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书法。是术,是法,更是道
日期:2018-05-13 10:16:09 作者:礼节君 阅读:

书法。是术,是法,更是道

  一个字,六千年

  ——

  字如其人,见字如面。

  “字”缘起原始人的“结绳”、“契刻”记事,

  经小篆、楷书、行书,颜筋柳骨的历练

  成熟于如今文档上的宋体、黑体……

  文字历史浩浩荡荡,一路演变

  穿流6000年的长河儿而来,

  在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趣事轶闻!

  原始时代,原始人为记住自己有几只羊,

  就在石壁上画出羊的样子

  “浑身长毛的人”这一无心之举,

  创造了文字的先祖——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到春秋战国时,天下分崩离析,

  无数弹丸小国冒了出来,

  这些国家中,

  一国有一国的礼仪

  一国有一国的文化,

  一国也有一国的文字。

  后来秦国横扫各国,中原大一统

  各国的文化、文字都被“一笔勾销”,

  一种简单标准实用、齐整匀圆、

  刚健流美的文字“小篆”一夜崛起!

  小篆

   「 “字和人”的那些事 」

  01

  张芝临池

  ---

  字的字形、字音、字法被敲定后,

  字的创造就精进书法领域了。

  小篆后,“字和人”演绎出许多佳话

  有表现练字勤奋刻苦的“墨池”

  有变现风格个性“颜筋柳骨”

  有高论低的“天下行书排行榜等。

  秦之后是汉,东汉有一个大书法家张芝

  这娃娃从小嗜字,日日临写,乐此不疲

  他父亲张奂见他如此好学,

  于是,在自家池塘边锻造石桌、石凳

  方便他取水研磨,洗砚,漂洗帛纸。

  (棉帛纸,可水洗,反复使用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池水变黑,

  张芝书法渐进,笔走龙飞皆得神韵

  这就是后人常说的“墨池”美谈。

  张芝书法

  02

  羲之吃墨

  ---

  “书圣”王羲之大名鼎鼎无人不晓

  他7岁随父学字,12岁游历名山大川

  遍览名家作品眼界大开。

  33岁时,会稽山一聚,羲之有感而发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落成,

  从此,他创造的“妍美流便”名声大噪。

  羲之爱字,爱到“吃墨”不知其味。

  一次,他专心练字,练到得心应手处,

  书童给他送来馍馍和蒜泥,让他蘸着吃,

  羲之边吃,边阅读练习,滋滋有味

  忽而,夫人郗氏入书房捧腹大笑

  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看手里的馍馍蘸的不是蒜泥,是墨汁

  才恍然大悟

  书圣

  关于羲之的书法美谈很多,

  有时,他替卖扇人题字,扇子立马脱手;

  有时,他也抄《黄庭经》换漂亮的白鹅。

  在东晋,王羲之的字一字难求,

  爱他的字爱到痴狂的人就心生“歹念”。

  每年除夕前,

  他家门上的对联就贴一副丢一副。

  为此,书圣也苦恼,所以想出主意

  他写了一个八字春联,留半截不写,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偷对联的人觉得不吉利,没下手。

  可过了除夕再看,它又变吉利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看到羲之的笔力才情,“小偷们”拍手称赞。

  《如何帖》和《兰亭集序》

  03

  唐太宗爱书法

  ---

  开创大唐盛世的李世民也是个书法痴。

  他以帝皇的名义,在身旁养了大批书法家

  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等。

  唐太宗是真心喜爱书法,

  但后人恨的也正是他“真心爱书法”。

  这二公子得到《兰亭集序》后,

  就被这“天下第一行书”的气韵折服了,

  他序不离手,日夜观赏,

  满足、自愧、感叹感情一齐涌上心头,

  不能自已的他竟附耳对亲人说:

  “我死后,要把《兰亭集序》放在身旁”。

  就是这么一句话

  让《兰亭集序》只能以摹本传世!

  “大肚皮”李世民

  04

  欧阳询宿夜观碑

  ---

  天道酬勤,书法亦然。

  古人的勤奋往往还和痴迷难解难分

  大唐初年,“书法四大家”名声最盛。

  (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其中,尤以“欧体”影响深远

  欧阳询“欧体”

  有一次,欧阳询路过一座古庙,

  看到了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

  他先是勒马观摩了许久,

  继而催马徐行,心里还在琢磨碑文,

  觉得石碑上的字,

  不论笔势、神采,都精妙十分。

  意犹未尽时,他又调转马头,

  走到碑文前再细品。

  后来,他索性卧在碑前,

  打了地铺,揣摩了三天三夜

  自此,留下“欧阳询宿夜观碑”的美谈!

  欧阳询“欧体”

  05

   “天下第二行书”

  ---

  颜回的后代颜真卿也是基因纯正之辈,

  他颜值高,源流清,又舍得功夫

  因而仕途平步青云

  白云黑云也不在话下

  颜真卿做官,百姓夹道欢迎

  颜真卿写字,长安洛阳都为之纸贵。

  颜真卿不是喜好书法,是醉心于书法。

  他这里学一点褚遂良,那里学一点张旭,

  早上学一点怀素,晚上学一点王羲之。

  东挪西用,最终练出熊秀端庄“颜体”

  后来,颜真卿的书法境界高飙,

  高到“随手涂涂改改”的《祭侄文稿》

  也能被成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06

  芭蕉叶、柿叶当纸

  ---

  在没有手机电视、wifi的古代,

  人们喜欢写字,这是古代先进地方

  然而,有先进就有落后,古代的纸很贵,

  绢、帛、丝、布,羊皮纸,是富人用的,

  穷人连树皮造的纸也买不起,

  但又心痒痒想学字、习字、练字,

  怎么办?

  “草圣”怀素

  其实也好办,“绢帛丝”买不起,

  那就在芭蕉叶、莲叶、柿叶、枫叶上写

  唐代的怀素很穷,但他会种芭蕉树,

  屋前屋后被他种了三万株

  芭蕉树的老叶子摘下来写字,

  嫩芽舍不得摘,就直接在上面写。

  就这样,怀素练成了,“草书天下独步”,

  还收获了两个名号“草狂”、“草圣”

  “草圣”怀素

  有人用芭蕉叶,也有人用柿叶。

  唐代诗人郑虔弱冠之时,敏而好学,

  可惜家贫,困居在慈恩寺,买不起纸。

  他见寺内的柿子树叶子正好拿来练字,

  于是他写完柿叶的正名,写反面

  就这样写完了几屋子的柿叶,

  写成了一代名家。 

  郑虔写“柿字”

  07

  苏子论字

  ---

  我们都喜欢的苏夫子的书法造诣也很高。

  有一次,他和朋友山谷讨论书法,

  苏轼直言朋友的字清新劲挺,

  有时却用笔太瘦,像树上挂的长蛇

  黄也直爽,说苏轼的字有时写得急促

  扁扁的,石头下压着的癞蛤蟆

  二人一边谈,一边开怀大笑

  “苏东坡和黄庭坚”

  苏轼为人豁达洒脱,但有时也很固执

  他写字,有“五不写”

  限定字体大小的不写,

  未曾谋面的人不写字相赠,

  用绫绢替纸的不写,

  想借他的字画出名的不写,

  文章没有新意的不写。

  不论为人、作词、写字,

  苏轼都个性十足。

  苏东坡字

  写字出名有何难? 很难

  ---

  纵观古代“写字出名”的大家,

  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地钻研;

  2. 天资聪颖,又嗜好书法;

  3. 喜欢写字,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

  4. 博采众长,吸收名家技法;

  5. 就是想写一手好看的字!

  古人练字,

  用宣纸、芭蕉叶、柿叶,

  古人练字,

  在沙土上,木板上,裤腿上。

  如今,时代不同了,想练字不用那么费劲

  (不过要坚持下来,更费力气

  一册《落笔心安》在手,

  不怕“好字”不上手。

  见字如晤,落笔心安

  ---

  练字的过程

  不应止于“练”这个单一动作

  而是通过书写激活多种感官

  共同参与体验情绪

  随着笔尖游走的微妙变化

  《落笔心安》开发练字+涂色、

  练字+听故事+阅读,

  练字+写书信+学知识

  以及自由书写等巧妙组合,

  把字从枯燥思维解放出来,

  让更多感官参与其中,

  书写的盎然趣味由此而生。

  即练出一手隽秀的字,

  也能为生活寻回一种平和舒缓的节奏

  · 今日互动话题 ·

  ---

  想当“大书法家”吗?喜欢练字吗?

  喜欢谁的书法?留言吧!

  礼节君会精选2个留言赠送《落笔心安》练字套装。

  (留言的点赞量和走心度是考核的准绳!)

  有礼有节®品牌

  《落笔心安》美学练字套装,正在热售

  ---

  《落笔心安》美学练字套装内,

  含1本【舒写】日间能量字帖

  +1本【乐涂】晚安涂色字帖

  +1本【佳音】周末书信字帖

  +1本【留白】自由练字本

  +1本【产品别册】,

  组合丰富、多体验、多场合适用。

  ---

  【淘口令购买】

  ▼

  有礼有节¥落笔心安¥抢先预览

  (复制整段红色文案,打开手机淘宝即可)

  所有产品设计申请国家版权局版权保护,抄袭必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书法。是术,是法,更是道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