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每晚九点,学长陪你入眠
学长说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人身上,有句话说的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做好自己已经很难了,就不要再“管教”他人了。每个人由于经历的不同,所造成的认知也会不同,这个世界是多样的,不要轻易去对一个人、一件事下定义是对这个世界最温柔的善意吧。不要以己度人才是最高级的善良,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
文/江啊莱
阿部学长(tttcbc)原创首发
01
昨天刷微博,看到一位关注的博主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在首页看到我互粉的朋友发了一条推,她说:“以前也曾考虑过结婚,可逐渐意识到自己根本不适合婚姻生活,于是就决定一个人生活下去了。”
没多久,我就看到了另一个粉丝给她评论:“我有三个孩子,超级幸福的,结婚是件大好事,你也不要放弃!”
这位粉丝本意或许是关心,但这种关心真的让人“承受不起”。
如果朋友说“婚后很痛苦”,我们可以开导安慰,让她看到婚姻的美好一面;
如果朋友说“单身支撑不下去了”,我们可以帮忙介绍相亲的对象,让她早点找到对的人摆脱单身……
可要是兜兜转转之后,朋友还是觉得自己最适合单身生活,独自一人也能够过得很快乐。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默默祝福,这就是对她最好的支持了。
但可惜的是,生活中不乏像那位粉丝那样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总是拿着自己的幸福去强行告诉别人你很不幸。
02
与人交往时,我们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主观地评估他人。
其实,这种心理学效应正是墨菲定律中的投射效应: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因此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
有一天晚上,在一条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很长时间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户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
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认识或评价别人的时候也总是会像那位年轻人一样受到自身的影响,进而“以己度人”,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既然我们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
这样无疑是错误的,就像有句话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03
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不同,所追求的东西自然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即便是世人公认的最普遍的目标,我们也不能够随意“投射”给任何人。
《庄子·天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子”,尧都辞谢了。
华封人不解地问道:“这些都是世人所追求的,为什么唯独你不需要呢?”
尧帝回答道:“多子则多顾虑,富贵则多事,长寿则多辱,这三种东西并非人间的美德,故而推辞。”
不由想起不久前许嵩发布新专辑《寻宝游戏》,新专辑全面上线的那天,他曾在vae+里写过一段文字,其中几句让我印象深刻,
“身边不少同行们在这十年里要么进军综艺和影视,要么做生意做副业挣钞票,要么组建幸福家庭去了,而我拥有七张作品和一直追随我的音乐支持者们。各有所获,其实很好。
但一些朋友总提醒着我的选择有点另类,没抓住现实生活的要点。我只好对他们说,祝你也幸福。”
就像哲学家卢克莱修曾在《物性论》中写道,“你所认为的美食,在我眼中是致命的毒药。”
因为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追求都不同,所以我愿意承认你的幸福,也希望你能够尊重我对幸福的定义。
03
当我们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的时候,由于此时的认知太过主观,所以我们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甚至还有可能会陷入偏见的深渊。
所以在与人交往时,请牢记每个人都是思想独立的个体,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将心比心,这样有助于理解对方的需要和情感,从而利于两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此外,请尊重对方的选择及意愿,哪怕他的观念你不一定认可。
要知道人心不同,人各有志。你的不以己度人,是给予对方最高级的善良。
▼
想了解更多学长的故事吗?
每晚九点 不见不散
你一定还想看
懂,是世界上最温情的语言
淡然,是最聪明的处世之道
感情要长久,一定离不开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