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崔永元一人单挑半个娱乐圈,却专门发微博赞他:这是个好人......
日期:2018-08-23 21:01:32 作者:花瓣志出品 来源:花瓣志 阅读:

崔永元一人单挑半个娱乐圈,却专门发微博赞他:这是个好人......

  作者:future

  前不久,崔永元深夜发微博“曝光”了一个男人

  关于这个人,崔永元在微博里如是写着:

  “我特别坏人,因为采访过许多好人,这就是个好人。”

  崔口中的这个好人,就是大卫

  24年来,

  他放下大学老师待遇,跑去贫困县当义务助教;

  拿着每个月500元的工资组织修建了11所学校

  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农村教育

01

  你也许不会想到,直到现在,农村学生全国总学生数的三分之二。

  在祖国的大西北,数不清的学生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或因为家里太过贫穷,或因为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或因为学校资源紧张,甚至连小学都上不完。

  九年义务教育是他们触不可及的梦。

  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意到农村教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农村基础教育,正在渐渐萎缩...

  而这些,是丁大卫最痛心的事。

  1969年,他出生于美国克利夫兰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妈妈是一名中学教师爸爸则是一名行政管理人员兄弟四人,他是老三

  大学时期,他选择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对中文产生兴趣

  后来他到中国学习汉语,并在北大进修中国古典文学,渐渐地,他发现相比研究文学,他更喜欢做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1994年,他来到了中国。

  为什么选择来这里?

  因为他在新闻中看到过:全球基础教育排名,中国排倒数第二,而且,他刚好学过汉语。

  就这样,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珠海。

  他的教师梦先是在一家私立小学里实现的。

  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外教,校方倾尽所能的给他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一个月3000的工资,住宿是有空调洗衣机的单独的房间

  可这些并没有让丁大卫“满意”。

  他知道别的老师一个月只有一千,住宿环境也远没有这么好。

  他去和校长申请宿舍,降工资。他觉得自己和别的老师没什么区别

  可是校长不同意啊,两人各执一词

  校方说:我给你最好的条件是因为我们尊重人才

  丁大卫说:我就要和普通的老师一样的待遇。

  就这样,双方争执起来,吵着吵着,丁大卫就跟校长打了一架。

  最后,丁大卫拿到了自己1500的月薪,还和别的老师住到了一起。

  慢慢地,由于出色表现,他坐上了校长的位置

  在一次学校的教师招聘中,录取了6个人,其中有五个来自西北。

  他忽然想到,西北地区的好老师都外出了,那里的学生怎么办?

  想到这里,他一夜无眠。

  第二天,他就决定去西北:那里的条件不好,更需要老师。

  他把简历投到了一些大学,最后他选择了西北民族学院

  他说:“这里的学生大都要回到民族地区当老师,这里更需要我。”

  他不想让西北地区一代代学生吃没知识的苦。

  结果到了那里,他又一次因为工资和学校闹了起来。

  作为外教,学校给他的工资是每月1500,他一打听,发现自己的工资要比别的有资质的老师还要高,就不乐意了,要求把工资降到900元,学校不同意,最后几经磋商,他的工资定在了950。

  其实,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他想要的并不是无尽的财富,他只求能有个温饱生活,然后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他说,其实自己每个月只需要三四百元的工资就够了。

  作为很节省的一个人,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支出除了吃饭,就是买邮票爸妈写信。

02

  原以为他能在西北民族学院长久的待下去,结果,他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始终觉得,大学的环境还是太好了,发挥不出他的价值

  有一天,他看到一则新闻“东乡族是全国成人文盲最高的民族,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只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程度。”

  他替那里的百姓痛心,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在他心中,锦上添花虽美,雪中送炭才最为可贵

  东乡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活环境恶劣民众大多穷困山峦起伏,交通闭塞

  东乡风貌

  2002年,丁大卫来到了东乡,本想一心扑到小学教育上,可到了才发现,那里根本就没有多少小学。

  这可难倒了他,思虑再三后,他决定先自己筹款捐赠几所学校。

  他到处找朋友、找企业、找公益组织筹款,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渐渐地,他建起了几所小学。当地的小朋友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室

  村民感激他:“丁大卫来帮我们维修了校舍,修建了围墙大门厕所,打了水井,他可是个好人呀!”

  而丁大卫则耸耸肩:“那是一些好心人捐的钱,你们出工出力修的墙、大门、厕所,我什么也没干。”

  有一次,有个小朋友得知了丁大卫的善举,通过邮政汇款捐了一块钱给他,他忽然觉得:原来,有这么多人和自己同在。

  他给小朋友回了一封信,表示感谢。然后,把这一块钱的来龙去脉记在了自己的账单上。

  他有自己的记账本,收到的善款,小到一块钱,大到几千块,他都会仔仔细细的记录在册,2000-2008年,他足足记了6本,为了防止遗失,他还做了手抄的备份。

  记录完,丁大卫会认真的给捐款人回一封信,告知善款的具体去向

  有人说他是在给自己找事,他却说:“别人好心寄来了钱,总要给人家有一个交待!”

03

  在东乡,他被政府聘为教育顾问,每月有着500元的工资。

  500元,虽然不多,但也能维持起码的生计

  可是在当地人印象中,丁大卫却总是背着一个磨得发旧的帆布包,穿着最为朴素衣服,除了一张美国人的脸之外,他完全就是个老农民

  冬天的甘肃寒风刺骨,他却一直穿着薄薄的外套,一双有破洞的鞋,甚至连袜子也不穿,一双通红通红的脚暴露于寒风中,看着就让人心疼。可他却说:“我从小就不穿袜子,习惯了。”

  教育局给丁大卫分配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办公室,没有暖气,没有电视,只有一张小小的床,一张老木头桌子,这既是他的办公点,也是他的休息地。

  丁大卫有着1.93米的身高,躺在短短的床上,他每天都要蜷缩着才能被子把自己包裹起来,夏天还好,一到冬天,稍微一不留神,他就会被冻醒。

  早在2000年,丁大卫被邀请参加《实话实说节目时,编导让他带上自己的全部家当来录制,当时,他在中国已经呆了有六年,不少人以为像他这种外国人一定赚钱很多。

  可打开他带的布袋后,全场观众都震惊了:

  里面没有一样值钱物件,只有杂七杂八的生活物品

  一顶他喜欢球队棒球

  一本装有亲朋和学生的相册

  一个全家福相框

  两套换洗衣服

  装有牙刷、剃须刀的口杯

  一双破旧运动鞋

  一面五星红旗

  崔永元忍不住问:“为什么要带一面国旗在身上?”

  他说:“我带着它是提醒我,我是在中国,不是在美国,然后我会告诫自己:你是一名中国教师,你要为中国教书育人。”

  有人说,他就像雷锋一样,他却觉得,帮助别人都是自己该做的。

  "我有两只手,我有力量

  有时间,我有能力

  我就可以帮助别人了,

  不是雷锋,也不是美国教育,

  良心做事就是最普通的道理

  这个世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并做得到。 

  父母也是那样教育我的。"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他只是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唤醒更多孩子的灵魂,来告诉他们,学习,真的能改变命运

04

  0这么省吃俭用,这么“虐待自己”,他省下来的钱,都给了学生和学校。

  他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鸡蛋,买学习用品,给老师送教师节礼物......

  他尽其所能的给贫穷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丁大卫筹建的学校

  在东乡的16年间,他募款修建了11所小学,还组织当地老师到北京、上海等地培训出版了东乡语和普通话双语字典

  有一年,他带着几名老师和学生去珠海看了大海,他知道,如果不是这次机会,那些老师和学生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出小山村,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广袤天地

  当时上一年级的小玉就是其中一人,她在回忆时说:“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特别广阔无边无际,我高兴不得了,觉得立马死了都值了。”

  看到孩子们能学到新东西,发现新天地,他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25岁离开家,24年异国他乡,他就像个苦行僧,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这一路很累,也很苦,但他只想拉拉那些孩子,也许,就是因为他,这些小孩的命运就改变了呢?

  总有人在问他,千里迢迢到了一个这么贫困的地方,到底是为了什么?他说:

  “我是搞教育的,我是当老师的,哪个地方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他还打算,等东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起来,他就再去寻找一个更贫穷的地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

  也许这世界并不完美,但它从不缺少美好

  就像丁大卫,找不到光,就自己去发光,因为他知道,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黑暗迷失着。

  而他,想照亮他们的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崔永元一人单挑半个娱乐圈,却专门发微博赞他:这是个好人......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