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呆过许多家公司。
初次见面,两眼笑得眯着,胖乎乎的,还有俩小虎牙,很实诚的感觉。
初创型子公司,来自董事会的压力非常大,我和李哥都是社招,算是一同新进的雇佣兵。他是总指挥,我负责整个产品部门的工作。
短短三个月不到,主业务加辅助工具,大小一共五条产品线,全部正常跑了起来。这是成绩。可董事会看不见的,是无尽的争吵,无休止的加班,无数次的熬夜,深夜突袭的电话......
李哥有个女儿,刚满2岁。出差时候他偶尔跟我闲聊,说:“我老婆总抱怨,说自己是‘丧偶式婚姻’。”
“没办法嘛。”他笑。
李哥36岁了。他给我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他必须拼。
他不睡觉,头发乱糟糟。
他跟我吵,跟技术总监吵。先是辩论,然后是教育,最后拿位置压你。
他是技术出身,他常常披挂上阵自己去写代码,技术总监的想法他要撸掉,不高效。我产品的思路他写着代码临时就要换,设计不合理。
他指导外包程序员的代码情况,他愤怒的敲着键盘当着十几个同事大喊:“你是傻逼吗?!弱智吧你是!”
我劝他,珍惜自己的精力,专注到管理上。早先的时候他笑着给我解释:“我是技术出身的,我必须要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发挥出来。”
后期的时候他敲着桌子:“这件事不是你一个人在给我说,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后都别提了!”
每次出差,下飞机一般都是夜里两点,每次安顿下都要到3、4点左右。紧接着,第二天8点就到达总部,作开会报告。
终于有一次,在开完会后,他趴在桌子上让我们自己先去吃饭,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他在会客厅的沙发上躺了下来,之后他说“感觉心脏被拽住一样。不敢呼吸,浑身发抖。”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离开了这家公司。临走时跟李哥谈话,当时我们已经很久不怎么聊天了。
他说:“工作和家庭也许是需要平衡吧,这点你比我强。”他盯着角落,眼神黯淡,不知最近又怎么了。
我说的那句话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挺虚的,但对李哥,他最需要的忠告其实就是那句。
当时我还年轻,第一次产品评审,部门内部开闭门会议,领导问我“产品这块需要多少时间啊?”
我暗自估了一下,使点劲,大约2天差不多能完成,我想了想说“3天”。
我在那之前没呆过什么大公司,思维方式一时还没切过来,我说:“那就2天吧。”
同事们都笑。
最终,给我定了两周的时间。
那是很快乐的一段时光。除了晋升通道看不见之外,每天过得都很舒服。同事友好,氛围轻松,没有任何勾心斗角,时不时出去团建。
团队里每个人都超会讲段子,有个物理系老哥甚至时不时会跟我聊一些关于他宇宙的思考。
团队的年龄都很大了。我在里面,比相同岗位的一位老哥小了整整十岁。
我以为快乐的日子会持续很久。然而入职三个月不到,第一位老哥首先提出了离职,他卖掉了北京的房子,移民去了美国。
紧接着又不到一个月,第二位老哥被办了辞退,这是公司给他的福利。他拿了10万元的补偿金,开始一门心思做自媒体。
我要说的是第二位老哥的故事。
他当年也已经35岁了,房子车子孩子也都背在了身上,事业从新出发,给自己的压力很大。
终于有天早上,我们的领导,跟他们在一起工作了十年的老兄弟,上早班时扭头给我说:“我日,K老板昨天进重症监护了。”
K老板没死,但这件事给年轻的我太大的冲击。因为K老板,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人。
而且据我所知,他家里甚至还挺有钱的,北京有房,南锣鼓巷甚至还有一套门面。
后来我们聚餐。K老板说,真的挺后怕的。
你以为我要说的是鸡汤?
K老板走后我又在那里呆了一年。逐渐变得能打了很多,逐渐又发现再也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摇摆,恰好外面又有不错的机会,我终于决定跳出舒适区。
而在我离职后的三个月,行业发生巨大波动,整个部门都被裁掉了。
李哥拼死拼活,失去了下属员工的尊重,失去了妻子的理解,错过了孩子成长的宝贵期。公司好不容易站住了,又赶上这10年一遇的互联网寒冬。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只要拼不死,就要往死拼!”
“没房没车,我女儿凭什么嫁给你?”
阶级流动性的变化,文化的天然倾向,媒体的推波助澜,社会的价值导向,真切存在的不安全感,中国人骨子里自带的竞争意识。
欲?努力就对了嘛。
不,我不想这样颓唐结尾。我想,真正的改变,是每一个雇员在思想上的改变。而这样的变化,或许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来完成。
“我就奇了怪了,为什么你们90后这么事儿逼?”
——拒绝了我的差旅餐费报销后,李哥如是说。
本文系百问签约作者独家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