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尖 开 花 · 文 心 淌 情
插画作者:@章小漆
用足够的理性,
01
有的出身寒门,才华横溢,能说会道,能一下和我产生很多共鸣,让我仿佛看见爱情的光电。
但很快,我就和他说了再见。
有的清秀好看,薪资丰厚,朋友众多,生活圈子和交际圈子都很广,看得出来是个有趣的人。
但后来,我还是觉得不合适。
当然,也有的,见了一面或几面后,就杳无音讯,那肯定不是嫌我丑,就是嫌我穷,再不就是嫌弃我工作忙还脾气臭。
认识我们家先生时,他还在乡里上班,一个月工资才七八百元。见面时,他朴朴素素,言语很少,但每句话都带着诚意。
此后几天,我们没再联系。
几天后的周末,我正在报社热线部值班,他骑着自行车抱着一个蓝白相间的布包走进来。
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蒸面条——上次见面时,我无意中提及,每周末都要值班,他就托他母亲做了最拿手的蒸面。
我一个人在外,经常加班,吃饭大都随便凑合,已好久没有吃到家里做的饭菜。
02
几天后,我坐公交车到他工作的乡下去看他。他当时在林业部门上班,被分到乡下培育看护试验田。
他站在片片绿苗和朵朵繁花间,给我介绍这是什么品种的树,那是什么科目的花,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那天中午,我们一起到试验田旁边的小镇上吃饭。一人一大碗蒜汁捞面,几乎没说什么话,吃得满头大汗,又随意安然。
踩着夕阳回城时,他对我说,过几天准备带我去他家见父母。我想了想,点点头。
他那时的家,位于一条道路坎坷的小巷里,尘土飞扬,机器轰鸣。推开门,有点阴暗的家里,却拾掇得舒适干净。
父母都是本本分分的人,没有太多客套,也没有什么礼节,但早早地做好了一大桌子菜等着我。
吃完饭,他送我回报社。路上他说,他父母嫌我是外地人,人长得也有点黑。
听罢,我没有接话。
他沉默片刻,接着说了句:“我对他们说,如果结婚的话,就是她了。如果不结婚,就什么也不要说了。”
那天晚上,我给我父母打了电话,第一次提到自己的婚恋,说想带一个男孩子回趟老家。
天气转凉后,我们一起回去。我父母见了他,觉得他还好,就是言语太少,不怎么懂人情世故。
怎么说呢?
我却不这么认为:
首先,我天天在外采访,需要一个安稳的人,能守住家,将来,这日子才能在有序中过下去。
其次,我远离亲人,需要一个信赖的人,无不良嗜好,能知冷知暖,这样,我才能安心读写,踏实追梦。
第三,我家境不好,长相普通,需要一个同样出身底层或对底层有了解的人,如此,两个人才会珍重以待。
第四,我结婚后,因为房子孩子,避免不了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男方父母,所以,他父亲母亲要接纳我才好。
他,踏实靠谱,为人良善,对我诚心,没有酗酒赌博暴力倾向,虽是家中独子,但有乡下工作经历,父母虽是普通工薪阶层,但身体康健,有一定经济能力。
即便,他不善言谈,他不懂世故,他不够成熟,也不太有钱,我还是愿意和他在一起。
听罢我的分析,我父母说:“只要你心里有杆秤,我们就放心了。”
我心里当然有杆秤,那就是:
03
爱情是要落到实处的事儿,婚姻是一生一世的事儿,日子是细水长流的事儿,决定两个人能走多远的,并非来自文学名著或文艺电影上的感天动地,也绝非来自穿金戴银或灯红酒绿的锦衣夜行。
它更多的来自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对爱人的体察接纳,对生活的长远丈量,对风险的有效评估。
虽然,我文艺也感性,冒失也神经,孤单也冲动,但在爱恋和婚姻这件事儿上,我宁愿多用一些理性。
后来,我和先生结了婚,生了子,走过11年。
一路走来,我体会最深的两个字是:静好。
我经常外出采访,有时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但不管何时,他和公公婆婆永远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你忙你的,我们会把家照顾得好好的。”
因为工作关系,我会遇见各色各样的人,接过各式各样的电话,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他从不生疑,从不盘问,但需要他时,他会第一时间站出来。
我不满足现状,总想突破自我,总爱不停折腾,他担心我吃不消,但又不愿打击我的积极性,就安慰我:“不要太大压力啦,就算你失业了,我还有几千块钱的工资,省着点花,也够买馒头啦。”
当然,如果你据此认为我在婚姻和家庭中从不付出,只懂索取,那也是片面的。
但这些年,我常常想,自己之所以能安心读写,日益平和,逐渐宽容,和有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家庭,是绝对密不可分。
04
我的回答永远是:
要有足够的真诚,更要有足够的理性。
所谓足够的真诚,就是尽量做个对自己真实的人,分辨出什么是情感的虚妄,什么是生活的实相。
想要明月般的爱人,先把自己的心修成一泓清湖。想要天长地久的深爱,先审视自己是否有磐石般的真切。
所谓足够的理性,就是双脚站在地上思考,要看得见自己的处境和缺憾,也要看得清对方的骨骼与灵魂。
要分得清哪些问题无伤大雅,哪些毛病会影响一生,哪些事情能靠奋斗解决,而哪些风险你无法掌控。
大部分人的婚恋只有一次,而谈不好的婚恋,可能一次就会要一个女人的命。
05
这些年,我写情感专栏,听过很多爱恨情仇的故事,见过很多为情所伤的女人,也写过不少男欢女爱的文章。
这样的聆听和书写,让我逐渐懂得:
人世间,爱的故事有千百回,爱的形式有万千种,但最好的爱,无一不需要足够清醒的智慧——
清醒地看待自己,智慧地对待爱情,然后才能相对自如地面对麻烦和人生。
我也跟踪采访过一些携手到老的夫妻,相濡以沫的伴侣,和不离不弃的爱情。
对话和体悟中,我发现那些越长久的爱情,看起来越寻常无奇,压根儿就没有离经叛道的壮举,惊世骇俗的浪漫,抑或天下无双的恩宠。
携手到老仍相爱如初的那对人,不过早早明白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生活是由微末的细节组成的,能给你一天做三顿饭的人,远远胜于一天三遍说“我爱你”的人。
是的,这世间有感天动地的爱情,有人见人羡的婚姻,有完美无缺的爱人,但这样的好运,只属于特殊又罕见的一小撮人。
普通平凡如你我者,最好的模样,莫过于择一个良人,有两间陋室,生一两孩子,握一份安稳,过完这一生。
所以,姑娘,不要被那些煽情又感性、励志又无用、缥缈又虚无的句子、段子或片子,感动得泪流满面,蛊惑得不知东西,沦陷得不切实际。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能给对方怎样的情感,我能许明天怎样的可能。
然后,当适合你的那个人,真的出现时,你才有能力在人群中认出他,勇敢地牵起他的手,坚定不移地说:
“就是你了。”
先点击打开赞赏码,才能够赞赏。
赞赏的读者,可以写上你的名字。
猜 你 想 看
把亲人看得太重,是穷人都有的病。
空姐遇害案:你长得这么丑,谁会伤害你?
我的发小今早猝死,年仅29岁。
闲时花开(ID:xsha369):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混迹媒体圈十余载,发表文字量百万字,能写亲情乡愁故事,会写教育职场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