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骚动的梦想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你的人生是什么?
也许你并不知道你的人生是什么,而是别人告诉你的。
很多获得成功的人,会告诉你怀揣梦想和到达成功的彼岸充满了喜悦,会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走出困境。
在我们对人生没有丝毫概念的时候,妈妈开始问“宝贝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上学了老师会说“你要为了梦想而学习、努力和拼搏”,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人生要有梦想,才能有意义,才有盼头。
长大后,我们一部分人成了梦想的实现者和受益者,他们开始语重心长地对别人说教“人,一定要有梦想”,比如经常在讲台上说教的老师(小Q也经常这样自以为是)。
还有一部分人成了梦想的失败者和抵触者,屡遭失败的他们开始躲到生活的角落,告诉别人“无追求是一种最高境界,你得看破红尘、看淡一切,像我一样”。
还有一部分人,比如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不断用梦想的实践,验证着人生几何,他会告诉你“人生努力是没用的!人生像走阶梯,每一阶都有每一阶的难点,你没有克服难点,再怎么努力都是原地跳”。
你的梦想是来自于别人尝到的甜头,致使你也想功成名就?还是来自于妈妈的期望,逃脱不了的“别人家孩子”的阴影?还是来自于你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想要完成一件事,历练一种能力,获得一种认可的愿望?
02、梦想都是五彩斑斓的吗?
也许你要说,梦想肯定都是五彩斑斓而美好的,只是通往这条成功之路的人生都是写满血雨腥风的拼搏史,容易到达的就不是梦想,一脚泥泞一脚惶恐,成功之路就是“土黄色”的。
但你肯定关注过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人生不需要拼搏,他们从出生就带着金灿灿的光环而来,在你眼里,对他的人生评价写满了“羡慕嫉妒恨”以及永远到不了的远方,他们有没有“梦想”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一切都有了,梦想就成了宁静的白色。
还有一些人在你看来是每天撞钟的和尚,从小和尚撞到了老和尚,终有一天在你不经意间,他们也撞到了生命的终结,他们的“梦想”是与白色形成强烈反差的黑色,是探究不出所以然的。
还有大部分人像猴子搬玉米,一生有太多梦想,骚动得顶天立地,却往往只能迈开双腿走两步换一个,丢下一堆桃子比玉米甜、西瓜比桃子水多、兔子比西瓜好玩的理由,最终两手空空。在他们那里“梦想”一直是彩虹,而且永远是彩虹,只能远远看着,默默许愿,消失了也安然接受,大不了就重新再鼓舞起斗志。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医院的病房里守夜,临床是一个不停呻吟的15岁小女孩,她被脊柱肿瘤折磨得生不如死,在她那里梦想只有红色,简单而单一,那是生命的颜色,梦想对她就是一种奢求,她每天最想的就是不要疼痛。
……
每个人心中都画着不同颜色的梦想,或是负担、或是斗志、或是幸福、或是一种体验,什么颜色,只有你,心知肚明,只需要你正确认识。
记得那些刚毕业的年月,我们都怀揣着信誓旦旦恶苦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在谁人面前都是一副山河无限好的勤劳致富憨豆形象。
有一搞工程的哥们,第一次到了工地,要求自己坚持和民工划清界线,有坚强的内心和精致的生活,运动、洗澡、刷鞋、刮胡子、看书、学习,拒绝一切工程娱乐,即使是迫不得已的娱乐也要保持自己的高姿态,他非常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不属于这里,更不属于灰头土脸的生活”,于是他拼命读书,下决心要考出去。这样的人,在工地一定被当作怪咖。
一年下来,看书书不尽,加班加点的工作,让他无暇再过精致生活,有时竟也不顾一身烂泥倒床就睡。
肯定是哪里错了。
不接地气,不得好死。工地就是这样,学这个专业就得灰头土脸。想明白这些,他开始融入一切,再也没人认为他是怪咖。
久而久之,什么是梦想早就被束之高阁。
蔡志忠从4岁半就知道自己的梦想是画画,一个农村的孩子,现实告诉他,不可能,你没有条件,但是他自己创造了条件,一画就画了一生,并且成为杰出的漫画家。
林清玄不相信没受过教育就不能写作,他17岁开始独自闯荡,开始用笔杆子书写梦想,他坚持每天打工每天写作,30岁前他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
每个人梦想的最大障碍是自己,是你把自己困在现实中,给自己找了无数理由。有很多“蔡志忠”,在第一次梦想被当做是笑话之后,就再也没有谈起过画画这个梦想;有很多“林清玄”在打工回来筋疲力尽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我先做到丰衣足食吧,梦想等有钱了再说”(好好想想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从此梦想被自己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