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叶苓
来源 | 拾读(ID:sdds10)
01
“还有呢?”
“还有……就是……现在的孩子们都在学啊!你看每天晚上,小区里有多少人家,都有弹钢琴的声音传出来……”
“是吗?我怎么觉得,你让孩子学钢琴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孩子们都在学,而不是提高素养什么的。”
“唉,所以我纠结嘛!她现在的课外班已经不少,英语、美术、硬笔书法、思维训练……但是,你知道的,现在竞争那么严峻,孩子要多学些东西,未来才有竞争力……”话语间,一个妈妈的焦虑溢于言表。
我想了想,说:“但你有没有想过,样样都学,会不会最后样样平庸呢?全面发展固然好,可拿手项目更重要啊!至于竞争力嘛,你说,一个特级厨师和一个普通白领,哪个更有市场竞争力?”
她不说话了,陷入了思考。
作为一个妈妈,我当然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但我更希望她能有一项拿手的专长,然后,不断完善,把它做到极致。
有人说,读书没用,你读了半天,连个首付都付不起,你看邻居那谁谁的儿子,靠卖花式拉面,挣出了一套房!
有人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你永远不知道,别人会因为什么而一夜成功。
其实,并不是读书无用,身边有多少人,凭借着读书这条路,而最终成就了自我。也不是所有卖拉面的都能在大城市买起房,很多人干了多少年,却依然在底层艰难的生存着。
你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你没有把书读到极致,没有成为所在专业的佼佼者。
而无论做什么,只要你能把技术练的炉火纯青,成为了这个领域最优秀、最杰出的那群人,你就能成功。
那些横空出世的黑马,大多数都是已经在某个领域努力了很久,做到了极致,然后,一旦遇到机会,立马就迸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02
陪女儿上舞蹈课,旁边的萱萱妈妈问我:“秋季开学之后,你们还继续来学吗?”
我说:“是啊!难道你们不来了吗?”
她有点犹豫的说:“萱萱说她不想跳了,而且,我也觉得她跳舞跳的一般……”
我向萱萱妈妈建议:“萱萱喜欢画画,不如就让她专心的学画画。”
“画画是要学,可其他也不能一点不学啊,身边的其他孩子,可都是多才多艺的!我现在不给她学,她以后会不会埋怨我?”
萱萱和女儿同龄,学的东西却比女儿多不少:古筝、画画、围棋、书法……而且,她来这里跳舞,也比我们早很多。
前一阵,女儿已经通过了舞蹈团的考核,获得了下学期进入精品艺术团学习的资格,可萱萱却还在初级班原地踏步。而且,除了她最爱的画画,其他课程她都学的一般。
我不知道这和她铺的摊子太多、太大有没有关系,但是我想,送孩子去学了那么多才艺,结果是都有所及,却都无所长,这应该不是家长希望看到的事。
爸爸妈妈们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同时学几门东西,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样的初衷没有问题。
但是,每一门艺术、每一项能力,都是需要常年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如果没有十足的平衡力,稍不注意就会让孩子学到另一项技能——放弃。
也许有的家长说:“我只是让孩子随便学学学,并没有打算一定要学成怎样。”
其实,有几个家长是一定要让孩子学成什么样的?之不过是不希望孩子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掰了一路,最后什么都没留下而已。
何况,若是真能发现兴趣所在,并一路坚持下去,将其打造成拿手强项,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就?
有些人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并活用专长成就了事业,而有些人,则一辈子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有何本领。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把它学到最好,做到极致,这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该做的事。
03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从四岁起就非常喜欢画画,他立志:“只要不饿死,就要永远画下去,一直画到老、画到死。”
因为专注的从事这一件事,他能在一年的时间里,画出两千多幅画,阅读三千字的书籍。
因为爱画画,他还延伸学习了动画摄影、影片剪切、冲片,并学会了动画片制作,创立了自己的动画公司。
他说:“一个人一定要选择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把它做到极致,这样坚持下去,没有不成功的。”
有人向股神巴菲特请教成功之道,他让对方写下人生的25个目标,然后,再让他圈出最重要的5个。
巴菲特问:“现在你懂了吗?”
对方回答:“懂了,我先努力实现这5个目标,之后再去实现剩下的那20个。”
巴菲特说:“错!那20个目标,你应该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它们!”
事实上,巴菲特本人就是这样做的。除了关注金融投资、关注商业活动外,他对其他艺术、体育等等,都充耳不闻。
正是这种专注,让他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都有限的,兼顾的结果,可能就是每个项目都大打折扣。
只有适当的取舍,保持绝对的投入与专注,才是通往卓越的正确方式。
作为一个妈妈,我从来不指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巴菲特这样的巨人,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专注、投入、懂得取舍、扬长避短,希望她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将自己的专长发挥到最好,找到最擅长的方式,去和世界相处。
04
有人说:“我也想让孩子发挥专长,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应该让他选择哪个项目啊!”
你之所以选不出来,不过是因为,有些项目你看不上。
其实,这个时代给予普通人的机遇,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多。
无论打球还是杂耍,无论跳绳还是骑车,无论哪行哪业,都有可能让你的孩子,成为让人敬仰和佩服的强者,而绝非是所谓的“全才”,才有成功的机会。
在节目《出彩中国人》中,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国家级技师、河南烹饪名师张文举,发现面团能吹成气球,他就不断的练,不断的尝试,将这件事,变成了他的独门绝技。
2013年4月30日,他创下直径1.8米、高度0.66米的面团气球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义乌廿三里街道廿三里居的卖鱼大叔何成法,苦练独手称鱼绝技,终于在36年后,站上了舞台,成为了“中华鱼王”。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同行业之间的等级、界限都已经被打破。只要你能成为某个领域最优秀、最杰出的那群人,只要你够专业,够出彩,够牛,那你就能成功。
再小的事情,做到极致也能成就大事。那些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士,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用过分纠结你的选择,帮助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鼓励他把事情做到极致,让他心无旁骛,勇往直前,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叶苓,会计师,体制人,签约作者,期刊写手。唱念做打,儿女情长,烟火人间,以笔写心。微信公众号:叶苓(bi_an_xin)。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拾读(sdd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