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佛教眼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日期:2018-07-22 01:15:14 作者:传喜法师 阅读:

佛教眼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修行的入手处

  (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本来无言,本来无相,当我们用方便语言表述时候,就已经不是它的本体

  同样,“名可名,非常名”。当你给道取名为“道”时,这一名字跟我们要表述的不可说的道已经不一样

  那么,怎样才能求到如实之道?就要恭敬师长,去除浮躁清净内心,这是体解大道的基础准备

  师父在述道的时候,弟子如果善根具足,又怀有希圣之心的话,就能跟师父心心相印,就能超越言辞而体解当下的道。

  所以,道虽不可道,不可言说,不可描绘,但当心意相通时,有可能你只是看着师父的眼睛,就获得了领悟

  这不可表述的道,宇宙就由其中生出,所谓:道生天地。乾为天,坤为地,天地是阴阳之道;有了阴阳两仪,万物就开始化生。

  所以,我们作为人,活于天地之间,应当追求的是与道合一。与道合一,就是天长地久;与万物合一,就是落入了生灭。

  学佛是为了了解生死真相,打破生死的规律,最后抵达不生不灭的涅槃彼岸

  我们作为追求真理的人,要超越“有”的假相,常住其“无”。

  万法生生不息,但不可常保,所以,不能住在万法的假相中,要看到它的本体,也就是“去其相而了其性”,由表面看到它内在的实质

  缘起性空

  佛教有一句话叫“缘起性空”,在万法的相中,由看它的因缘而了达它的空性。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们能观的智慧不住在有,也不住在无。

  所以,常无也好,常有也好,虽然是两个名词,本体是一样的。

  这个本体,又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像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就是观常无、观常有,就是能看无、能看有的体性。

  它以甚深智慧观的时候,不管观五蕴的有,还是观五蕴的无,观自在本身都是很神圣的,这里又叫“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个“玄”,在佛教里就是“觉”,是无上正等正觉,是我们需要回归的妙门。

  “无上正等正觉”不可言说,就像我们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唯佛与佛方能了知,我们要做的只是一心皈依。

  而这众妙之门又是什么?《道德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从“道”中生出,有一万个事物,就有一万个事物出生的本体。

  所以,当你了解“道”的时候,一切万法的母亲就都了解了,这就叫众妙之门。也就是说消除烦恼,擒贼要先擒王。

  我们修行,道是我们的入手处,我们要有智慧去掌握这个众妙之门。

  摘自2010年7月《道德经》讲记(一)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更多夏令营8周年精彩特辑:

  我们打开这本书,是希望能看见那条“龙”

  归去来兮中,愿你不虚此生——佛教慧日夏令营8周年纪专辑正式开启!

  为什么八年前,我们要在这里相会?

  今天, 你是否还会吟唱这首《菩提大道》?

  往期精彩回顾:

  当我在五台山,想念您,我的老恩师

  在你的附近,住着一位“贴身保镖”,你认得出吗?

  宝贵信仰,值得你低调地隐藏

  人生几何义工当歌!——为什么我们要赞美义工?

  如果不能破壳而出,这就是一只“坏蛋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佛菩萨都会知道

  就在这里,从幸存者升级幸福

  当你清楚地看见自己失败时,就看见了佛

  你当下就得到利益了,还期待什么以后?——古文殊寺重兴大殿莲花基石圆满入座

  为什么佛菩萨,不直接把我们送到极乐世界

  你如理如法,加持就如影随形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佛教眼中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