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栾晶
来源 | 三点一弯钩( )
人们总是说:尽管痛苦、愤怒、悲伤、委屈,但毕竟是过去了。
那么,现在的你为什么不能过得更好一些?
由过去的事件,使现在的生活受影响,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有个共同特征:不受个人意志左右。也就是:你根本控制不住。
为什么儿童受到的痛苦事件,会使得一个健壮的成年人深陷过去?心理学有一个流派,叫完形心理学,也就是格式塔。
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所谓情结,由“情”打的“结”,郁于心中,无法疏通。
那块淤血是什么?
情
什么情?
什么样的情绪、情感?
大量,指非常多;复杂,指不止一种;强烈,指情感烈度之深。
这样的东西,又像猫吞下去的毛球,灰扑扑一团。
01
这些情感是从哪里来?
由过去某件,或多个事件带来。当时未得以解决,情绪未得以表达,愿望未得以达成。
迫于压力不得不假装翻篇,于是一点点累积于心中,在往后的每一个日夜,刺刺挠挠。
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未竟事宜,在之前“未完成情结”的征集中@红烛摇摇说:
小学二年级,看到同桌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羡慕到不行,求爸爸给我买一个,结果求了半年也没求到,失落至极!
现在是一名高校老师,副教授,上课看到哪个学生桌上摆了漂亮的文具,忍不住下课了走过去看看,把玩一会,总被学生笑。
“要了半年未果”就是那个事件。
“真的很喜欢这个文具盒,真的很想要”,就是未达成的愿望。
心心念念,难以忘却。
用我们的意识去思考:那给自己买一个不就完了吗?至于心心念念这么多年吗?
02
因为凡事刨根问底,偏要知道个原因,也是人类共同的“未完成情结”。
1. 蔡戈尼克效应
蔡戈尼克是个外国人,他做了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效应,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叫“蔡戈尼克效应”。
什么实验呢?
大概就是,他让一群人完成任务,有的任务完成了,有些任务没完成。
人们偏向于记得那些自己“未完成”的任务。然后抓耳挠腮痛苦不已,恨不得去补全了。
听上去跟我们日常说的“强迫症”很像对吧?
什么事都想图个善始善终,圆圆满满。比如一副十字绣,前面都完美,绣最后几行时破了个洞。
听上去都已经和“强迫症”很像了,我们就知道这个情绪的级别之高。
所以,这个效应认为,倾向于那些未完成的事宜,是人类共有的强大驱力。
童年未完成的事件,往往不是由单独这个事件引起。
那个没要到的文具盒,就真的只是对文具盒的渴望吗?
这些关系由无数个事件累计起来,最终在一件事件那里爆发,让我们体验到强烈的情感。
我们童年没有得到的,留下的遗憾,并不只是某件东西求不得。它的背后通常指向对客体强烈的爱恨。
反过来说,假若客体充分满足了我们,一个文具盒就没有机会形成那么大一块淤血。
3. 难以弥补
既然当我们与重要他人(客体)的关系,当时存在一些问题,又由无数的小事件堆积成那样的关系。
因为不论你给自己买多少个文具盒,也无法使得那段关系得以补偿,也无法使你过去的父母发生任何改变。
假如事件背后是指向的对客体的爱恨,那么哪怕我们给自己买100个文具盒,也无法修改内心那个客体的形象。
所以,难以弥补性,使得这个淤血看上去,无药可医。
@朝景
妈妈箱子里有一块布料,白底蓝碎花,是少见的绸缎,经常拿出来说等过年给你缝件衣服。
但一直到我长大,到妈妈都走了,这块布料已经太小了,没法缝了。
@朱志维
11年了,似乎一直在期待它回来。
@嗯
小时候要衣服,妈妈总是恶声恶气的不给还骂。
@27
小时候被一群小男孩儿打了,特委屈求助于母亲,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但是,得到的却只有责骂。
被母亲骂的第一秒,特别震惊,原本满腔想要说的委屈全被卡住,觉得胸口麻了一块。
想要得到的理解和安慰从未得到。
不同的事件,在我们身上发生,形成的影响都不同。
可人毕竟是人,人虽然敌对,但也抱在一起取暖。于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同之处。
每个人都有午夜梦回的某个事件,像淤血、像毛球、像鱼刺,如鲠在喉,带着伤痛生活在人堆里。
你不会把你的毛球示人,但其实,你每天都在带球跑。
02
未完成事宜,有可能这样来影响我们
1. 让我们被强烈的情感淹没
有些事再也无法做到,所有的情感只化为两个字:遗憾。
这两个字并不如它看上去那般轻飘飘。如果真承认了是遗憾,倒也生出了几分哀悼。
可更深的遗憾,是愤懑,是永远达不成的委屈,是熊熊燃烧的怒火。
这样在潜意识燃烧的情感,像是来源于过去的鬼火,总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现身。
在每一个失眠的夜晚,在你照镜子的刹那,在独处的瞬间,在看到的一行文字,一句台词里,突然出现,心口突如其来的绞痛,无法止。
怎么止,这辈子也无法回到过去。
这样的情感会让你从现在的生活抽离,总是带着过去的影子生活。
2. 让你不断重复,以求弥补
意识上,我们知道无法回到过去。但潜意识十分强大,它会为你创造过去。
过去没有买到的衣服,现在我便无比渴望衣物。衣橱里挂满了衣服,一件一件往回买,可都不满意;
总有童年的匮乏感,哪怕已经是物质充沛的成年人,为自己挣得了足够的金钱,潜意识总觉得不够;
童年时没有获得情感的支持,成年后找到了伴侣,潜意识里总渴望,他能作为那个完美的客体,看到我、满足我。
他无法做到的时候,便爱上别人,无法控制想要出轨的愿望;
没有获得过父爱的姑娘,成年后谈了多场恋爱,无不是年长的男性。
没有考上中学、高中、大学,考上了因经济条件无法去上,后来便十分努力。
拼命获得更多知识,有了孩子后,对孩子的学业无比焦虑,希望给他最好的教育资源。
有些重复,看上去非常拼命,很是上进。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这些努力的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动力:
最深层满足的,并不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愿望,而是在满足作为孩子时的愿望。
作为孩子时的愿望,强烈,贪婪,很难被全然满足。
于是在成年后,哪怕做了很多,总是感觉无用、虚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很难去说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3. 让你看不清成年人的愿望
当拼命去满足童年的愿望时,我们很难看到成年的自己,到底真正想要什么。
成年人不需要那么多的衣物、食物;
但当童年愿望占据主位,现在的一切都在为它让步。遗憾的,会更遗憾。
4. 让你回避现在
在征集中,我看到了很多“未完成情结”与“绝交”有关。
莫名被拉黑
被人拒绝
我们不知道当年是为什么被拒绝,我们害怕发生同样的事。
我们因别人的拒绝,对自己不自信,因自己曾经的不自信,导致现在更不自信。
还有一些,与“未被好好对待”有关:
被掌掴的孩子
不被满足,受委屈的孩子
没被看到,不被呵护的孩子
于是在现在的关系中,不相信自己会被善待。
这是与“完成未竟事宜”相反的策略:因未竟事宜是如何不堪,而再也不敢开始与之相关的任何活动。
这是由过去,带来的现在的“回避”。
04
如果“未完成情结”在如此影响我们的现在,我们该拿它怎么办?
最直接的方法,是去寻求心理咨询,在咨询师的帮助下,看到这一部分,完成哀悼。
你的未完成情结是什么?
事件、带给你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影响你的?
哭一场吧
找个没人的地方,可以在上厕所的时候,在沙发上,蹲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抱着自己,好好哭一场。
好遗憾啊,你没有得到。
她就是没给你做那件衣服;
他就是没给你买那个玩具;
我就是没有留住那个人;
我妈妈就是没有好好抱过我;
那天雨好大,我就是没能够送他一程
……
真的好遗憾,这些是真的。
它是如此让人悲伤、绝望,但,它真的发生了。
如果有时间机器,这一切也许都可以被弥补。好遗憾,连时间机器,也还没被发明出来。
在发明出来之前,我所能做的,只有承认它真的发生了,我,真的没有得到。
我,真的没有得到。
我 TM 成年了
哭够了吗?安慰过自己了吗?有力量吗?
我 TM 成年了,谁 TM 需要一个文具盒,这不搞笑吗?
我 TM 成年了,谁 TM 需要别人呵护,像个娘们儿一样;
我 TM 成年了,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我,我也能说那是因为我跟全世界都不一样;
我 TM 成年了,失去谁,我哭一会儿,也能接着过;
我 TM 成年了,这世界上不喜欢我的人,和不喜欢范冰冰的人一样多,而喜欢我的,不论我做得多好,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我 TM 成年了,该为以后好好规划了。
我 TM 成年了,还不能骂几句脏话?孩子才不被允许说 TMD。
所有成年人,都有能力,为自己承担 TMD 后果。
- The End -
三点一弯钩专栏作者:栾晶,一位心理咨询师。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 )。在这里,从“心”出发,转载已获授权。原标题:8岁没得到的碎花裙,让我惦记了30年 | 那些“未完成情结”
按下面的 3 步,一秒给我们点亮小星星 ⭐
壹心理招聘
壹心理正在招聘中,各路有才有趣有梦的小伙伴,期待与你一起探索心理学创业的N种可能。快到碗里来!
值得读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