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赠书丨吾国与吾民
日期:2018-06-10 09:01:17 作者:礼节君 </span> 来源:有礼有节微杂志 阅读:

赠书丨吾国与吾民

  芒种读书,忙而不茫

  ---

  芒种,又可谓“忙”种,亦稼亦穑,是最忙的时节之一。不过忙碌,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许多人生活常态。生活再忙,却也不能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人并非只有一个圆心的圆圈;它是一个有两个焦点的椭圆形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一个点。”繁忙中给自己一点偷懒的空间享受生活,也始终保持思考姿态...

  譬如,读书。它让我们跳出了这个受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空间,不止眼前的一切,还有着诗与远方;在思考中找到人生支点,忙而不茫。

  所以芒种为大家推荐的书,是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它成书于1934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最黑暗年代实事求是,写得骄傲,既严肃欢快

  关于中国,真实深刻、完备的著作

  ---

  正如所有伟大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骄傲,写得幽默,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理解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赛珍珠

  书中,林语堂对中国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如他所说般:“处于任何环境,能保持一颗镇定的心,清楚了解自己,亦清楚地了解别人”。熟知中西文化才能用英文写出这部完备的《吾国与吾民》。

  虽非理论专著,亦有深度广度,以及精彩文笔

  从内到外,从生存到生活的剖析

  ---

  1933年,林语堂受美国作家赛珍珠之约,写一本“关于中国,渗透了中国人基本精神”的书。它便是《吾国与吾民》。

  全书分为两部分背景与生活。上部从北方与南方的地域区别、八大性格心灵理想方面,从内到外剖析吾民。它们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

  而在下部,便是受其影响的生活与文化。妇女生活、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研究中国人生活的可见部分,又自然会让人探究更微妙、更鲜为人知的中国文化诸问题

  文化是闲暇产物,中国人已有3000多年充足悠闲发展文化。当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他们便达到了中国文化的顶峰—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用英语讲述中国

  ---

  林语堂,这个名字可能既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不少人知道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国际知名学者

  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一身的著名学者。 

  ∆  林语堂

  《吾国与吾民》便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著。1934年,林语堂开始用英文写作,第二年由约翰•戴公司在美国发行,4个月内,重印7次;在海内外引起轰动,广为流传

  “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目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挠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

  既严肃又欢快

  ---

  林语堂率先把英文Humour音译为“幽默”,而幽默这一风格也始终贯穿全书。与另一大师鲁迅犀利的语言不同,《吾国与吾民》中,没有冷嘲热讽,没有唇枪舌剑

  “在写《吾国与吾民》的时候,从开始写中国人的性格,中庸之道,中国人的心灵,其中还透着很多焦虑挣扎,慢慢过渡到讲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忽然前面的道路就打开了…”

  两个译本,各有千秋

  ---

  如今我们看到的中文版都为他人译本,主要是1936年黄嘉德的译本-《吾国与吾民》,以及1988年郝志东与沈益洪的合译本-《中国人》。

  期间相距了50余年,译本的风格也大为不同,却也各有千秋。从书名(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的不同翻译中便能窥得一二。

  黄嘉德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翻译家,因当时的社会现状,翻译所采用的语言形式是文白夹杂。而郝志东与沈益洪则是上世纪80年代时翻译的,对于熟悉白话文的人来说,读起来感觉顺畅

  中国人已大为改变

  但《吾国与吾民》值得一读再读

  ---

  1934年到如今,“吾国”与“吾民”都有了许多的改变。大多数青年人已不再是林语堂先生印象中的那样,对足球汽车、登山、探险等事物毫无兴趣

  相反,我们有了南极考察,有了高铁,有了林语堂先生当时无法想象的许许多多。

  林语堂呼吁的改革热情参与精神、冒险意识英雄胆略等,已在这片土地上大肆发扬起来。但依然肯定的是,《吾国与吾民》仍值得一读再读。

  ·今日互动·

  ---

  林语堂是民国知名的学者大师,

  民国曾涌现了许多的大师,其中你最欣赏的是谁呢?

  欢迎留言并说出理由~

  礼节君将选出4个留言各送上1本《吾国与吾民》

  ---

  图片来自丰子恺画作版权归其所有

  有礼有节微杂志编辑

  暂不支持转载,欢迎关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赠书丨吾国与吾民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