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50%的人将要失业”,李开复说的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人类的工作岗位中,有50%会被取代。
因为人工智能没有情感,没有疲劳,只需要一步一步计算,效率比人高,质量比人可靠。
1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
河北唐山市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把地方的各个路桥收费站取消了。
这种收费站很多人头疼已久,莫名奇妙地收费不说,还是造成道路拥堵的源头。所以,取消路桥收费站这事可谓大快人心。
他们围住领导要一个说法,在人社局已经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个姐姐更是振振有词:“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人生有一种悲剧,一把年纪什么都不会,会的那点东西,还没用。这恐怕就是这位姐姐的真实写照了。
曾经,这位姐姐也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拥有者,如今一朝被辞,自然无法接受。
虽然看起来有些心酸,但是我想在未来,类似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2“怕啥?我公司早都上市了,倒不了。”
还有人说“那是她工作没技术含量,我的工作可是要求很高......”
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在如自己一般的高层次人才身上。
殊不知,高薪高知高技能的人同样会遭遇工作危急,比如之前的华为解聘员工、中兴员工跳楼事件等。
中年失业,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除了本行,什么也不会,就如那位失业的收费大姐。
更可怕的是,她给自己下了个断言:“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舒适区总是让人感觉很放松,有安全感。但是故步自封的人,他的舒适区会越来越小,最终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3“斜杠”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书籍《双重职业》。
斜杠青年就是指,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
我有个朋友,她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一家创业公司上班,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说公司拖欠了几个月的工资,还是倒闭了。
我不免有些担心,遂问她没发工资生活费够不够。谁知她淡定地跟我说不用担心,她每月的兼职收入都够自己生活得挺好了。
原来,毕业后她就一直在兼职给多个平台写稿,因为长期的坚持,她的文章质量越来越好,认识的编辑也越来越多。
半年前她的兼职收入就已经超过了本职工作了。
听完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公司倒了,她还那么淡定呢。
静下来细想,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拥有多重身份,比如:
C是医院护士,兼职做催乳师,还和人合作开了一家母乳喂养服务中心......
各种各样的斜杠青年越来越多,让我越发觉得未来一定是多维人才多元发展的社会。
4所谓的斜杠组合,最好是那些和你工作有关,而且是那种可以杠在互联网或者杠在下班时间的那种。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斜杠能力呢?
①从主业中寻找灵感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斜杠能力都是和自己的日常工作有关的。
比如,前文提到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多重身份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已经有一份全职工作的人来说,要跨界到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行业,是很难的。
但是我们可以拓展本职工作的边界和价值,从日常工作中寻找斜杠的灵感,这样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②从业余爱好中寻找灵感
有些人选择斜杠,刚开始只是因为喜欢,把这项事情作为一种业余爱好。
长期坚持之后,才变成了拿得出手的特长。
就如我那位兼职写稿的朋友,刚开始她只是热爱写作这件事,而多年的坚持,让写作最终成为了她的一种新的收入来源。
如果说你的主职工作很难发展副业,或者你没有特别的业余爱好,那你不妨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技能领域的导师。
当你确定了之后,就需要开始刻意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斜杠能力。
正如终身成长词典《188:刻意练习》所说:任何人通过持续以十年计的刻意练习,都可以成为领域专家。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再抱着找一份稳定工作,安稳地退休的想法,恐怕你要失望了。
真正的“铁饭碗”应该是一个人的知识力、思考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毕竟,你永远不知道退休和失业哪个先来。
今日词条推荐
43:舒适区
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管理学家德鲁克早就说过:当今的知识工作者,工作年限远比一家公司的寿命要长。
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很难一辈子只在一家公司工作,只做一个岗位。如果只待在舒适区,只会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