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入夜到白昏”
文 / 陆亦非
看着身旁男友吃完饭,心满意足地当众用牙签剃着牙,拍着肚子刷起手机时,我顿时怒火中烧。
不仅因为他粗俗的举动,也因为今天我们两周年,他没有预约任何餐厅,我们落座的,是那条我们最常去的夜宵一条街里,最常去的那一家串烧。
在油烟气里仍然抱着一丝期望的我,直到所有菜被清空,他解锁手机的那一刻,也没等到我想要的礼物。
而此时的他却好像没事人一样,无视从对面持续射来的愤怒视线。我不经在想,是什么给了他那么大的胆量。
要知道,我是随时可以拎包走人的。
一。
前段时间闺蜜的男朋友突然说没空,她只能临时约我去看了那场林宥嘉的慈善演出,见面之前我还以为她是良心发现,终于想起她还有我这个朋友。
等到在场馆旁边的咖啡厅坐下,她才跟我控诉说,这是一个月前她逃了半节课在厕所隔间里抢到的票,他居然说没空就没空,连理由都不给。
按理说我应该谴责她这种把我当备胎的行为,但不知道怎么的,我的同理心突然作祟,如果我男朋友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卦,我绝对会气疯吧。
于是我比她更强烈地谴责了她的男朋友,不仅不负责,而且丝毫不站在她的角度想,我越说越气愤,最后用一句“他也太坏了吧”结了尾。
没想到听完我这些话,她居然小声地反驳说:
二。
在经历过两周年那天有史以来最大的失望之后,我察觉到我和闺蜜陷入了一样的境地。
甚至当下我们如出一辙地回忆起暧昧阶段的那些美好时刻,去进行比较,顺便给自己一点安慰。
确定关系前的那个月,是室友调侃我最多的一个月。她们会很恶趣味地模仿小时代里林萧给顾里戴皇冠的样子,说我被他宠成了个公主。
那个月我姨妈痛,我知道跟他说也没有用,但我就是期待他能为我做点什么,在我在电话里吭叽里几声之后他跑去小卖部买了热水袋,去教学楼往里灌满了水,然后让进宿舍楼的同学帮忙带了上来。
我喜欢喝奶茶,但奶茶店离学校挺远的,学校里一些嗅到商机的同学建了个奶茶代购群,他们去的时候可以收费带上几杯,频率不高,大概也就一礼拜两次。
那次他看到我在群里说话之后,就私聊了那个群的群主,问他们能不能多去几次,他可以把群推给他宿舍那些男生,让他们都来光顾。于是在那个天气冻到没人想出门的冬天,我喝到了比往常多一倍的奶茶,同时也没产生那种欠了他的感觉。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即使是现在再想起来我还是会忍不住偷笑,但换个角度想,我又感觉,似乎他把所有对我的喜欢,和用心,都留给了暧昧的那个阶段。
以至于后来真的在一起了,他已经不想再使劲了。
三。
神奇的是,直到我自己调整过来,他都好像没意识到“我怎么了”。他只是一直在微信问我是不是不舒服,问需不需要他买药过来。
他好像把我电话里的冰冷语气都自动过滤了,仍然傻乎乎得准时来找我,带我去另一家烤肉店吃晚餐。
那天晚上我们照常去逛商城,买了泡面和零食,我仍然打心底里地讨厌他,但又觉得:“要不然算了。”
各自回家后,我在床上想了好久:
意味着什么。
最后得出来的答案甚至出乎我自己的意料:
比起一时的浪漫和惊喜,
而且这种“依恋”甚至会盖过失望。
虽然他不会再为了博好感而故意带我去高级餐厅,但他会记得我不吃海鲜,不吃香菜,不吃牛肉,然后彻底剥夺它们在桌上出现的机会。
虽然他不会再每次出门都花半小时挑衣服抹发胶,但他愿意坐在沙发上边打游戏边等我慢悠悠地化上很久的妆。
我想闺蜜之所以那天会想要反驳我,可能也不是真的有多怀念暧昧时的对方,只是想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出来,证明他也有好的一面。
而日常生活里的那些被照顾的时刻,相比起暧昧时那些巨大的心动实在是太小了。
以至于我们不刻意去观察的话都无法察觉,
所以“忘记两周年”成了可以被容忍的事情,“没有以前那么喜欢”好像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只是想到这里,我很想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喜欢他,还是喜欢这种‘不再费事’的相处?”
四。
不过关于上一个问题,我没有答案,也不想寻找答案。
因为我清楚,自己既喜欢暧昧期间那个贴心至极的他,也喜欢这种“不用过多提醒跟解释”的相处模式。
而且在我看来,
我见过很多女生说自己只想暧昧,不想在一起。
因为在一起很累,有很多需要顾及,暧昧就不一样了,没有关系的约束你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经历这件事后我在想:
当我们靠近之后,看到的对方自然就不那么美了,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眼里,在这么近的情况下,他也没必要去伪装自己。
我也不用再“端着”,可以放声大笑,可以用手吃炸鸡,也可以随意骂他“傻逼”。
反复掂量过后,我承认:
所以回到我的那个故事上,
我二周年以后并没有拎包就走,
他在后来的某个晚上,也在电话里大喊“我去,我竟然忘了”,
然后拼命给我道歉。
而我只是在电话那边跟着他大笑,
然后回他说:“没关系。”
不过没关系不是真的没关系,只是我暗自学会接受了这般代价而已。
作者/陆亦非
歌曲/ v of gideon
问两个问题:
点赞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