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物 有 裂 痕 · 光 从 痕 中 生
01
晓洁本科念的是一所双非大学,专业会计,很多人都给她指路说念了会计就一定要玩命考证,证书越多,出路越多。
她却在别人忙于各种资格证考试的时候,默默摊开考研真题,周末一刷常常是一整天。
舍友搂着男朋友边秀恩爱边劝她不要想不开:“上财哪是我们这种学校考得上的?”她也不辩驳,只是做自己的事。
两年后,晓洁考上了上财会计研究生,请我们一帮朋友吃饭时说,“当初那么多人劝我,其实是感激的,我知道他们是关心我。其实我有时也会忐忑,但是只要一想到自己也许就这样平庸下去了,又会拼命地坚持下去。”
晓洁的例子激励了身边很多人,她的成就来源于她对追求的准确定位。
在拥有正确三观的前提下,去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才会有“虽千万人吾亦往”的勇气。
02
但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借着“追求”的由头,就能理直气壮地去做了。怕的不是撞南墙的挫伤,而是掉入深渊不自知的无法回头。
女主播为了声名和利息,自“黄鳝门”无果后卯足了劲又进“吸毒减肥门”。没人敢质疑她们对事业的付出——命都不在乎,谁能拼得过命?
这不是追求,而是以追求为遮羞布对社会人施以控制的一种社会焦虑。
这里所说的焦虑,是广义上的一种社会情绪。整个社会都充斥着这种高度紧绷、又极度渴望的焦虑感,你身在其中,不知不觉就被同化,被控制,产生连自己都说不清的一股冲动——就是要做成这件事,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不然就会处于一种莫名的恐慌中,仿佛四面八方涌来舆论的各种窥探和评判。可是一旦被裹挟着去做了,冷静下来看到结果,才发现得到的甚至不能偿付失去的时间价值。
其实哪有那么多的关注?不过是在社会的主流控制下,你自己把持不住躁动的心魔,焦虑无处安放罢了。
03
闺蜜最近两个月每日晨起定时定点称体重,严格管理自己的饮食,并辅有一款“专业”减肥软件,记录每一口的卡路里,结合每日的体重供每晚反省检讨。
实施一个月后,最初的成效期过渡到了瓶颈期,体重不再变化,便开始恐慌焦虑,每日两餐减少为一餐,早上九点过后不再进食。
结果竟然胖了两斤,她顿时感觉天雷滚滚,思来想去认定是中午扛不住饿吃了一块饼干,于是开始不吃,三天后,因急性胃炎送进医院。
我问她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她说,看到朋友圈总有人怎么吃都不胖,永远45公斤,我不甘心,总想着瘦下来也能狂吃晒朋友圈。
“我现在觉得,那个为了一斤差点把自己憋死的我,像个傻瓜一样。”
是啊,朋友圈的事情从来真假参半,夸大居多,它的风气会对长期混迹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虚拟的圈子,因为你的加入才开始运转,如今你却反被它控制,不是细思极恐的悖论吗?
04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的女主GiGi为爱疯狂打call,约会对象一个不成功就紧接着寻找下一个,好像只要是个男人谁都可以。
伴随这种看似畸形的恋爱观的发展,观众才看到她不是为了“爱”而去爱。
面对男主的嘲讽,她哭着说:“我也许是太敏感太小题大做,但至少那意味着我还在乎,你以为用上所有能看透女生的规则你就赢了吗?……也许我做了很多很傻的事情,可是我知道这样的我,会比你更快找到对的人。”
也许GiGi确实是被社会焦虑影响的一员,但是她看得清楚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去追求,那些挣扎寻找的过程既然是为了自己才去做的,那又和别人的看法有什么关系呢?
能够在主流的趋势中抽身事外,保持冷静,这是成熟社会人的一项技能。
《绯闻女孩》中由泰勒·摩森饰演的小Jenny最开始刻意讨好布莱尔,想通过她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
一次节日派对,布莱尔骗Jenny偷出布莱尔母亲店里的一件时装外套,结果触发警报,引来警察,布莱尔等人趁机溜走。
Jenny一个人面对警察的盘问和拘留的风险,从一开始的惊慌到迅速镇定下来与警察周旋成功脱险,回到布莱尔家中的Jenny拒绝了留宿的邀请,在布莱尔不敢置信的眼神中抬头挺胸地走了出去。
年仅14岁的Jenny是一个目的明确的女孩,有一点虚荣,有一点天真,但是她一直知道如何做好自己,不愿意任人摆布。
权利也好,地位也好,失去了可以重来,头脑清醒又从不放弃的她最后为布莱尔的母亲赏识,跨出了理想的一大步。
05
追求是一个人的过程,它与社会大众无关,与被千万人倾轧过后的焦灼不同,其中的艰难与幸福唯有自己能明白。
生活是自己的,哪来那么多的“鬼使神差”,也没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
打开朋友圈,当你能分辨出哪些人晒的是生活哪些人晒的是逼格,你就具备了冷静剖析这个社会现象的技能。
当你不再为了舆论的压力去机械式地相亲、结婚、生孩子;当你不再相信“女孩子读什么研,毕业找个好人家就行了”这样的论断,而是咬牙坚持在自己的风雨求学路上,
当越来越多的社会人走出社会为他们划分的地标线,用自己的眼去看这个摘掉了标签的真实世界——有善有恶,有缓有急,一动一静,都是体验。
那么社会的焦虑与舆论的威胁,在独立思考的人格面前将变得不堪一击。
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描述了他希望有怎样的强健体魄,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浪费时间去幻想一辈子不能实现的事情。
他说,这辈子不能实现不要紧,有追求才有希望,我把希望留给了下辈子。
“一根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需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人活一辈子怎么能没点追求?遇到想要做的事,就放手去做吧,是不是正确的只有在过程中才能领会。
如果不对,那就悬崖勒马。如果很幸运是对的,那还等什么——潇潇红尘,任尔驰骋。
-END-
编 辑 | 野 小 猫
图 片 | 网 络
作 者 介 绍
不良九月
正在打怪升级的95后小白。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一个少数人关注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