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读书
---
处暑之后,距离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秋天又近了一步。入秋了,又怎能不带些许夏的记忆呢,因而这次推荐的书是李娟的《深山夏牧场》,这也许是大多人不曾了解的夏天。
有人说,“阅读是区别于旅游的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是的,或是透过另一个视角去观察同一个世界,对早已习以为常的世界有了新的感观;又或是直接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不曾踏足,也不曾了解,却真实的另一片土地。
《深山夏牧场》就是后者的存在,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古老生活,呈现了另一种生存景观。
最后“在路上”的游牧生活
---
《深山夏牧场》是羊道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记录了作者李娟跟随哈萨克族的扎克拜妈妈一家,在新疆阿勒泰山区的游牧生活。
沿着古老的羊道迁徙,春牧场吉尔阿特、塔门尔图和可可仙灵,前山夏牧场冬库尔,深山夏牧场吾塞。待到气温下降,再从高山带往下迁,赶在冬天前回到河谷低地周围温暖的冬牧场。四季跋涉,为羊群寻觅丰美的水草。
在历经寒暑后,写下了羊道三部曲:《羊道·春牧场》、《羊道·前山夏牧场》和《羊道·深山夏牧场》。
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弥漫开来,沿着平行着布满坡体的上百条弧线(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丝丝入扣。这时,眼下的整个山野世界才从深沉的寂静中苏醒过来。羊群的脚步细碎缠绵地踏动大地,咩叫连天。接着,卡西的红外套耀眼地出现在羊群后面——《可可仙灵》
羊道,是哈萨克牧民生命中必经的道路,是大自然安排的艰辛壮阔的迁徙之路。他们一年之中的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频繁,令人惊叹。盛装跋涉在祖先的道路上,完成自己的一生,青春、衰老、贫穷、爱情...他们是真正的“在路上”。
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她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
---
1999年,20岁的李娟开始了写作,至此已出版多部散文集。她纯净、朴素、本色的文风,为灾难病痛提供了一种全新解读。
梁文道说:“我没办法用太多的话去评论她,只能自己去读。但我想说的是,李娟绝对是我在今年最大的发现之一。”
作家孙甘露感叹:“李娟告诉我们何谓浑然天成”。《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评价:“李娟重新界定了写作者的身份,那是一个在大地上和风雨中跋涉的人。”
这些是发生在世界偏僻角落的故事,也是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字。在历经数年沉淀后,羊道系列成为了李娟创作至今最厚重、获奖最多的作品。
授奖词称,“李娟的叙述来自她的记忆深处,以及那片广袤沉静而丰腴的土地。她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
---
在《深山夏牧场》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套路鸡汤和猎奇事件;用干净平实的文字将游牧生活加工成一粒粒泛着青草香和奶香的糖果。勤劳幽默的扎克拜妈妈,大大咧咧的卡西...每个生命都个性鲜明,不高尚不伟大,却让人倍感亲切。
常年在牧场之间迁徙,近乎原始的生活,其中的艰辛讲也讲不完,但李娟的笔下仍然明亮,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对生活兴高采烈、对苦难置若罔闻的态度。
它学会了跳跃,又因为刚刚才学会,便蹦跳个没完。暮色里,大家都静静地等待入栏,只有它兴奋得不得了。无限新奇地上蹿下跳。偏偏又跳不稳当,一会儿戳这只羊一下,一会儿又吓那只羊一大跳,是整个队伍中最不安分的成员——《山羊会有的一生》
---
朴实的文字、日常的生活,我们却透过它们看到了这个游牧民族的淡然、坚韧与智慧。这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让宇宙里每一个渺小的生命都显得如此独特。
更轻便更保暖的羽绒垫永远代替不了花毡,羽绒衣也代替不了羊皮大衣和羊毛坎肩。后者抗摔耐打,能身经百战。羽绒衣呢,森林里、石崖边,扯扯挂挂,磕磕碰碰,没几天,羽絮就飞得剩不了几根了....牧人是天长地久生存于野外的。——《羊毛的事》
---
夏牧场的确过于悄寂,少有盛大的相聚和庆典。但繁盛的夏牧场本身就是一场盛宴吧?餐布展开之处青草繁生,食物与安宁甜蜜地并置。哪怕是最最普通的一道茶饮,简直都能令人目眩神迷!这正是一年之中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真正的宴席》
李娟说盛夏的牧场是一年中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舒适、最丰饶的时光应是在秋天。暑气已消,桂花皎洁,还有万物成熟时慷慨的赠赐。很快这般美好的秋天就到了,在舒适的时光里适宜品味舒适的文字。
·今日互动·
礼节君将选出4个留言各送上1本《深山夏牧场》哟
2019《传家日历》重磅发布,与美好重逢
点这里跳转
-
【*购买】
2019《传家日历》上新
复制这段描述€zDPIbcqmKFK€后打开*APP抢先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