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性生活不和谐;
实际上,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以上并非导致婚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无法沟通,或者更深一层的表达——性格不合。简短的四个字,其中却包涵太多的内容,道出太多人对婚姻的失望、心酸与无奈。
一方表达,一方保持沉默;
双方见面就掐,要么评价、贬低,要么针尖对麦芒。
Ta们自我合理化的理由是:
“相爱,就在一起;不爱,就离开。”
婚姻是彼此对爱的信诺,并非玩笑;选择进入婚姻,也是作为成年人的人生重大决定,并非儿戏。
如果仅仅以自己无法掌控的情绪为根基,以双方“性格不合”为借口,岂不是对婚姻、对自己、对双方家庭,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呢?
一朋友向我诉苦,她说,现在跟老公沟通越来越困难了,两人在一起话也越来越少,相处时间越来越有限了。
下班回到家,要么各自拿着手机,他玩他的游戏,她看她的视频;要么他睡他的觉,她带着孩子出去玩。
即便沟通,也是一些事务性的日常琐碎:谁接送孩子?谁买菜、谁做饭?今天回不回来吃饭……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怨与无奈;面容憔悴,表情暗淡,眉头紧皱;唯独一张嘴,比以前更口若悬河;以前的自信与活力,统统烟消云散;满腹的牢骚……让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怨妇。
我问:他以前是这样的吗?
她答:不是。
她顿了顿,答:好像没有。
几个问题下来,再加上对这位朋友性格的了解,我对他们关系的状态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
当善于表达的一方(大多数情况下是女方)急于表达想法时,能否观察和体会一下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呢?
或者,在迫切想表达之前,能否先观察一下镜子里的自己呢?如果是你自己,你愿意继续与之沟通吗?还是甩脸就走?
关系中,很多自认为有理的言语的表达,其实,大都是自我情绪宣泄的出口。
男:亲爱的,我们今天吃啥?
女:随便。
男:那我们去吃麻辣香锅吧!
女:没看见这几天我脸上长痘痘了吗?
男:那我们去吃粤菜吧!
女:太清淡了……
男:(不是说好的随便吗?)……
敲黑板!这个时候男士就要明白,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婆今天心情可能不好,不要轻易招惹,否则说多错多,日子不好过。
恋爱的时候,对方为你的情绪买单很正常,但多少人能做到时刻有耐心为你的情绪买单?如此,关系自然而然会陷入前面说的三种沟通模式中。
那么,亲密关系中,如何沟通才能打破僵局、传达爱愿呢?
1. 少讲理,多讲情
比如,一方认为,我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变得如此不可理喻,还不都是因为他/她?
比如,一方认为,我之所以过得没别人轻松、快乐,还不是因为嫁了他/娶了她?
再比如,他/她就是个骗子,说好的要给我一辈子幸福的呢?
男:好了好了,我错了。
女:那你说说,你错在哪儿了?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争个你死我活,不是辩个你输我赢,更不是斗个两败俱伤。越讲理,越痛苦;越觉得自己有理的一方,痛苦越多。
连岳说,你不赶紧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么,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一个人偶尔对现状不满意不可怕,可怕的是每天在不满的现状里营营役役、牢骚满腹;更可怕的是被迫将自己的不满合理化,同时,不断受自己不可控的负性情绪的侵袭,后悔过去,恐惧未来,唯独失去当下。
这是最坏的心智模式。在这种心智模式下的任何沟通,必然充斥着强烈的攻击性,要么攻击对方,要么攻击自己。
那么,什么叫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呢?那就是“表里如一”。
比如,我明明想——跟伴侣好好沟通,表现却是——ta一回来我就没好脸色,还没沟通语气就不对,结果是——不欢而散;
比如,我明明想——收获轻松、快乐,表现却是——看什么都挑剔,想什么都烦心,说什么都刻薄,结果是——吃饭不香、睡眠不好,以及关系的紧张与恶化;
好的心智模式是事如所愿,而非事与愿违。
3. 双方感受到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
在《幸福三重奏》里,汪小菲发微博说,
突然发现好像一些留言的朋友们很多时候都是女人要做家务活,要取悦自己的男人,好像连撒个娇都说是作,问个问题都像不正常当着老公面儿哭都不行。好好想想,到底是谁不正常。
正常的男女关系不就是应该让自己的女人开心,撒娇,偶尔被考验一下吗。口口声声探讨男女平等的时候,首先把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吧。
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汪小菲打了一只苍蝇,大s戏精上身演身受重伤的苍蝇:师妹,我已经受重伤了,那一家千万不要去!
汪小菲在一旁笑得像个傻子。
在别人眼里,大s这叫幼稚,可是,在汪小菲看来,只会感受到她的可爱,生活才更多趣味。
在别人眼里,她这就叫作,可是,在汪小菲看来,只会感受到她的脆弱与真实,更加心生怜爱与疼惜。
大s感受到小女人需要的被呵护、被关注、被珍爱,汪小菲感受到男人需要的被尊重、被需要、被理解,这才叫琴瑟之好,鸾凤和鸣。
《包法利夫人》里有句话说得好:语言就是一架延展机,永远拉长感情。但是,别忘了,语言只是情感表达的工具和沟通的方式之一。
如果你学会了沟通,自然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不会沟通,它就会变成扼杀情感的利器。
作者介绍:闵婷,经济学与心理学专业;学习经济学四年,从事心理工作七年。心有璞玉,愿为匠人,有你相伴,一起雕刻精美时光。
或许你还想看:
什么样的夫妻,经历出轨后还能相爱如初?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
百位婚姻律师
为你的婚姻和成长保驾护航
咨询情感问题↓
预 约 付 费 咨 询
请 联 系 微 信 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