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老人常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日期:2018-07-05 11:45:04 来源: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阅读:

为什么老人常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圣贤教育改变命运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如果说家是一座房子,那孝就是地基,勤是房梁,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句老话。但是有人问道:姜是热性驱寒之物,而萝卜是寒性之物,正常应是冬驱寒,夏降温,怎么反而是冬吃萝卜夏吃姜呢?

  其实自古医书便记录,“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

  也就是说,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易向外散,体内则阳热虚少,易生寒生冷,此时人们又喜吹空调,吃冰饮,更易寒气入体,这样反而易使体内受寒伤及脾胃

  因此,这时吃生姜便可以驱寒暖胃,杀菌消炎,对身体有益

  可见,气候变化,人的生活起居也随之改变,人体质同样会改变,环环相扣,养身保健也要因时而变!

  同理,“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头”蕴含了怎样的节气变化的养生秘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夏季养生需要注意事情呢?

  01

  不宜坐木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而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

  另外,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02

  不宜多吃冷食

  在炎热的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03

  不宜大热速冷

  炎夏,人们外出归来为尽快消汗除热,往往喜欢冷水浴来“快速冷却”,但由于人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如此“快速冷却”,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热量不能散发出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重者还可引起休克;而且此时人抵抗力降低,感冒就会“乘凉而入”。

  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或待汗发散干之后再冲洗。

  同样的道理,夏天出汗多,有人一下子喝进很多冷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可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04

  不宜夜晚露宿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病,如大脑炎等病。

  05

  不宜过午不休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 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两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06

  不宜直吹空调

  空调能给人带来舒适环境

  但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使人对室内外温度变化难以适应而容易“伤风”“感冒”,而且如室内外温差太大,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会使室内空气混浊,致使各种病原微生物孳生。

  若人的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容易患病。因此,夏天使用空调温差不易太大,最好在摄氏5-8度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0度。

  07

  不宜佩戴颜色过浅或过深的墨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损伤,但如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如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透视外界物体颜色变化也最小。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联系平台删除)

  推荐一个结缘法宝的好去处居士亭微店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一下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老人常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