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 应犹 的朗读音频
文 | 聪少
前阵子,一个广告——《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刷爆了朋友圈。
其中一个小细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父母在熟睡中收到了大洋彼岸儿子发来的微信,那时候手机显示已经是北京时间深夜4:20。本来以为口传番茄炒蛋的步骤可以教会,但是儿子却不得要领,没办法只能夫妻两人半夜起床现场直播如何番茄炒蛋。
很多人从广告中解读出温情、母爱。确实,作为儿子的母亲,可以在任何时候站在儿子的身后为儿子做任何事。然而作为母亲的儿子,已经二十出头了,却不考虑隔着时差大洋彼岸的母亲,硬生生地把睡梦中的母亲叫醒。
即便他没有做过番茄炒蛋,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照着步骤一步一步学。哪怕是找不到,换一个菜式去做也完全可以。
令人深思的是这个留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不是想着自己独立完成,而是把任务扔给远在大洋彼岸的母亲。今天,只是一份番茄炒蛋,可明天的水煮鱼怎么办,后天的拔丝土豆怎么办,未来的升学考试,职业生涯又该怎么办?
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个广告而已,不用太认真。但是这个广告之所以会刷爆朋友圈,就是因为在中国很多父母习惯性地给孩子准备好一切,而孩子也习惯性地接受着父母准备的一切。
这让我联想起一个发小,他是众人眼中的乖孩子。小时候老师布置的手工课作业,他不懂怎么做,为了不让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脸,,母亲连着几个晚上熬夜帮他做出来。
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还特意表扬了他。
为了给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的母亲几乎不让他碰任何家务活,关于大人世界里的事情,更是从不让他过问,为的就是让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他也很争气,考上了一所211大学。只是在迈入成人世界的那一刻,他开始感到了无助。
要不要去应聘学生会的工作?室友招呼他去一起卖MP3做点小生意,他不知道靠谱不靠谱;班上同学都是靠考前突击就能拿到奖学金。他感觉周围的一切跟他成长接触的世界完全不同,只能求助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没有上过大学,对大学里的事情一无所知,无奈之下,只能告知:别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来往,上大学也要好好学习,争取毕业后找份好工作。
愿望很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职场上没有人为你准备好一切,毕业后他的职业生涯一路跌跌撞撞,比别人艰辛数倍。
很多人在网上求助有关职业选择问题,总是习惯性把问题丢给网友或者专家,即便得到解答,其实也没有太大帮助。
职业选择表面上是选职业,实际上是涉及你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日常生活和成长中积累起来的。
有一次我和表弟在一起玩实况足球,游戏出了点问题,突然玩不了了。
我说:算了,玩别的吧。
但是表弟说,“等等,我找找看原因在哪?”
一找两个钟头过去,又是上百度搜查,又是去专业论坛找方法,然后一遍遍的尝试,最后花了两个小时把问题解决了,虽然我们只玩了十几分钟。
花两个钟头解决一个游戏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值,但是这锻炼了一个人主动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表弟的能力其实来源于父母从小的教育:
小时候,表弟经常是被批评的最严重的一个。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一经他的手,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但是神奇的是,那些被拆掉的玩具,机械,他大多都能组装好,即便弄不好,也能整个七七八八。
而追根溯底,他每一次弄坏玩具,回到家都会妈妈胖揍一顿,而且从来不会帮他把玩具修好,而是告诉他:怎样弄坏的,就怎样装回去。弄不好,也得自己想办法买个赔给人家。
小时候弄坏别人家东西哪有钱买。只能想办法帮人家组装回去。
生活从来不会辜负有独立精神的人,表弟如今一家名企的外贸总监,工作顺风顺水。
知乎上面有一个问题,“已经29了,父母还在不断干涉自己生活怎么办?”
评论区有人说:
“29岁,你还让父母对你放心不下,害他们整天操心,你情何以堪。你让他们放心不下,他们不主动关心你指导你,你能把事情做好吗?要想父母不干涉,去向他们证明!
有个女孩也是从小被父母溺爱,基本上父母包办了他生活和工作的大多数。工作被安排进体制内,吃住都在家里。直到她27岁那年,要求被相亲的次数开始增多,她感觉再这样下去,结婚对象、生孩子、甚至到一言一行到时候都得等着被安排。
于是他一狠心,辞职体制内工作,只身一人前往广州找工作。
初到大城市,日子过得很苦。每个月6000左右的工资,除了自己的衣食水电房租,所剩无几,但她编了一个月收入1万的谎言蒙骗父母,以每个月上缴家里1500元,逐年递增的作为父母不干涉的条件。
也许你真的不需要有能力赚到大富大贵来证明自己,你只需要让父母知道,你能够独立生活,独立承担人生中的成与败,独立面对自己的孤独和挫折,哪怕只是善意地编个谎言让他们心安,他们也愿意放手让你自由飞翔的。
说这些,并不是要去怪罪我们的父母们,给我们的爱无意间造成了我们成长的阻碍。
父辈们想让下一代少走弯路,想尽自己所能,帮他们安排好一切,然而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跟上脚步,总有些路要独行,总有一天,你要自行安排自己的人生。
作为已经步入成年的我们,意识到父母的这种关爱实际上正在阻碍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做到及时止损,在一些事情上开始争取独立做主的意识。比如选职业,去哪个城市生活,买什么样的房子,甚至小到做一餐饭,处理一些家庭琐事上,我们是否能够做到自己独立去完成。
和一个朋友聊到关于教育的问题,那时候朋友的孩子刚出世,我就问他,“现在很多人都在买学区房,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给孩子补习,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上怎么看。“
他当时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
“这些都是术的问题,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对我孩子的教育就把握两条线:第一、教育他走正道;第二,教育他日后能够在这个社会独立生存,提供我能提供的一切,该打打,该骂骂,剩下的看他造化。”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前提是你的孩子得跟别人家的孩子在一条赛道上,才有可比性。
但人总是要生存的,人总是要活着的,我们教育的缺失,就是还没告诉孩子该怎么活,就让他们去跟别的孩子赛跑,父母自己都没活明白,肯定输在起跑线。
前一阵子上海一个两岁半男童报5个班后狂掉头发,回武汉探亲时医院诊断为斑秃,那种只会在中年阶段发生的事情现在正提前到幼龄儿童。很多网友都唏嘘不已。
90后也开始要奔三了,我们的下一代也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是否能够在教育的态度上,不要将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绑架到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愿下一代的孩子能独立成长。
作者:聪少,知乎ID:锦囊妙记 个人简介:聊聊成长中的那些事儿
主播:应犹,爱摄影的主播一枚,感恩声音的每一次遇见。新浪微博:应犹uull,微信公众号:聚听,个人微信号:z67021249
编辑:ke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