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用自己那些所谓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我们在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也要了解他的内心需要的是什么,和孩子成为朋友,而不是作为一个发号施令者。

儿子今年10岁,读小学五年级。他读过的书已经不少,平常表现出来的都是绅士般的小模样,特别惹人
喜欢。孩子总是顺从我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报喜不报忧吧。比如,他在学校里受了欺负,基本上是我发现了他身上的伤,才肯说出口;遇到
困难了,孩子也总是说:“我会想办法完成的,您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能够扛起
责任的小男子汉。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他的一篇
日记,里面写道:“有时,我想对着天空大吼大叫,把我的
烦恼吼跑。有时,我也想哭。但是,
妈妈说,
男孩不可以有太多的
眼泪。有时,我也想发发小脾气,告诉妈妈我有许多事情做不好。可是,我如果真这样做了,会让妈妈担心……”
这就是我一直以为很
坚强的儿子,我忽略了他还只是个孩子。
我开始有意识地
阅读有关孩子
心理健康的书籍,了解到很多专业知识。其实,儿童与成年人一样常有
情绪变化,如
愤怒、
哀伤、
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让孩子吐露自己的
委屈、
忧愁、牢骚和怨恨。适度地让孩子宣泄,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处。如果孩子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那么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
精神不振、人际关系紧张,严重时会给孩子和
家庭带来危害。从那以后,我开始引导儿子,教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要把
喜怒哀乐闷在心里,要懂得与人分享
快乐,而
伤心与失望更应该找最
信任的人进行
倾诉,哪怕发泄一下都可以。(
qq空间哲理日志大全 www.wenzhangba.com)
每当这时,儿子就会疑惑地看着我的脸,说:“妈妈,如果我像别的孩子那样发泄、撒娇,你还会认为我是
好孩子吗?”我
微笑着点头,“当然是好孩子。”
从那以后,我每天主动抽出十几分钟与儿子谈心,让儿子既把我当妈妈,又当
知心朋友。我常常听得非常专心,不看电视、报纸,只与儿子相对而谈。听到一些逸闻趣事时,我总是自然地抚摸儿子、亲亲儿子,让他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我的爱。
不久,儿子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上我唠叨几句,而且,他的意见还表达得很到位。他在倾诉的时候,把我当成了最信任的
朋友,这让我
感觉十分
温暖。
临近期末考试的一个周日,
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要求把一册语文书上的生字全部抄写一遍并组上词语,要求把14份数学试卷里的填空、选择和判断题抄下来重做一遍。回家后,儿子看着那么多作业,有些慌神了。我在客厅里看书,听见儿子小声地说话。后来,我听见他号啕大哭起来。我走进书房一看,只见他把写字台上的玩具扔在地上,还用脚把地下的积木板踢乱了。要是换在以前,我肯定会
二话不说,朝他的屁股打几下。这次,我忍住了。儿子看见我进来,急忙擦着
泪水。我没有做声,只是轻轻地退了出来,顺手帮他带上了门。
一个小时后,要吃午饭了。儿子面对我的时候,非常
不好意思。我温和地看着他,知道他一定有话要说。果然,他对我说:“妈妈,刚才我做了多长
时间的作业?”我说:“一个小时呢,你做了几份试卷?”
“4份。”“你用不了几个小时就可把试卷做完,根本不是你所说的要做到半夜啊!”
他说:“妈妈,对不起,我刚才有一半时间是在生气。”看着儿子稚嫩的小脸,我说:“你发脾气没有错,只是你没有控制好情绪。你把坏情绪当成‘小野马’了,让它到处乱跑,耽误了时间。”
儿子点点头,
开心地吃饭,吃完后就跑进书房里写作业去了。晚上,儿子写了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生气的时候,我一定要学会控制,不能总是
抱怨,这样就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还影响了作业质量。以后,我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适当地生气、发泄完坏情绪后,就是认真完成该完成的作业。心里
舒服了,任务也完成了,这才是好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