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宵小丛生的时代。这里有纵横捭阖的奇谋秘策,有力拔山兮的武艺绝伦;这里有坚守不渝的仁义道德,也有死而后已的人格光辉。
三国,一个群星璀璨的“蒙尘时代”,一个代代诉说却说不完的时代。
各位书友大家好,本周我们将通过共读西晋史学家陈寿的史学巨作《三国志》,来拨开演义的迷雾,一同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
在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浩瀚的历史长河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
“三国”是什么?
是三分魏蜀吴之间的争强斗胜?
其实都不是!“三国”不过是一幅画,一幅以江山为画卷、豪杰为点缀的妙手丹青。随着世间的流逝,画的色彩会越来越淡,但画的神韵却历久弥新。因为画中有魂!有着五千年来薪尽火传的中华民族之魂!
在罗贯中笔下,无数披着面纱的三国人物进入到千家万户之中。不可否认,《三国演义》成就了这段历史,也掩盖了这段历史。它使得三国故事传唱大江南北,以致妇孺皆知;也使得三国人物扭曲变形,成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时代的进步,史学观念地不断加深,人们对正史重新燃起了探知的渴望。在“国学热浪潮”的推动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为“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去揭开三国人物的面纱。
《三国志》,向来被看做是最能真实反映“三国”这段历史的正史书籍。其作者陈寿自小便师从于蜀汉史学大家谯周,蜀汉灭亡后又担任了西晋的著作郎。曾一度受到名臣张华的青睐与赏识,并被晋武帝司马炎亲选为“编撰诸葛亮集”的不二人选。
由于陈寿本身学识渊博,又亲身经历了时代的变革,所以他所撰写的《三国志》65篇从各个方面较为真实地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情况。虽然其中不乏“为尊者讳”的曲笔与漏记,但这并不能掩盖这部史学巨作的价值。
就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问世近130年后,南朝宋的裴松之奉命为《三国志》做注,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见的完整版的《三国志》。
现在流行的《三国志》一书包含了“陈寿的65卷”和“裴松之的大量援引”两部分内容,“裴注”的纷繁广引使得原本众说纷纭的三国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耐人寻味。
在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我们将秉承着“尊重原著本色”的原则,通过“发散本书、归纳裴注”的整合式手法,和大家一同走进三国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时光,了解那一个个璀璨如星的英雄人物。
2、军师联盟:腹中之谋+身后之士 =“谋士”
4、建安风骨:悲哉,秋之为气也
6、经天纬地:才下神坛,却上圣坛
7、强弩之末:扶摇?扶汉?扶不起阿斗
8、江东子弟:君不见,英才自古由天妒
9、钟山风雨:生子莫如孙仲谋
10、一片降幡:金陵帝王州,云气黯然收
司马温公曾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历史的意义从来不在于过去的真相如何,而在于后人通过这一段历史获得了什么启发,得到了什么经验。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位历史人物都是你自己。也许古人曾走的道路你也要走或者正在走,如果了解历史,你就可以适当地避免歧路、走上正途。
《三国志》这部史学巨作,不同于其它史书,它有着特殊的使命与担当。它不仅要使用“暗笔”记录着真实的历史,还要肩负起破除演义迷雾的重任。
曲笔背后的成败得失,迷雾背后的历史青天,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史书真谛”。
-End-
#今日推荐#
14天气血双补养颜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