:如何美得更高级。
俞飞鸿就是这样一位女性。
说起她的颜值,乍一看,并不会为之惊艳。她的美不同于后期范冰冰之流的每一处都精雕细琢过的、急于外露的美。而是当你看她早期,直到现在,你会惊叹于她的容貌:几乎没有变过,稳定得可怕,而且她的美随着时间沉淀仿佛越来越有故事。
(尤其是比较能检验一个人颜值的古装+异性的扮相,俞飞鸿的侧颜也是比同框的范冰冰更端正美丽)
与现在女明星流行主流的“少女脸”式审美相反,俞飞鸿生来就“显老”。她的颧骨略高,嘴唇薄,美艳中透露着一股凌厉之气。生来就很端正的五官,看上去有种大家闺秀的端庄感,所以这些都让她年轻时就显出一股“老相”。她就是中国传统女性的那种美,就像曹雪芹曾形容的薛宝钗那样: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20岁的她看上去像30岁,而30岁的她就是30岁的样子,所以才被人称为冻龄。
有人说她像高圆圆,其实不然,她身上没有那股匠气和打磨感;不像舒淇,五官过于开阔延展;也不像王菲,性格存在执着于某种哲学,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之的感受。
(20岁)
(45岁)
也许这时你会说她太美了,学不来。其实,深层吸引的背后是气质。气质从何而来?它来源于内心自我的富足。在《十三邀》节目中,主持人许知远不止一次提到过,她身上的一种秩序感让人着迷,这种秩序感就是一种气质,而这不仅来自于她端正的五官,也来源于她的内在。其实这很像迎接爱情时应有的最好状态:内心笃定,镇定自若,能量满满。就像许知远说的那样:仿佛在汇聚能量,耐心地等待一些特殊时刻的到来。
内心的笃定,不但能外化为镇定自若的气质,更是让人在面对爱情时有了从容不迫的勇气。俞飞鸿的笃定从何而来?
自律的生活方式。自小严格的家教让她养成了自律的习惯。这份自律,是形成气质的前提。北电四年,她大部分时候都在图书馆里,经常笔记都是满满的一摞,要不就在排练室,要不就是看片子。每天早课,没有一次迟到,晚上10点半准时熄灯,决不拖到11点。这样的她,大一就被挑去拍电影《特区打工妹》,大二拍摄了王红卫的短片《随风而去》,随后和崔健、窦唯等人拍摄了张元的电影《北京杂种》,在大三的暑假,她被选中参演了文艺片《喜福会》,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在后来多年中,她不断致力于构建出一个稳健的自我价值体系。她本可以选择留校任教,只要平稳地走下去,就能取得让人艳羡的成功。可她觉得不够,她想要的是再次突破自己的藩篱,正如她回答许知远:最孤独的时候不是渴望爱情,通过别的东西延伸自己的边界。于是她辞职,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学习如何在异国他乡靠自己一个人生活。在这里,她再次完善了自我人格。在《十三邀》中,她曾说过,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让她成长为一个不会表达愤怒的人,这形成了她性格的瓶颈。直到在美国的经历:她在过马路时车子并没有减速乃至险些撞到她,这件事情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让她彻底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愤怒。
三年在美国留学的经历让她的性格被进一步打开,情感表达能力获得了完善,她终于可以自由地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说“不”。
这些阅历、知识的积淀成为了她能自由选择爱情的资本。当许知远问她是否是因为自己疏离的性格而没有爱情时,她回答道:就是不喜欢,把情感啊责任啊都放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我觉得你自己会很累,人家也会很累。
实则一语道破了维持爱情的真谛:彼此对感情平衡的把握,不是过度依赖,才是长久的爱情。
她之所以能泰然自若,是因为现在的她已经构建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自我精神世界,她不需要依赖男人、爱情来汲养自己。这样的女性,才能把握自己的爱情、婚姻。“20来岁的时候,婚姻观都是社会和家庭灌输的。到了现在,我不会简单地接受别人给我的观念,我有自己的婚姻观。”正因为内心的强大,才能抵住时间、世俗对爱情的侵扰,站在更纯粹的立场去看待爱情:“我不排斥,但不觉得这是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事。这都需要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特地为了展现给别人看而去做。如果要咬紧牙关拼命去做,就算完成了,你会不会开心?”
46岁的她依然气质沉静,皓目如初,说话平缓有力。一方面她坦然面对生命真实的一面,可又却活得无比认真。她用无数岁月建立起的精神世界辽阔又深邃,如有人懂得顿足欣赏,那就是锦上添花。爱情,只是点缀。我们虽然做不到如此超脱,但也能学到,更深刻的美,更深刻的吸引,是来自于自我情感上的自给自足。只有当我们不再在情感中过度索求,我们才能主动地去把握住爱情。
而通往情感自由的道路,有时需要技术和实践,一如邓文迪;有时需要的是走心的感悟与平衡,这样才不会让技术变得机械,懂得将理性与感性结合,才是这个时代女性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