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因为太早感受到了孑然独行的孤单,很长一段时间里,情义就成了我追逐人世间温度的保命稻草。一旦有人对好,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后来才发现,越这样卑微越会成为别人廉价的施舍。
你不管不顾的投入,在他那里就必须持续的亢奋和热络,不然就成了你翅膀硬了之后的生分;你接受过他的帮助,就一辈子以恩人的牌位敬重,在他那里就必须永保被施救的吃相,否则就坐实了你忘恩负义的罪名;你的境遇就必须低他一头,让他找到俯视你的优越感,不然你的努力就成了显摆和炫耀的把柄;你有所保留的客气,在他那里就是情义薄凉的把柄。。。。。。。
情义一旦变成施舍、俯视、跟随和参照的时候,就像附着在羊毛上面的沙蓬,一拍两散是命定的结局。后来我就发现,越在乎的情义越容易成为打败你的对手,因为他太知道你的软肋和痛点在哪里;越走得近的朋友,越能挑出你的诟病和责难,因为他太明白你的缺陷和短板了。往往情义的最后最容易变成彼此的怨恨和比较,所以越亲近的人越难得到祝福。我们跋山涉水的奔赴却成了彼此日后反目成仇的借口,我们全力以赴的相逢却成了忌火中烧的理由。
后来,我发现,情义真的很薄,风一吹就散了。往往最先伤害你的就是那个你最信任的人,最先疏远的那个走得最近的人。一开始,知道情义的变故,也会伤心失落,也会委屈和据理力辩。后来明白,既然我那么投入的深情都不及别人背后的几句挑唆,我那么用情的在乎却不及你对陌生人的热情,那么这种情义还有什么挽留的必要,走就不必相送,其实解释也显得多余,得体的疏远是对自己曾经的付出最好的嘉奖。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人海里有人懂我,只是我们暂时失散未曾相逢而已,所以那么笃定相信他会出现,会像我一样执着的寻找,热切的等待,奋不顾身的相认,所以每一次的相识都会全力以赴的投入,后来发现,用力过猛的情义从一开始就不对等,施舍和被动的情义,都是日后不满意的伏笔。
再后来,心就凉了,也硬了,宁愿沉默也忍着不要触碰情义,就像周润发所说的:别提爱情了,爱情会死人的。情义也一样,别提了,对于重情的人,情义虽然不会死人,但会伤人,会伤及元气,像一只逃避的鸵鸟,误以为只要一头扎进土里,就可以逃避眼前的伤害。事实上,有些疤痕会跟随你一生。
情义很轻,风一吹就散了。说到底,这不是情义出了问题,是人性原本的样子。即使是重情的人,从一开始的初衷,谁不是带着寻求同盟和找寻精神上的慰藉直奔而去的,这本身就是情义上的负重和不纯。于是有一天,你发现我的痛苦你不能帮助,你的快乐我无法感知,于是便有了怨言和失落,于是就互相指责,于是就一拍两散,于是就散落在人海。其实每个人一生注定会有一段路必须自己走过,谁也不会成为你一生的陪伴,把那一肚子的委屈生生的咽下去,得体的疏远是对情义最好的再见,沉默是那一段情义寿终正寝该有的归宿!
昨天看电影《找到你》,很多人说从电影里看到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找到迷失的自己,我却看到了人性在苦难来临时的那种慌不择路的逃亡。直到不幸降临的时候,才发现三个女人是一个战壕的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才发现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除了抱团取暖,谁也无法单枪匹马揭竿而起成为拯救自己的英雄。情义在那一刻就变成了搀扶着穿越黎明的拐杖,但这种情义终究会在天亮之前各奔前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义真得很轻,唯有呵护,才能延续的再远一点、再久一些,但终究会散落在人海,这是注定的结局。因为情义的无力就注定了情义的轻飘,不被风吹走,也会被岁月的薄凉覆盖。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有人下车,有人上车,只是在乱云飞渡的岁月,记得那一段风雨有你的见证,情义被风吹散就让他吹散吧,想开了也就淡然了。
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原谅了自己,也原谅了那些曾经发誓成为过命的朋友,在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的日子里,不管绿萝拂过衣襟,还是青云打湿诺言,都祝福你们各自安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