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牛阳阳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左右,而倾听不到自己内在的声音。
其实真正厉害的人,不会人云亦云 ,而是总能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
就像乔布斯在演讲中所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
一边是坐拥“首富”的名利,一边是敢于舍弃,重拾自己最初的梦想,你会如何选择?
如今已经54岁的马云,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20年前,他选择了前者——进军互联网行业并创立了阿里巴巴,实现了他“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豪言壮语。
20年后的今天,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辞掉CEO的职位,做“乡村教师的代言人”。
不久前,马云郑重宣布,将于2019年9月10 日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他在信中说:“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未来,他将会更多的投身到教育、公益和环境事业上去。
此消息一出,瞬间轰动世界各大媒体。在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上,连普京总统都忍不住问马云为什么退休,马云回答说:“我不年轻了,还有更热爱的事想做。”
54岁的他,不止一次在公众面前袒露自己进入生意场是个意外,觉得自己做教书育人的事儿比做CEO得心应手。
在此之前,很多人对马云的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善于演说的成功企业家。他站在舞台中央,顶着一张极有辨识度的国字脸,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语言煽动力极强。他常说要多给年轻人机会,梦想着自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他去肯德基面试,和他一起去面试的其他23个人都被录用了,他是唯一被拒绝的那一个;去面试“警察的工作”,他也是唯一被拒绝的;还有一次和表弟去四星级酒店面试,排了两个小时队,最后表弟面试成功,他被刷了。
在一部纪录片里,有一个场景拍下马云看着北京城繁华的街道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你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
他吹过很多类似的牛,还在刚创业没多久就说*能超过沃尔玛。别人问他你知道沃尔玛年零售额多少吗?他说不知道,但肯定能超过。
周围很多人了解他曾经历过的失败,对他说的这些话都特别不相信。这些看似特别地不切实际的话,最后却都一一实现了。
我记得马云曾说: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孩子进行记、背、算,不让孩子去体验、去尝试琴棋书画,三十年后孩子们保证找不到工作!
引起很多人的不屑,认为他太偏激是在吓唬年轻人。面对人工智能的崛起,马云早已经看透当今教育的迷失。他认为比起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更可怕的,是我们依旧延续陈旧而刻板的教学方法,不注重个人艺术修养而导致教育的止步不前。
他知道唯有改变教育才能影响更多的人,于是重拾自己的教师梦。让我们知道,他想要改变世界的心,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他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ken Morley那样的人,会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他希望这个奖学金让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学与自己的国家,就像少年时的他一样,去世界各地看看,并通过这些经历,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像他这样的人,有不忘初心的执着。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没关系,永远坚定自己的内心去做想做的事。
可能很多人觉得我们不是马云,但我们可以像他那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永远坚守。
2、最棒的艺术,能让人产生共情
前段时间80多岁的“济公”拍视频再现经典,点击量瞬间破几百万,又一次走红。
济公本名游本昌,生于江苏泰州。从小就很喜欢表演,在新中国成立后便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他很用心也很努力,但是演员这个职业却也很看运气,考试成绩第一的他却在演戏中屡次不得志。
当时他在给话剧《大雷雨》跑龙套,只有几十秒的镜头没有台词的演出,他竟然翻了19个译本,看完整个历史背景去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
对于演员这个职业,曾有人问:“演员到底是为了演戏还是为了当主角?”
每次排完戏,他就在旁边看别人演。自己临睡觉前在脑海中过一遍,再想想换成自己,会给角色设计哪些动作。
虽屡次跑龙套,但他还是很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角色。不巧,又赶上了“文革”被下放到铁合金厂炼钢、炼铁,又被下放到农郊割麦子……
就这样被下放了十年,忍受煎熬和痛苦,梦想着自己还能够再次站上舞台,还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继续演戏。
好不容易忍了十年回到话剧团,此时已风华消尽。更加难接到好的戏,等了又等直到年过50岁还是在继续跑龙套。
他并不看重名利,只图自己内心对演戏的热爱。
在演《济公》之前,他已经演了79个角色,有时候在一场戏里要跑五个龙套,全部都是小角色。
52岁那年拍济公时,有一场吃肘子的戏,原本是一个新鲜肘子,放在塑料袋里。剧组一早上山拍戏,顶着39摄氏度的高温一直拍到下午。准备收工时,突然要加一场吃肉的戏,咬的第一口才发现肉已经臭了。
只要导演没喊停,他就不能停而要在嘴里一直嚼,还不敢咽。嘴里嚼着臭肉,脸上还得演得特别好吃的样子,看得人直流口水。导演一喊停,他才赶紧把腐烂的臭肉吐出来。
他探索西方的哑剧,这是更高难度的一种演戏方式,对演技的要求更高。没人教他,他自学,翻遍了国内所有相关的书籍,在房间里夜以继日地排练。
后来终于可以演出时,他一个人演了11个节目,一晚上换了四件衣服。就在那一年,他登上了春晚。
梭罗曾说:“带着自信朝着梦想前进,只要努力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总有一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
他用自己外出商业演出攒下一笔资金,拍了一部长达50多集的哑剧电视剧《游先生哑然一笑》。电视剧拍出来,没有一个电视台敢放,赔了。
他却觉得很值:“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创作者,我留下了一笔财富。我相信,以后中国做哑剧的人再来看它,总能从其中得到一点启发,这我就满足了。”
后来他又拍了一部《了凡》又赔了,但他仍不觉得遗憾,只希望多一些人能心存善念。
80岁那年,游本昌却又做了个异于常人的决定:“不行,我得卖房!”只为了筹钱拍《弘一法师》这部话剧。在一次排练中,他不慎摔成骨折。演出在即,以他的年龄,全麻手术风险极高,最好是中医保守治疗。游本昌等不及,果断做了手术。25天后,打着绷带就上了舞台。
这一路走来,很多人都觉得他“活疯了”,曾多次劝他放弃,好好养老别瞎折腾。但是,他从来都不把周围人放在眼里,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能让你如虎添翼,暂时没有想明白别慌走,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才能让时间增值。
人生的每一天都格外珍贵,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宽生命的宽度。无论在什么样的年龄,我们都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的人生增加砝码。
不管是马云老师还是游本昌先生,他们都清楚并追逐着自己内心所喜欢的东西。如果不能倾听自己,总会在嘈杂中迷失。
很喜欢《终身学习》里的一句话: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对于别人的看法和建议,我们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见。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梦想实现与否不应该掌握在别人的口舌之间,而应该紧握在自己手里。多操心操心自个儿,把握好自己人生的价值,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