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文乡记忆|白云生处有名胜
日期:2018-08-29 21:15:08 作者:张振中 阅读:

文乡记忆|白云生处有名胜

  点击文乡枞阳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美文

  据《桐城县志》记载,桐城八景是: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等。解放初,桐城、枞阳分治,正是人间公道秋色平分,所在桐城境内为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所在枞阳境内为荻埠归帆、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以景传世引人入胜观光欣赏游客题留,风流千古。值得骄傲的是白云境内不仅有桐城八景的“竹湖落雁”,而且还有枞阳名胜的“白云青鸟”,像两朵娇艳奇葩点缀着白云大地

  1991年,白云区撤区并乡,“白云”这两个字如蓝天上的白云飘飘荡荡而去,白云仿佛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空间销声匿迹报刊杂志上也很难见到“白云”二字了。然而,白云曾经有着辉煌历史……

  白云悠悠,岁月匆匆。1991年以前,白云区政府设在项镇铺,距枞阳县城31公里。东和横埠、钱铺接壤,南濒白荡湖,西与会宫、浮山毗连,北邻庐江的罗河、店桥。总面积约199.35平方公里,辖6个乡“四白两金”(白湖、白柳、白梅、白石、金社、金渡),56个村。撤区并乡后,白湖乡和白柳乡合并为一乡,叫白湖乡(现易名为白柳镇)。金社乡和金渡乡合并为一乡,叫金社乡(现叫金社镇)。白梅乡仍叫白梅乡。白石乡易名为项铺镇。全区境内山峦起伏,湖泊环抱,良田万顷,物阜民丰,沃野平畴,是枞阳县盛产粮食的大区。白云区人口达10万以上,人杰地灵,水陆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撤区并乡后虽然“白云”二字在社会上随之消失,但是白云大地上历史悠久景点仍令人记忆犹新

  竹湖落雁为老桐城八景之一,竹湖落雁的遗址在白荡湖畔拔茅山与乌金渡之间。明朝弘治年间桐城县训导许浩写下《竹湖落雁》诗篇:“大地西风振荻芦,雁衔秋色下平湖。眼前尽是潇湘景,谁为挥毫入画图?”清代诗人张骅留下“怅望湖天旅雁过,蒲荒秋水意如何?声从向晚添寒泪,影带斜阳碧波月色有情沙更白,芦花无恙夜常和。只疑落后书偏少,不似凌空字尚多”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远古时代,桐城的东乡是东海梢,一片汪洋经过上万年的地壳变迁形成湖泊河流水域辽阔湿地一望无垠杂草葳蕤丛生,芦荻掩隐,汀岸起伏,矶石突兀,凼壑交错,是南迁大雁在此歇息过夜的佳境。俗话说,八月雁门开,九月雁就来。金秋时节,大雁成群结队翱翔在蓝天白云上,雁歌阵阵,浩浩荡荡沙滩落雁,渔舟唱晚,芦语竹吟,野鸭嘎嘎,群起群落。群雁铺天盖地接踵而至,雁影遮天翳日,满湖雁凫群栖,忽而掠影低翔,忽而浮若水面,忽而拍翅嬉水,满湖雁影,雁语飘荡,蔚然壮观,乃是一道绝美风景也!

  今天,在会宫的拔茅山上有观雁亭的遗址,传说是为晋朝枞阳县令陶侃来此观雁而修建。每逢农历九月,陶侃会邀几位骚人墨客名流来观雁亭,一边观赏雁起雁落的壮观,一边吟诗作赋。便留下“观群雁起落,似约同游;听芦语涛声,共诉怀怨;临风剪烛,举茗赋诗”的千古佳话遗憾的是观雁亭后毁于“长毛”的兵燹,荡然无存。白荡湖靠东边一带,清末民初叫竹杖湖,竹子湖,靠西边叫白宕湖。“阵阵秋风天渐寒,几行飞雁落湖滩。栖身喜获安闲地,今日河山别样看”。白荡湖水域面积辽阔,烟波浩渺,碧波潋滟,湖光山色百舸争流,帆影横湖,舟楫激荡,水产丰富流域纵横枞阳沿湖的乡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向荒山挑战,向湖水要粮”的口号。沿湖乡镇无节制地围湖造田,使白荡湖四周湿地变成良田,虽然解决老百姓温饱,但原生态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竹子湖是从会宫乡的拔茅山,经金社镇的豸岭圩、锁圩、鳌山圩、吴家嘴,至仪山乡的大稻圩、小稻圩、长山头,沿湖一带叫竹子湖。由于沿湖一带土壤肥沃,蒿草丛生,荻芦环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湖水忽涨忽退,浪淘细砂沉积覆盖湖滩的表面,退水后的湖滩形成白色的沙滩。每当深秋的夜晚,一轮圆月斜挂在天际,银辉洒满湖滩,湖平夜静是南飞大雁栖息的乐园成千上万的大雁在湖滩栖息后,遍地留下像竹叶一样的群雁爪印,大雁留下的天然杰作被称之“竹湖落雁”,堪称一绝

  解放后,沿湖一带曾经有两所均以“竹湖落雁”命名的小学。一是原仪山乡彭山村境内一所小学曾叫“竹湖小学”;二是金社镇金渡村境内一所小学也叫“竹湖小学”。金社镇金渡村境内竹湖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枞阳县境内办学历史悠久的小学之一,原名“务本小学”,校址在金渡村境内吴氏宗祠,因学校濒临老桐城县八景之一的“竹湖落雁”而易名为竹湖小学。务本小学创办人为清末秀才吴振卿,继任校长吴靖洋(毕业于金陵大学),民国37年,开明绅士吴运东任校长。我在竹湖小学任教多年,在学校厨房一破橱柜上,惊喜发现有“务本小学”的字迹,也是唯一探源“务本”的活标本。关于“务本”二字的出处涵义,曾经向当地的耄耋之人咨询,均没有寻到最佳的答案笔者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肤浅认为可能是从《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取“务本”二字而命名的。关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意思,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曾经有过解释。他认为这句话意思是“言君子凡事用力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务本小学原是豸岭吴氏的族学,可见在那个年代吴氏家族就注重本族人才培养知识重要性

  1958年,因枞阳境内有两所同名的小学,避免校际同名的尴尬,所以仪山乡彭山村境内的竹湖小学就易名为“彭山小学”,而金社镇金渡村境内一所小学仍然叫“竹湖小学”,是因为这所小学与竹湖落雁遗址近在咫尺。在《枞阳教育志》上,竹湖小学被列为枞阳境内百年的名校之一,由我撰写的“竹湖小学简介”一段文字具体介绍了竹湖小学悠久的历史,可见竹湖落雁景点历史渊源流长。

  “白云悠悠岩前飘,青鸟晨鸣荡山谷。”白云青鸟列为枞阳八大景点之一,深受游客的青睐。白云青鸟,在白梅乡岩前村境内的白云岩。白云岩地势险要,景点满山遍野,风景优美有着“亚浮山”之誉,岩中有一对不寻常鸟儿在此栖息,被称之“白云青鸟”。传说,宋元丰中,岩前境内有数千只青鸟,衔泥塑筑观音像一尊于白云岩洞中,像成后留一雌鸟,在龛后筑巢,春暖花开则有一雄鸟从浮山方向飞来,育两只雏鸟而归。清朝桐城派刘大櫆在《浮山记》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山中有青鸟,其声百啭,独时时往来于白云、金谷之间,他山未之见也”。有诗曰“白云青鸟历千年,因爱奇峰不肯迁。名与浮山相伯仲,游人纷至几留连”。白云岩因有稀世青鸟而闻名,青鸟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信使,在国外视为幸福吉祥理想象征。白云青鸟常年生活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岩,身为黛黑色,形似八哥,筑巢于岩穴石缝之上。黎明前以山泉沐浴,黄昏在清泉中梳洗,子夜登峰吟唱声音悦耳动听。青鸟的频来为白云岩增添了不少情趣,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远道而来,把酒临风,留下许多诗情画意之作。

  白云悠悠不复返,青山依旧景难寻;白云名字如青鸟,历久弥新不常闻;竹湖落雁似传说,大雁南飞不落湖。

  --END--

  来源:文乡枞阳

  文图均属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主编/统筹:文乡燕子

  诗词编辑:圆中老虎

  版面编辑:小小盒子

 作者简介 

  张振中,中共党员,小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系安庆市、铜陵市、枞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教育文汇》《发展论坛》《安庆日报》《安庆晚报》《铜陵日报》《皖江博览》《振风》《新安晚报》《枞阳杂志》《铜陵日报·枞阳新闻》以及各大公众号。教育教学论文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颁发的获奖荣誉证书。著有《初创》《岁月如歌》《张振中教育教学论文选》。2017年散文集《初创》被黄镇图书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

  推荐阅读

  文乡记忆|那岁月深处的白云中学食堂

  文乡记忆|乡愁舌尖——熬山芋糖、打切米糖

  文乡情怀|我爱家乡莲藕

  文乡故事凄婉,斑鸠为什么总是叫“是……姑姑

  文乡往事|远去的木趿声声文乡美食|臭豆腐(豆腐乳)的来历

  大美枞阳|白云悠悠项镇铺

  文乡漫谈|从反季节话题聊起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平台与作者共有。本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支持!▼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文乡记忆|白云生处有名胜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