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6个穷的原因,大多数人死在第10条
日期:2018-08-14 08:15:06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 来源:心理公开课 阅读:

26个穷的原因,大多数人死在第10条

  

  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

  你信不信,只要我提一个问题,99%的人都想哭。

  问题来了,你今年存了多少钱?

  我知道你很忧桑。别难过,港台的同龄人不好过

  2016年,香港15~24岁青年每月收入中位数是9266RMB。与5年前相比,他们每月到手的钱多了34%,涨幅也抵抗了通胀率。然并卵,房地产成了压死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年香港楼价涨了52%

  在台湾,20~34岁年轻人每月拿不到3万新台币(约6600RMB),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是2.3万新台币(约5000多RMB)。若生活在台北,每个月至少得有2.8万新台币(约6238RMB)。

  据世界最大的传播集团WPP的市场调查显示,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中,23%未来财务表示悲观

  你是不是在捂嘴偷笑“原来,没有存款的90后,不止你一个”?Too young too simple,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还是要拆穿。

  2018年,《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的平均存款是1840元。嗯,或许你比00后还穷。

  别怕,明年就会好起来的了。因为,大家习惯了。你有没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越花越穷,越穷却越想花钱”?

  01 

  “我什么都没有,心情不能没有!”

  @子辛 | 月薪8K | 无房无存款

  子辛,一个赚多少花多少的女子

  每月4万的信用卡+花呗还款额,换来她的“贫困精致生活”。SK-II神仙水保湿,雅诗兰黛小棕瓶抚细纹,纪梵希口红气色......皮肤已经被“宠坏”,很难再用白菜价凑合。想起刚毕业时候,她用的还是一百来块的相宜本草爽肤水。

  后来,她涨了工资,月薪8k。上个月,用了5年的电脑报废,买了台Macbook,京东白条,分期付款,每月还2500。

  子辛自嘲:“以前每花一张人民币,摸摸胸口感觉还有点痛。现在二维码一扫,花呗一点,好像也就那样了” 。

  每月花呗提醒还账、银行催款的时候,她都特别焦虑。为了缓解还款压力,她做过网络兼职刷单,赚点平台运营费,平日也拉不少写稿的私活。

  她不是没存过钱,当年攒钱买房,深圳南山的房价5万/平,攒了2年,涨到7万/平。即使不啃老不作奸犯科坑蒙拐骗,一个正常人得存几辈子才买得起房?

  反正她已经放弃了。老一辈喜欢把钱存在银行,可她觉得,银行的利息再怎么样都跑不过通货膨胀

  “攒钱的速度永远追不上房价、房租物价,尤其在北上广深,随便吃顿饭好几百,交个房租好几千就没了。钱越来越不值钱,那我干嘛不花得开心点?

  努力工作赚钱消费想要的生活。毕竟,自己过得开心比较重要现在的钱不花掉,既委屈了现在的自己,又委屈了未来的自己。

  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上海心理学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陈默分享到:“90后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从来都不知道,任性背后,更多的是尊重内心感觉,生活都这么苦了,心情可不能更苦。

  02 

  “每天都用六位数密码保护不足四位数存款”

  @老D | 月薪7K | 有房无存款

  老D有套房,但她的银行卡里,余额不足四位数。

  她是摄影师,当年在英国留学,身边的中国朋友开Party,她在机场免税店做中文导购。时常攒上许久的钱,利用假期周游列国,开启自己的旅拍事业

  她说:“与其守着一堆钱,不如投资自己,增长见闻也好,提升知识也罢,都是塑造自己最美好过程。”

  她的同学飞米兰买大牌衣服,她跑到新西兰Gap Year。从奥克兰到惠林顿的火车上,遇见一位大妈,20年前她遇上车祸,差点永久瘫痪,所以她特别感激生命;深夜初到美国,联系不上民宿房东走投无路询问邻居,竟发现留学生对方征询自家房东后收留她,热泪盈眶

  早在老D上高中时,她爸早就以她的名义给她买了一套房,那时的房价才5000RMB/平。回国后,凭着自身的设计专业,她把房子装饰一番,放到Airbnb上,一跃成为房东。实惠价格文艺装修,让她获得一部分额外收入(具体数字她说要保密)。

  她是个爱折腾姑娘,靠着出租房子赚来的钱,又去做理财、买网络课程、付费社交圈、出国旅行.....

  她的座右铭是:“让自己升值,然后暴富”

  只有暴富了,你存下的钱才算是“资本”。否则,只是可怜零花钱而已。

  20~30岁,最应该投资的是自己,要“理”的“财”,是自己的身份资本”

  这个词来源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在TED的演讲《20岁光阴不再来》。获得身份资本指的是去做增加你自身价值的事情,对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投资。

  03 

  成熟标志是你意识到钱永远都存不够

  @林静 | 月薪6K | 有房有存款

  “有时候,我还挺怀念结婚前的日子”,这已经是林静第5次对别人这么说了。

  当林静还是一名“没心没肺”的姑娘时,她一毕业就回到二线城市,吃住在家里,不用付房租。月薪6K,办了一张半年的健身卡,报了个画画班,周末和恋爱3年的男友吃饭逛街看电影。生活虽平淡,但还是能攒点小钱买一个心仪已久包包

  2年前,林静和男友结婚了,她算了笔账:

  房子首付80万,是双方父母和俩人积蓄凑的。

  俩人到手工资13K,每月还款8300RMB。

  车的各种保险保养1000RMB/月。

  按照增长,俩人的可支配收入:13000-8300-1000=3700RMB。

  婚后的俩人不敢随便花钱,一件好几百的衣服,林静都把它放在购物车里好久。

  “自从有了房贷,压力巨大,父母们都尽力了,经济上也帮不了我们。所以我们约定好,婚后3年内不生小孩。谁能想到天意弄人啊,偏偏去年不小心怀孕了,真是又惊又喜,总不能把她打掉吧?”

  林静老公做的是设计,他盘算着在孩子出生前多接点私活,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如今,孩子已经1岁了,林静总是为钱发愁

  “现在读个幼儿园不便宜,好的私立要1万多/月。我知道也可以读公立,但教育资源平衡啊,谁不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

  上个月,林静的妈妈住院了,医生怀疑是“胃癌”。等待检查结果出来前,林静焦灼不安她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两份工资养5个人医院出来,她忍不住哭了。“我自己怎么生活都可以,但不想委屈了孩子,也要让父母治病,还要还房贷,钱永远是存不够的,好焦虑”。

  中国人大概全世界最焦虑的人群了。求学压力、求职压力、工作压力、升职压力;又或者房贷压力、逼婚压力、二胎压力、中年人的赡养和抚养压力……

  这些压力掐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个关键节点,喘不过气。

  04 

  “有些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穷忙”

  @荣哥 | 月薪2.5k | 无房无存款

  荣哥今年23岁,是我家对面的单车修理员。说着一口不那么流利的粤语,这是他搬来东莞生活的第3个年头

  我爸喜欢唠嗑,周末回家,我俩在荣哥摊前聊天。

  “你女儿工作多久啦?”

  “都3年了。”

  “哟,我都工作7年啦。从小家里条件不好,16岁毕业出来打工,去了广州、深圳、株洲,前几年来了东莞,谋了份清洁工的工作,早上扫完街,下午就摆摊,过几年还想娶个媳妇呢!嘻嘻。”

  看着荣哥黝黑皮肤上的笑容,我想起日本的一部纪录片 ——《日本的穷忙族》。

  22岁的小山良人来到东京的一家职业介绍所找工作。高中毕业时,小山良人赶上泡沫经济破灭,没能继续读大学开始打工生活,他曾跑了7家不同城市的工厂

  4年前,他来到东京,在一家洗车店里工作,同时又在便利店做零工,晚上只能睡在废弃纸箱里。每天只想着下一餐自己可以吃什么,钱都是捉襟见肘,更别谈存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平成景气”后的日本,从1992年开始,一大批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全国地价下跌。2000年后,日本经济虽有所恢复,但这10年的阴影一直笼罩全国。日本企业为了削减人事费用,开始不招正式工,或解雇员工。2006年,穷忙族家庭已达400多万。

  

  这些整日奔波劳碌,却始终生活贫困的人们,穷忙族穷的原因不同,但都在努力地生活,为了自己或者为了家人

  钱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但长期处于穷忙状态,会让人失去社会关联、工作欲望,甚至失去作为人自尊心

  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05 

  为什么没钱?或许你和钱“有仇”

  《2017年消费升级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人群消费增长最快,是70后增幅的两倍。据《2017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分析》,全国年轻人人均收入为6726元/月,月均支出4386元/月

  在新精致主义的消费时代,买不起房,工作压力大,别人的成功朋友圈全面轰炸,最安慰自己方式大概只剩买买买了。

  当然,我并不主张毫无理性的“消费至上主义”。

  那些买得起房的人又很好过吗?

  并不是,更多人会像林静一样,透支父母的积蓄,还要贷款做房奴。

  除了现实原因之外,你有没想过,自己为了升职加薪没日没夜地加班,可为什么有钱对你来说还是这么难?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测试

  1.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露易丝·海在《生命的重建》中列出了26条“与钱过不去”的观点看看你中了哪几条?

  钱是丑恶的和肮脏的;

  钱是邪恶的;

  金钱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我很穷,但是我很清白

  我很穷,但是我很好;

  有钱人是骗子

  我不想有钱,不想盛气凌人

  我永远不会找到好工作;

  我永远不会挣钱;

  花钱比挣钱快;

  我总是负债;

  穷人永远不会翻身;

  我的父母很穷,我也会很穷;

  艺术家不得不与金钱抗争

  只有骗子才会有钱;

  总是别人先到;

  哦,我不能收费太多;

  我不应得到;

  我不够好,无法挣钱;

  不要告诉别人我在银行有多少钱;

  永远不要借给别人钱;

  节省一分钱就是挣回一分钱;

  为“不测风云”而存钱;

  压力会产生在任何时刻

  我憎恨别人有钱;

  只有努力工作才会有钱。

  2. 

  只要提到钱,很多人想到贪污、肮脏,或憎恨比自己富有的人;

  贬低有钱人,来换取自己“没钱”的清白好感

  当你挣了好几千,却因为这个钱挣得太容易惴惴不安

  你意外获得很多钱,却不知道怎么花,或花了不少冤枉钱的无意识损失行为

  老板评价你“与世无争”,你只想着把工作做好,却在利益竞争关头主动躲避......

  3. 

  假设你看到一个年轻女生打扮精致,背名牌包包,每天开名车上下班。你会想到什么?

  4. 

  前阵子大热的电影《西虹市首富》里有个终极命题:“你如何在1个月内花光10亿”?

  若你中了第1和第2道题中的任何一条症状,在第3道题里想到诸如“年纪轻轻的,整天买奢侈品,她怎么可能买得起那部车,肯定被包养~”的答案,而在第4道题若回答不知道怎么花,就说明你已经患上了“金钱恐惧症”

  此种症状恰是反映在金钱面前的自卑感与恐惧感,一般人不易察觉,却又主导潜意识,让你对钱产生敌意,进而远离。

  即使你的外在行为渴望有钱,但潜意识里或许并不期望变富。

  都说要考察一个人的能力,最好看他如何赚钱和如何花钱。赚钱反映你的能力与见识,花钱反映你人格深处的“气味”。

  临床心理学家Meg Jay在TED演讲时分享到:

  “人的一生,80%最重要的时刻发生在35岁,必须承认,20~30岁是决定你最重要的10年。”

  30岁要赚大钱往往看你前10年如何投资,例如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把钱花在增加自身价值上,积累经验眼界......

  当然,年轻时,你可以选择疯狂,选择漂泊,把那些荒唐的、幼稚的、热血沸腾想法 一一 经历,就算输得一败涂地,你还有机会重头再来。

  最重要的,是有勇气尝试,去撞南墙。

  想起《本杰明·巴顿奇事》里有段话: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事物

  我希望你能体验未曾体验过的情感

  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

  我希望你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

  我相信,你终将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比钱本身更重要。

  - The End -

  为你推荐 

  在人生最重要的10年,找到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有效方法是在潜意识层面去应对,从潜意识中探索未知的自己,挖掘自己日常看不见的95%潜能。

  而探索潜意识需要专业方法,向你推荐专注心理学20年的林紫博士,她将把2万+小时、1万+来访者咨询精华浓缩为《林紫的100堂心理成长课》,用心理学的方法挖掘你的100种潜能:

  房树人、冥想等20个心理工具

  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等15个流派核心知识

  100个真实咨询案例,以人为镜,照见自己

  

  ☝分享好课可得奖学金☝

  » 今日免单福利 «

  《林紫的100堂心理成长课》

  免费送出3份

  在文章下方留言感受与收获

  并邀请好友为你点赞

  截止明天12:00点赞前3名即免费获得本课程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6个穷的原因,大多数人死在第10条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