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小约翰 | 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
日期:2018-07-09 08:30:34 作者:小驴尥蹶子 阅读:

小约翰 | 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

  以道观之看电影主讲:小约翰

  时间:2018年6月

  如何以道观之看电影之五

  ☀☀☀

  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

  第三,“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也就是我们要贴着电影把他里面想说的,给他特别地找出来,先不要忙着去排斥,而是要同情理解。尽量不要只是看热闹,而是要看里面他内在的门道是什么。这跟第一点差不多,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叫同情性理解。

  我举一个例子,就像《一代宗师》——王家卫拍的《一代宗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人批评王家卫把一代宗师拍成了《宫二传》。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电影背后是有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王家卫是想拍出中国功夫的精神。这种精神,王家卫自己有过解释,他说:“功夫其实就是时间,就是我们要花时间在上面。”这个时间就是生命,也就是功夫就是时间,功夫就是生命。你想,这一辈子,一招一式花时间练,不就是在耗尽你的生命吗?你为什么耗尽一生来练这个功夫,就是因为值得,你觉得它非常伟大,所以这叫“以身相许”,这种精神是功夫的传承,是我们都需要的。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大师。这是他里面主要谈到的。

  但问题是谁把这样的事做到极致呢?其实就是宫二,她代表了一代宗师的这种精神。

  其实他是要拍出整个武林总的是一个故事,有的人做了这个里子,有的人做了面子。不管是做面子还是做里子,大家都是一个武林故事。所以,在里面宫二是做了里子,然后叶问是做了面子。

  不管怎样,整个故事是要传递这样一种门道和精神。因此,我们也会深深为宫二的这种精神所震撼。因为她向师兄马三去报仇的时候,马三说:“你已经不是宫家的人了,你凭什么来要你宫家的东西?”所以她就发誓不结婚,不授艺,不开馆。有了这个发誓之后,她就找她的师兄来决斗,但是她的师兄一直躲着她。

  过了十年,在沈阳火车站终于碰见他,碰见他之后她就用她爸爸的那一招。其实她爸爸完全可以把她师兄给打死,但是打死了他之后形意拳就缺了这一门,她爸爸就没有下得了手。但是马三反过来把她爸爸给打死。她爸爸说她:“不问恩仇。”就是不要再去计较,因为这个功夫要传下去。但是宫二不管这一套,她一定要拿回来,拿回来之后,结果她用了这一招就把她师兄的筋骨给废了。师兄成了一个废人,她终于拿回了宫家的东西。马三最后倒在地上成了废人,就说:“你们宫家的东西我终于还给你了。”结果,宫二说:“是你还的吗?是我拿回来的。”

  为什么要用生命拿回来?因为值得。就是为了这个,拼了命也要守护。就是一块砖,你抱着它八十年它就热。一个招式做到极致,全世界都认为笨,但是我就认为好,这个就是一种精神。为了这个而牺牲一切,在所不惜

  所以宫二评价自己是:见自我、见天地。借着功夫见了天地和自我。但是唯独没有见众生。因此叶问就继承了这个“见众生”,就开馆收授徒,见了众生。这就是“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这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你天天念,天天想,一定会有传承。因此,宫二的这种精神传给了谁?传给了叶问。叶问也是念念不忘,留了一个扣子,留了一个大衣的扣子,本来要到东北找她。但后来没有去,留着一个扣子,后来见到她之后就送给了宫二。

  宫二最后说了一番话,说:“在北方有句老话,人不辞路,虎不辞山,这些年我们都是他乡之人。我是真的累了想回老家。临走前有样东西要还给你。六十四手我已经忘了,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有时间了。我想说人生无悔,都是赌气。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说句真心话,我心里有过你,再把这话告诉你也没什么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这些话我没有对谁说过,今晚见了你,不知道为什么就都说出来了。就让你我的恩怨像盘棋,保留在那里。请多保重。”

  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千回。

  这就是中国功夫追求的那种点到为止惺惺相惜的精神。

  整个电影还是合在一起的一个故事。包括一线天的故事,在四个小时版本就把一线天的故事给拉长了。然后一线天跟他们又是有着交集的。三个宗师讲一个故事。那这一个故事做了里面的里子的这个宫二,是最好地体现了中国功夫的精神。

  当然,我们对这种精神是可以有我们的反省。所以我在《启示更新》里面就是以《一代宗师》作为开始来叩问这个宫二所守护的这个精神,既然这个功夫比你高,为什么到最后因着你就把它毁了,就变成了比你低?我们都说“学术天下之公器”。程千帆老先生高龄之时,我在南大听他讲过。他去我们南大汇文学社的路上他这么说。他说:“我年龄大了,有时候也讲不动。但所有文学社请我,我从来没有推辞过。”我们南大文学社就是一个几个人组建的一个社团,他没推辞过。他说因为“学术是天下之公器”。他的意思是:我知道一点学问,因此我就有责任把它给传下去。会了教人,赚了给人。所以这个,但凡你认为你这个东西值得,你就应该想着开馆收徒,就应该想着去影响人,就应该想着去往下传承。所以这是一个天下公器和天下为公的例子。

  但是宫二她就让这个比她更高的这个东西给毁了,就是她爸爸看到这一点。她爸爸能看到,因此她爸爸激流勇退,把叶问给推出来。引起那么大的波折。她爸爸能看到年轻人要起来,武林要继续,在日本人攻进来的时候,如果站不住的话,武林将会出败类。他的徒弟就成了败类,因此在这个时候是应该有这个更高的追求。但是宫二却陷入这样的纠缠之中,因此我说这就是中国儒家所提出来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根本局限之所在。我们就不再更多地来讲,大家有兴趣可以看《启示与更新》。

  第四,我想简单跟大家聊的一个就是:电影要说一个好故事。

  电影要展示一个好故事,或者说一个好故事,不管它用什么形式说,它必须是个好故事。好故事是不容易说的。因为好故事要说到人的良心深处,要跟真善美爱连在一起。好故事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一个循环的故事,而是一个发展故事。它不是一个悲凉故事,而是一个有希望的故事;它不是黑暗的故事,而应该是光亮的故事。

  马克斯·韦伯在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说了一番话。他说:“中国没有历史。”他说:“因为我看中国的皇帝一样,不管是项羽做皇帝,刘邦做皇帝,陈胜做皇帝,吴广做皇帝,大家都一样,无非就是权力女人,无非就是抢这些东西。”因此你抢来抢去这故事有啥好讲的?大家都一样。谁去做都是一样,谁在那种情况下都这样选择。因此也就无所谓历史。所以中国只有改朝换代,没有根本更新。那么中国的王朝是一个专制序列,王朝换来换去无非就是一个专制序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酷评。

  鲁迅也是同样观点,他说中国历史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当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想当奴隶都当不成的时代,无非是这两个时代轮换。所以在这种时候哪有什么故事?大家都是阿Q,所以一个阿Q就把大家给都写活了,然后也把大家写死了,因为无所谓故事。这种人你指望他什么故事呢?无非就是赵司晨的妹子真丑,然谁家的床要搬过来。吴妈还不错,可惜脚太大。念念叨叨无非就是这些事,你说阿Q这些事,不就是今天不少中国男人的梦吗?说到底无非就是这个。这种故事,你没办法拍出亮光,没办法拍出意义来。所以我们必须得有那个真正的突破功力,有更高的思考。这就提供了这个难题。也就是一个人如果他的反应跟所有人都一样,你拍他干嘛?一个人他能够在更多的选择中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而他与众不同而又有价值,这个就值得拍了。

  比如说威伯福斯的《奇异恩典》这个电影为什么有价值?因为废奴运动当时是让当时英国的国民经济要崩溃,因为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一己之力竟然改变世界历史,这是有价值的。因为历史并不是只是权力跟女人,还有别的东西,还有良心、人格。这部电影给拍出来了。

  我们也看见《血战钢锯岭》里面其实是个人的信念可贵。因为主人公不持枪是跟他家庭遭遇有关。所以他不持枪的那种观念变成了一种执念,但这种执念成了信念。因为他就到战场上,不用枪而敢进入到钢锯岭,去背起了那么多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拍出来是荡气回肠,非常震撼人心。把这个线索给抓到就是一个好故事。

  我们中国电影之所以没有好电影,是因为我们缺少好故事。中国人活得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每个人无非就是房子车子,无非就是往上爬,这种情况下哪有什么值得拍呢?没什么值得拍的,因为他没故事。你看一个德国人卢安克跑到中国山村跟大家在一起,这个是可以成一个故事。但是我们中国人哪有这种故事?你没有这种心灵强大力量,你只能按照既定轨道在那边滑行,按照惯性原则。因此他没有办法来拍出这种真正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我敢说真正震撼人心的是那种让你内心的心灵的满足,而不是靠着大场面堆出来的权力欲的满足,或者是征服欲的满足。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是需要要来反省的。

  我在书里面是觉得有一个故事具备向大故事突破的可能,就是那个管虎导演导的《杀生》。有人强烈推荐,我就看了一下。这个电影非常好,大家一定要看一下。我认为是黄渤的代表作。里面还有任达华他们来演,是管虎导的。

  《杀生》讲的故事很简单,就说有一个人牛结实,成了一个杀不死的人,天天小偷小摸,偷这个抢那个。就是一个二混子、一个痞子、一个小流氓。在村里面,大家都讨厌他,大家都想把他搞死。但是他生命力顽强,怎么也搞不死,想赶他走他也不走,他就赖在这边。就是跟这个村里面在一起,是四川泸州的一个村庄。他是在那个村庄拍的,确实很好。因此大家就很拿他没办法。但是后来这个牛结实结石跟一个人私通有了孩子了,有了孩子就有了弱点。后来大家利用他的弱点最后把他搞死了。就这么一个故事,叫《杀生》,是全村的一个密谋,一个阴谋,怎么样把他搞死。最后他就死去了。

  但这个好故事没讲好,没讲好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里面就提到说任达华到了,他是个医生,到了这个村里边,他就看见牛结实结石在这个山洞里面奄奄一息了,他就把他给解剖了,要找他到底得了什么病。结果解剖了之后发现他并没有什么病,他生命力这么顽强,最后怎么这样死去了?因此他就去找,找了找就发现,原来是大家合谋,最后让他的心死了,于是最后他就死了,是这么一个视角。我就觉得这个视角没有转折和升华

  后来,我就给他另编了一个故事。我们可以这样来写,就假如说牛结实的儿子长大归来,我们从他儿子开始讲。这是讲民国期间的事情。牛结实的儿子长大回来了,他怎么出去的呢?因为村里面的人杀死了牛结实后很内疚,就在村里面格外对他的儿子好,因为这是牛结实留下来的条件,说我可以把你们偷的东西全还给你们,但是你们对我的儿子好。这就是他留下来的条件。因此,大家都对他非常好,甚至后来供养他去学了医学,甚至出国当了中国的比较早的一批医生,他回到了中国。因为他听说山村里边人得了一种怪病,他就要来解决这个怪病。结果他就回到家乡,当然全家乡的人都是他的恩人,他回来也是他小时候生养的土地,所以也是衣锦还乡,非常美好的一个场面。

  但后来牛结实的儿子要在拯救全村的时候,突然对他爸爸怎么死的产生疑问。他就开始追问,这是全村的一个秘密肯定是个禁忌。但是他总有方法在找,到底爸爸怎么死的?为什么他就这样那么莫名其妙死了。结果到最后他终于查到了真相:他爸爸是被全村的人搞死的!

  这个时候他就陷入了非常难的选择,就说他完全可以把全村人都毒死,也可以见死不救,在这个时候他非常想这么做。就在他决定要这么做的时候,他有机会见到了他的爸爸临死之前留给他的一段话。他爸爸那个话的意思就是说:“孩子啊,我之所以自己死了让你活着,就是要让你更好地活下去。因此哪怕我死了,我在你里面继续活着。所以一定记着,要真正地好好地替我活着!”因此爸爸的话改变了他,让他重新去审视他爸爸死的意义,然后以宽恕胜过了仇恨,最后救了全村人的生命

  我觉得如果电影这么拍,这个故事就非常精彩。我们真是浪费那么多钱搞那么大的场面,但是就没有能够拍出好故事。

  我们好多中国电影都是,包括《连城诀》《寻龙诀》《九层妖塔》都是故事本身不行。《九层妖塔》豆瓣给的评价:“缺少妖气”。缺少妖气,四个字给定死了。《寻龙诀》也是,你可以重新再讲的。我在里边讲了,我重新替他把故事讲了一遍。包括《复仇联盟三》,我觉得让我拍的话,我会让灭霸打个响指把自己灭了。因为是随机的。这一的话,电影整个就升华了。

  第五,电影是一扇窗口。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电影恰恰不是被动反映这个世界,而是提供一种更高展示。电影的定义是:电影是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而发展起来的连续影像画面,是视听艺术,也是综合艺术;是可应用蒙太奇组接的艺术形式。这是标准定义,是工业时代的产业和幻术。这是它的标准定义。但我觉得这个定义无助于我们了解电影的精神实质。我给它的定义是:电影是以演员表演来对更高生活形式进行整体展示,从而望向另外一种可能性的窗口。这是我给它的定义。

  我为什么得到这个定义呢?是因为有一次在美国的时候,我陪着孩子去看一个电影。那个电影幕布非常大,整个画面非常清晰、美丽。人在下边一看,我就突然发现,电影中的人是更美的人、更高大的人、更英俊的人,里面的生活是更高的、更理想的生活形态。

  所以电影是用生活的另外一种展示的方式,来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我就是这样来理解的,因为小时候1982年看少林寺,自己就被带进了中国文化传统。就是那种“原来还有一种在政治之外的寺庙和山林隐逸的追求”。因为我们多少都受马克思主义和儒家影响,功名利禄是比较追求,但是一看《少林寺》的时候就觉得:原来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可以归隐田园,是可以去追求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是可以去在一个精神的世界里飞翔。再去看金庸的小说,你就发现这种武侠不只是武侠,是另外一种对这个人间的社会秩序的一种反叛,是另外一种追求方式。

  后来再看,高中阶段看高仓健主演的《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多么了不起。这些电影就引进恩典的观念,就是日本文学有一个重要阶段的成果——像三浦绫子的观念影响是蛮大的,她也参与一些编剧。这些基督教作家,把日本电影引进了很多恩典的观念。所以那个时候尽管我们没有看《圣经》,但是看了《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你就发现了一种叫恩典的东西,就发现了一种宽恕和悲悯的东西。所以这些电影就会成为很温暖的、陪伴我们的电影。再看《简爱》这些电影,你也会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示,另外一种展示。

  再后来到大学阶段,看《现代启示录》《情人》这一些,你就引进了这种现代的世界观,然后再后来看这种后现代的影片,就慢慢地就觉得对人生充满了绝望。它是另外一种毫不在乎的那种心态的展示。

  再后来自己再去看橡《十诫》这样的电影,就发现我至今读《出埃及记》都没有当时看电影那种直接的冲击,就是说人不是帝国的一份子、不是帝国的工具,乃是上帝自由的儿女。这个理念透过《十诫》那个电影有四个小时展示给你看,就让你觉得,人应该怎样高贵地活着。我当时跟南京大学一个哲学系研究生一起看的。我们两个人看完了这个电影,后来走在路上,我们是看了一个上午,然后中午的时候,阳光非常刺眼,他就讲一句话说:“真没想到,还有一种这么高贵的生活方式。”我至今还记得他的这句话,就是他有一种高贵的激情电影,一种史诗叙事的激情。

  从来没有电影是导演出来讲一番话,然后把幕布拉上再开始演电影。那个思路特别奇特,因为他就说了:“我就是想告诉你们,人到底是帝国的一个工具,还是上帝的自由儿女。没有上帝也没有自由的可能。”那么他把自由变成激情展示给你看,因此摩西就突然活了,就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中,所以是特别动人。

  因此,今天我们也期待着基督教的史诗电影。类似于《沉默》,它是天主教的一种神学观念的表达,跟我们新教其实还是非常有差距的。那么,《血战钢锯岭》这一类的也还是比较强调从信念角度来入手。那我们基督教有着这么美好的世界观,但我们在整体展示上,基本上,利用电影技巧来整体展示我们的世界观,这种史诗激情,像《十诫》这样的、像《宾虚》这样的,还是非常弱的。《宾虚》重新拍了,但是拍失败了,就没有办法来胜过前边那一个。迄今为止,我们也就只有这几部而已,还是非常罕见的。当然,像《魔戒》、《纳尼亚传奇》,它们是足够做电影史诗,也在展示基督教世界观方面非常辉煌,也非常了不起。但是,它更多地是一种在人性刻画上的深度,比如说诱惑,这个深度非常深,但是它在更有力地展示像《十诫》那样更有力地展示基督教世界观方面,还是并不是太强。《纳尼亚传奇》是足够有强大的升华能力,但是电影就不行,就没办法更好展示。有人说《魔戒》像大海,那么《纳尼亚传奇》像池塘。这是从电影来说的。从小说来说,《纳尼亚传奇》非常了不起,但是电影没办法展示,这就让人感到非常奇怪,就是不知为什么,只有《凯斯宾王子》还不错,其他都有一点弱。这个是比较奇怪的。希望能看看哪个大导演心血来潮,来把它他拍一下,拍出史诗级的大电影。

  我们聊就聊到这, 大家有没有什么问答啊和提问,或者你有什么推荐的,我们可以再聊一聊。有关电影大家肯定问题很多、想法很多,有问和推荐的吗?

  读书会 | 《牛人看电影之齐宏伟篇》读书报告

  读书会 | 以道观之看电影之一(小约翰)

  小约翰 | 从《盗梦空间谈起》—没有不布道的电影

  小约翰 |  从《无问西东》到《千与千寻》

  小约翰 | 以基督教世界观透视电影

  小约翰 | 写在《牛人看电影—齐宏伟篇》边上

  小约翰 | 写在《牛人看电影—齐宏伟篇》边上

  看电影,读“救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小约翰 | 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