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美剧渐渐融入到了我们生活之中,看完美剧不知道你是否也这样的感觉

我最早看美剧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Friends》(中译名为《老友记》或《六人行》)风靡全球,我和室友一集不落地看完,虽然是为了学英语,但依然收获了许多
欢乐。《Friends》
曲终人散时,我们还颇有些
伤感,担心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样
经典的美剧了。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例如《
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等,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我很少看
中国的电视连续剧,虽然有一些很不错的片子也曾吸引过我,比如《亮剑》《潜伏》,但总的来说,我并
不喜欢国产电视连续剧。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
自己的偏好缘自何方,后来,偶尔看了一集红遍大
江南北的《甄嬛传》,才
恍然大悟。
我看的美剧,大多数反映的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比如,《Friends》里的六个主人公,一个是街角咖啡店的服务生,一个是小餐厅的厨师,一个是不入流的演员,一个是
大学教师(古生物学,不像是能赚钱的专业),一个是公司职员,还有一个甚至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按摩女。他们的
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似乎都不高,但都活得
开开心心。当然,在
生活中他们也会遇到
挫折和坎坷,也有
内心的
挣扎,会做错事,但每个人都凭自己的劳动吃饭,
真诚面对生活和
感情,坦坦荡荡。
再比如,《绝望的主妇》里的四个女主人公,都是小镇上的
家庭主妇,地位并不显赫。小镇的生活平静,但也不时会出现种种
出人意料的变故,甚至会彻底颠覆原来的生活。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坦然面对,积极而
乐观,
勇敢地克服
困难。我最
喜欢的是每一集快要结束时,出现的一小段旁白,这些话紧扣剧情,充满生活
哲理,告诉人们要有爱,
有勇气,懂得
宽容和
诚实,
失败远比欺骗可贵。看了这些反映普通美国
人生活的电视剧,你能从中受到
启迪,对生活有新的领悟。(
经典语录 www.wenzhangba.com)
然而,打开国内的电视频道,放眼望去,往往是黑压压一片跪倒之人,耳中听到的,全是“奴才”“主子”的叫声。我们特别喜欢在电视剧里展示如何揣摩皇帝的
心思,宫廷的政治斗争,后宫的
尔虞我诈,官场上的钩心斗角,有时候光看剧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步步惊心》。
以我不经意间看到的《甄嬛传》里的一个情节为例:甄嬛为了陷害皇后,在怀孕期间假装被皇后推倒。当皇帝对此将信将疑时,一个六岁的
小女孩出现了,哭着对皇帝说,她亲眼看见皇后推倒了甄嬛。皇后因此被打入冷宫,甄嬛也由此上位。看到这一情节,我不禁怒火中烧:为什么要在电视上教
孩子说谎?我们有严格的影视作品审查制度,可是这样的情节,却没有人审查出来。实际上,西方国家对孩子的保护——特别是
精神保护——极为看重,我几乎没有看到哪一部西方电视剧中,有让孩子说假话还受到
鼓励的情节。
一位台湾的
朋友跟我说,《甄嬛传》不能当历史去看,看的是当下。它之所以大受欢迎,就在于它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也许每个人都踩过别人,或被别人踩过,是险恶的外部环境让一个好人逐渐变坏了。
今天,人们总是喜欢拿
教育说事,认为社会存在的种种不
尽如人意之处皆能从教育中找到源头。但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吗?
孩子们在学校的
时间总是有限的。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日益多元。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看电视,就会受到电视情节的影响。如果他们从小就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人可以用尽心机把别人干掉以后自己爬上去,还不受
惩罚,他们也可能学会这种“生存之道”。
我不明白的是,生活中有那么多
美好的事情可以展现,为什么一定要在电视上展现那些
人性的
丑恶面,而且这样的丑恶还不会受到惩罚?中国的一些电视连续剧往往告诉人们:心机最深、最心狠手辣、最
冷酷无情的人往往是最
成功的,能当很大的官,能挣很多的钱。
我无意主张电视剧只能歌功颂德,呈现伪善的道德说教,我只是想表达一个
观点:也许可以用不那么笨的方法,实现我们
希望的教育
目标。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私有制经济,但美国人的爱国
热情并不比我们低,应当说这和美国人的教育方式有极大关系。好莱坞的大片最
追求票房收入,但爱国主义往往是这些追求票房收入最大化的大片的主题。这一看起来是悖论的现象,可以引发我们更深的
思考:我们的影视作品,究竟要带给观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