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以为不麻烦别人是礼貌,结果是傻逼
日期:2018-07-05 20:45:05 作者:高琳 教练 来源:老黑100招 阅读:

我以为不麻烦别人是礼貌,结果是傻逼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老黑

  教你手段,不走弯路

  作者:高琳

  来源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不求人的日子真的像你想的那么好么?

  心里想着别人才最高级的社交

   01 

   不张嘴问才会死 

  三年前我辞职出来创业时候曾经在心里暗暗地发过毒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用求人了,我自由了,哇咔咔。

  你们要知道我当时是做什么工作的,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痛恨求人这事儿了。

  我那时候是做政府关系的,外人以为做我们这行的都是吃香的喝辣的,来不来就出入白宫/中南海。

  其实无论你代表企业有多牛,当你拿着一纸公文站在有关部门的窗口,都不过是低到尘埃里那个求人办事的。

  有一次老板让我约见某一线城市市长,此人我之前只见过一面,就只有他秘书电话,我上哪儿找那么大的脸去约人家啊?

  我爸又不是李刚。

  一筹莫展的我找到一个前辈去吐苦水,她听完我的吐槽,完全没get到槽点问我:

  你问问又怎么了?人家不答应你会死吗?而如果你不张口问的话,答案永远都是No。

  是啊,人家不答应我不会死,不张嘴问才会死啊

  当天我就哆哆嗦嗦的给秘书发了个短信,没想到对方居然秒回,还确认了几周后约见的时间

   02 

   求人办事的实质 

  不求人的人要么不敢求人,要么不屑于求人,前者看似自卑,后者貌似自负,但其核心都是对求人帮忙这件事的本质了解

  从小你妈是不是就教你:“做人自力更生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我们一直把“请求帮助”和“给人添麻烦”等同了起来。

  还没开口就先矮三分,心里一直打鼓:

  被拒绝了怎么办?

  欠了人情怎么办?

  别人觉得我没本事怎么办?

  被人看不起怎么办?

  美国的行为艺术家阿曼达·帕尔默(Amanda Palmer),在她著名的TED演讲《请求的艺术》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在做街头活体雕塑乞讨卖艺的日子里,她通过和经过的每个人眼神接触深深体会到:“请求的核心是合作”,他们给予她金钱的时候,更希望通过帮助他人感受到彼此真实存在关怀

  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心里不会觉得歉疚,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世界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带着羞愧请求协助意味着:你的力量高过于我。

  带着傲慢请求协助意味着:我的力量高过于你。

  心怀感激请求协助意味着:我们有力量互相帮忙。

   03 

   不敢求人 

   你将丢失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上周末我讲了一个线下课《用故事讲出你的影响力》,当我说到其实求人办事也是建立自己个人品牌的一个渠道时,在座的都疑惑地看着我。

  掌握好求人的技巧,就连张嘴要钱都能要出机会来,你信吗?

  两年前,我和美中强基金会负责人一起去见领英前中国总裁沈博阳先生

  见他的目的非常单纯,就两个字——筹(要)款(钱)。

  作为互联网资深创业者,我认识他,可他压根儿不认识我。

  虽说有中间人介绍,而且美国总部意向性的认可了这笔有助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捐赠,可怎么说这也是去跟一个陌生人开口要钱啊。

  做过销售的都知道拜访新客户的感受,但卖东西最起码还能见着个东西,而公益筹款根本就是空手套白狼,全凭一张嘴。

  还好,当我明白了求人办事的实质是请求合作,心理建设的妥妥滴出现在沈总办公室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非但要来了钱,还让他认识了我这个人,后来我出《职得》的时候他还帮我写了推荐

  你看,求人办事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展现你能力动力价值观,和别人建立互动关系的绝好的机会呢?

  求好了,你求回来的就是一个朋友、同盟甚至人生导师

   04 

   做个有水平的请求者 

  好好求人,不但不丢面子,反而可以成为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甚至成为下一次合作的敲门砖。

  可怎么求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帮你还惦记着你的好呢?

  1. 给予对方认可和反馈

  首先当你求人帮忙或者咨询意见,一定是人家能做的事情你不能做(或做的没人家好),人家有的资源你没有。

  所以请求帮助的第一条,就是对别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进行认可

  因为我认识人多又爱多管闲事,经常有人来找我推荐资源。

  有次一个朋友问我有没有能讲4D领导力的讲师,我就推荐了个教练。

  后来我也把这事儿忘了,过了好几个月才知道她去讲了,这让我心里多少有点膈应。

  我并不惦记着她给我回扣,也不缺她这份人情,但不管成不成给介绍的人一个反馈是对别人的付出最基本的认可

  难道沟通需要花时间精力吗?

  况且说句不好听的,多说一句“谢谢”会死吗,为什么那么吝啬呢?

  2. 清晰表达你的需求

  我最怕来找我帮忙的人上来啰里啰嗦,半遮半掩的说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我干什么。

  在求人办事之前先想清楚你需要别人帮你做什么?

  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的?

  只有需求清晰了,别人才能判断是否能帮到你,怎么帮。

  3. 给人一个帮你的理由

  别人为你付出时间和精力并不是因为他是雷锋,而是因为做这件事满足了他的某种需求。

  给你意见满足了他好为人师的需求,帮你牵线满足了他助人为乐的需求,等等......

  所以在求人办事之前,先问问自己:

  人家凭什么帮你?帮你对他有什么好处?对公司或者对大局有什么好处?”

  如果这个问题答不上来,那你就只能靠刷脸了。

  祝你脸大。

  职场上求人,最忌讳就是拿上面的压下面的——因为项目需求(公司需求),所以你一定要帮助我。

  拿公司压人就算了还抄送他老板,老板的老板。

  4. 让别人帮你的成本越小越好

  曾经有特别要好高中同学请我帮她家孩子写一封推荐信,当时就拽给我了一个美国学校名称和孩子的简历

  我不能拒绝,又不能容忍自己潦草了事。

  于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研究他想去的学校和专业,然后又从简历里摘出有用信息

  我做高管教练一小时5000块的好吧?

  帮她个忙,搭出去好几万,哎!

  请人帮忙不是甩手把事情外包出去就完事了。

  在请求帮助之前,尽可能将对方帮你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降低到最低才能让别人愿意继续帮助你。

  不然真是帮一次就怕了。

  5. 求一次不行求两次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人们更有可能在第一次说 "No" 后,第二次说 "Yes"。 

  因为已经说过“No”一次了, 如果再说第二次, 可能会有负罪感

  为了避免让自己不舒服,对方很可能在你求他第二次的时候说“Yes”。

  当然,这个第二次一定要换一个理由或者换一个需求,否则就成了不依不饶的祥林嫂了。

  6. 心里想着别人是最高级的社交

  当有人感谢你帮了他们一个忙的时候,通常你会怎么说?

  是不是都摆摆手说:“没事儿,不用谢,别客气,咱俩谁跟谁啊。”

  然而影响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却告诉我们这错了。

  在他的书《影响力:说服的心理》中讲到影响力的六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互惠。

  他认为需要回报人之常情

  因此他建议我们不要假客气而是说:

  我知道如果是你,也会为我做同样的事。

  这就为你下一次求对方办事做了铺垫

  老实讲,作为中国人,这话我感觉说不出口,但我会在心里时刻想着如何回报对方,因为在我看来心里想着别人才是最高级的社交

   05 

  最近读了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先生的书《还在学》,里面对“有求于人”的描述很有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我人生那两段不求人的日子,其实都没有什么长进,反倒是那三段求人的日子,自觉颇有斩获。

  我有一个比方:人一旦自认不求人,很容易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活进“自我感觉良好”的舒适圈。

  就像产品即将退出市场,不必再研究客户需求,不必研发产品改良了。

  套句营销术语,这叫做‘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了。

  回想自己创业的这三年来哪一天不是在求人?

  就连发个公号文也在心里默默祈求读者能打开看。

  再想想当初自己“再也不求人”的毒誓,真是脸都打肿了。

  金老师所言极是,正因为我需要天天求人,才有了天天进步。

  - END -

猜你喜欢 你这种活法,是会得癌症的伪合群,榨干了多少中国年轻人拉黑要果断,绝交要趁早软色情正在毁掉你的孩子学点帝王术,人生不迷糊

  来源:高琳,从500强企业高管到高管们的教练,著有职场畅销书《职得》,创立“有意思教练”,为职场人士打造“成长加油站”,全面提升沟通能力、情商战略思维、影响力。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编辑:一半,一半在尘土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如果拥抱遥不可及,就让我的文字温暖你。老黑100招:用头脑合计生活,用智慧点亮人生。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以为不麻烦别人是礼貌,结果是傻逼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