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马融和蔡邕的放弃
日期:2016-06-13 作者:冀原 来源:冀原投稿 阅读:

马融和蔡邕的放弃

  马融和蔡邕的放弃

  文:蒋光宇

  东汉的儒家学者马融,准备给《左氏春秋》作注。当他得知经学家贾逵和郑众已经先于自己为此书作注,便找来注本阅读。读过后他果断地放弃了作注的打算。有朋友问:“为什么?”他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做到既精深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怎么能超过他们呢?”随后,他转而为《孝经》《离骚》等作注,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东汉书法家蔡邕游览了鲁国曲阜宏伟壮观的灵光殿,兴致勃勃地写起了《灵光殿赋》。当他写到一半的时候,意外的看到了词赋家王延寿游览灵光殿之后写的《灵光殿赋》,连连称奇,大加赞赏,自愧不如,随即停笔。虽然他坚决放弃了写《灵光殿赋》,但后来依然创作出不少的经典作品。(经典心情随笔 www.wenzhangba.com)

  从马融和蔡邕的放弃,我不禁想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知止的见解:“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学》中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也就是说,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的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马融和蔡邕的放弃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