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插嘴的人,都在刷存在感
日期:2018-10-24 20:16:27 作者:向日葵爸爸 来源:胡慎之 阅读:

爱插嘴的人,都在刷存在感

  欢迎大家菜单栏的读者信箱答疑环节进行留言提问

  今天我们抽取了其中1位读者的问题进行回复

读者来信

  胡老师您好

  上心理课做助教的时候碰到一个到处插话的学员。不管是在闲聊还是在别人做总结的时候,她老是见缝插针地把话给截走,然后开始自已为是的长篇大论评论课程结束做总结的时候,他也在,又是那样。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想逗他一下。

  于是我就说:“知道为什么我上课的时候关注学员比较少嘛?因为我要分心在你的身上,担心你不知道什么时间爆炸。”然后就成功的引燃了他。他开始大发雷霆暴跳如雷。我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偷偷的乐。像搞恶作剧成功了的孩子一样。但是我又一想,好像我也有她身上的那种特质。为什么会那么多嘴?为什么天天心灵无所依?为什么那么的感觉孤独?忽然间我好像明白了他:你们看看我。我在这里。我也很重要。我有很多本事。我是个有用的,能帮助你们的人。你们看看我。肯定我,夸夸我。

  好像身边老有这样一类的人,把所有的力量都用来向别人证明自己。如果是男人,他可能会有非常雄辩的能力,去挑战权威,引起大家的关注。哪怕是讨厌的也行。如果是女人,会不断地插话,不断地好为人师。如果受挫,就会追逐权利地位利用上司父母大人这些身份要求命令、斥责他人。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并且要表现出来对他的观点规矩特别认可。不能有一丝的敷衍,如果让他觉察到她会暴跳如雷。这个时候他就会赌咒发誓啊寻死觅活啊拼命啊,放出这些终极大招。如果真的让他发言,可能他也说不了几句。自己也会发现刚刚心里头还有千万个念头在涌动,怎么现在全部都没有啦?是不是我们的身体聪明绝顶,他要的只是关注。让他发言就是得到关注,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后就不工作了。这种类型的人活的很累。因为一直在无意识地求认可,那个需求的大坑没有被填平,就像快饿死的人只能拼尽一切努力去找吃的。有办法发现生活真相。有办法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时间长了还会变的思维混乱。越来越弱。越发不被人看到。行成恶性循环

  我的问题是:1、如果自己不幸是这样的人,应该怎样疗愈和成长?2、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怎样才能和他们和睦相处?并让他们发挥身价值?

  这位读者:

  你好,欢迎你的来信。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说话,不喜欢听话因为说话其实是一种权力,他之所以要得到一种权力,就是害怕自己被控制了。被控制和顺从的感觉,对于他来说是很糟糕的。所以,他只能去成为那个说话的人。

  他夺取别人的关注,为的就是能够体验存在。存在的感觉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害怕被忽略。可能在我们的生命中,已经体验过太多被忽略的感觉,所以我们才会强烈地去寻找这种存在的感觉。

  但这种存在感也不是说我们能够找到的,当你不断去证明,不断去要这种存在感时,你是找不到的。只有我们被重要的人看见时,我们才能获得这种存在感。

  而这会存在一个死循环,为了得到这个存在感,他必须要去做一些事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但同时,这又会让他感觉到一种挫败感

  这种挫败感是我们所说被忽略背后的一个东西,它除了有原发性的失落,还有继发性的挫败感。他没有办法去解决这种感觉,所以他又只能用这种方法继续去跟别人相处

  想要打破这个死循环,就需要建立一个隔离带,就像森林大火那样,需要建立一个隔离带去阻断火灾的蔓延。

  隔离带是指,我能够在某些方面承受一些焦虑试想一下,如果你一直是一个抢话说的人,当你有天突然不说话了,别人对你反而是关注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道理,就是需要我们学会如何自律

  因为当你焦虑的时候,还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无疑就是缘木求鱼,所以我们需要先去承受一部分的焦虑,改变一下自己的处理方式。

  那么,当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时,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首先,你为什么要关注这样的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当你去跟这个“怪”纠缠的时候,他的“怪”才会令你无奈

  意思就是,如果我们跟这样的人去纠缠,你心里可能也会存在一种想去控制他的愿望,但他又不想被你控制,不想服从于你,所以你们之间就陷入了控制服从的冲突里。

  其实,你只需要在他这么做的时候,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就可以了。

  含情脉脉地看着他,就等于给他一面镜子,让他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在干嘛。在我做个案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特别想表达。有些人会连续不断地说话说40分钟,而我会选择静静地看着他。等他们说完后,他们通常都会惊讶,原来自己说了40分钟的话,觉得自己太多话了。这就是镜像功能

  我们提供给他们的是一面镜子,这是一种容纳。

  只有在你容纳他人的时候,你才是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一个容器

  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那么说明你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在任何一段关系中,这两点都是很重要的,特别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

  当然,你的镜子需要是一面平滑的镜子,有些人的镜子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是客观反映这个事实,而是添加了自己的感情色彩

  就像有些咨询师在个案说到悲伤的事情时,她会选择陪着个案哭一场,但那只是咨询师在同情自己,可能在令咨询师哭的剧本里跟个案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有人做倾听者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很想表达,而且在这表达的过程中,会把很多东西都合理化了。

  理化的意思,就是我讲的肯定是有道理,比你们都有道理。以此来寻求一种优越感

  我们需要优越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特别自卑

  优越感可以补偿我们的自卑,但可惜的是,优越感也不是一种容易找到的东西。在你的想象世界里,你怎么优越都可以,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超人,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这样的东西是经不起检验的。

  例如,我觉得自己很高,但我见到姚明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自己根本不高。

  但这样的检验,也是自我成长的机会

  当你把追求控制欲的人当做朋友时,你需要提醒他进入这样一个检验的情境。你可以尝试问他:“我发现你特别喜欢在人群中讲话,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而不是“你怎么一天到晚都这么多话说”。

  当你去帮他情景再现的时,这样的过程是可以激发他的自我检验,这也是一种相处方式。

  但,如果有一天你也无能为力时,你还是需要尊重自己意愿,选择离开。你之所以会去想跟他接触,肯定是因为你跟他是一样的人。这就导致,你们会一直在争夺控制感。

  还是那句话,你需要知道你如何去理解他。当然,理解他不是你的义务,你也可以选择让他离开。

  所以,你可以从这两方面去尝试跟他接触。记得,在接触的过程中,先不要给他贴上一个标签你可以选择跟他做朋友,也可以选择离开,这都是没有问题的,也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相处之道。

  就像我经常所说的,“温柔坚定地说不”。

  lt; the end >

   作者介绍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如果喜欢本文,可以给我们一个赞或评论哦!

  推荐阅读

  好好说话,才能好好过日子

  ☟ 胡老师新书搭配开学季“食用”更好哦!

  戳阅读原文,即可马上购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插嘴的人,都在刷存在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