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第一期直播讨论 | 怎么才能一直跟自己的心在一起
日期:2017-10-11 作者:郑涴 阅读:

第一期直播讨论 | 怎么才能一直跟自己的心在一起

后台回复 「早安」

每日一句 每天不同

上周三,郑涴老师跟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中秋月圆夜,想不到还有那么多小伙伴参与共读,看来是真爱啊!为大家的勤奋努力点赞!

郑老师也对每个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回答,想知道在那个特别的夜晚里,郑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呢?点击上方音频,即可回听。

问答合集

Q:怎么才能一直跟自己的心在一起?

A: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我想首先区别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的意识层面,就是认知的部分;另一个是我们内心体验感受的部分,也包括情绪的层面。

我们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按照认知意识层面来决定我们的生活,虽然有偏感性和偏理性的区别,但道德的评判、成长过程中的要求、自己想努力的方向等等,都跟理性层面息息相关

但有些事情可能并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当我们只是按照外在标签的对与错来做决定时,而不理会情绪时,时间长了,我们可能就会在各方面习惯于认知层面的决定了。

比如我们小时候哭着闹着要一颗糖时,如果父母说:“我知道你想吃糖,但是吃太多了对牙齿不好,我们可以一天吃一块,妈妈知道你很喜欢吃糖,也知道你吃不着糖很着急。”

这时我们的情绪就得到了一个关注和回应,孩子就知道感性的部分也是会被支持被看到的,如果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很多情绪情感没有被看到,那我们很可能就会按照外界。

也许是父母、学校、老师、权威的外在评价,转化成自我内在的观念,再来做决定,这个可能会对我们是否和心在一起有影响。

其实十八岁以后,我们就自己承担着把自己的心找回来的责任,而不是成长过程中的父母或重要他人来承担这个责任。

那我们如何去贴近自己呢?

在咨询中,对于运用认知来做决定的来访者,我们常常会跟他聊一些让他觉得困扰的部分。

而这个部分在一个接纳的环境里,可以让对方放松的去慢慢接近自己,慢慢敢于释放很多压抑的情绪和感受。

在这本书的前三章,有很多关于情绪的练习,这些练习都可以让我们慢慢地接近心。

情绪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我们可以通过情绪去找到心里面真正的本然的那个自己。所以有情绪是好事,虽然它可能让我们不舒服或比较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慢慢去体验每一个当下,当你有一些情绪的时候,试着慢慢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情绪的回味,在这里面既不让这个情绪把你带走,同时你还可以去观察这个情绪。

当然并不是说情绪被关注了,我们就可以放任情绪。当我们真的去进入情绪之后,其实有很多负面的情绪是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化解。

当缺失、情绪被处理后,我们是可以找到平静和舒缓的,也就是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吧,这是我的一点分享。

Q:老师,您好,我老公很会隐藏自己的愤怒,然后很隐蔽的对我进行攻击,怎样才能诱导他,让他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正的不满呢?

A:我不知道诱导出他的情绪是什么意思,我猜你是感觉到他隐藏愤怒对你们的关系有一些影响,我先按照这个部分来做回应。

如果先生因为隐藏的愤怒而影响了你们的关系,让你觉得关系里边有不顺畅的地方,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

如果隐藏情绪的话,很可能是觉得情绪发泄出来是一个很不安全的情境,需要一个更安全的空间。

我不知道你们的关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模式,但是宽泛的安全的空间,可能需要在交流互动的过程当中,让对方能感觉到。

但我觉得诱导出他的愤怒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一个方式,也许你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对方内心的需求,可以考虑是什么让他隐藏,也许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而亲密关系可以是一个疗愈的过程,如果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有接纳或允许,这两个部分都有可能让对方放松下来。

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中说过,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是接触,就是良好的互动;一个是空间,即给予空间

那你可以就这两个部分做一些重建的工作,比如说接触,可以增加亲密,让对方有一些安全的感觉。

空间呢,就是让对方有一些自主的空间,这样可以增加力量感和自信,在这个时候,他也可能增加一些自我表达的部分。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点一弯钩 

Heart

  

在这里,从“心”出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第一期直播讨论 | 怎么才能一直跟自己的心在一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