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活该我看《创造101》。
日期:2018-05-11 00:00:20 作者:长岛冰茶 阅读:

活该我看《创造101》。

  《偶像练习生》里小哥哥的刷屏还没结束,又迎来了《创造 101》里各种小姐姐的霸屏。

  看着朋友圈和身边的人都在热烈讨论着“宣仪还是 yamy 美”、“pick 山支大哥还是朱天天”的时候,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恐慌再次向我袭来。

  而面对这样的恐慌,我一向都是选择投降的。

  哪怕是去礼貌性地跟一下风。

  打开电视后,我终于活生生地看完了一期《创造 101》,努力满脸问号对号入座哪段是“女生竞争的暗潮汹涌”、哪段又是“女性努力争取的自强不息”。

  这让我想起了 1 周前,坐在电影院里硬熬着看完《后来的我们》的那个晚上。

  这部电影所有的梗,从恋人间物是人非、到北漂的辛酸苦辣,还有田壮壮的那封感人至深的信,坦白说,我都没有被击中。

  我甚至还很费解,费解为什么男女主角都干着当时最有钱途的行业,还能混得那么惨;费解为什么方小晓这么爱林见清,却连解释沟通都不愿意…

  所以,井柏然作为快递小哥冲进网吧的时候,我也想冲出电影院。甚至电影结束黑屏的时候,我低头深深叹了口气,心里默默地骂了句“活该”。

  明明一开始就被“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有了我们”恶心到了,却还是受不住诸多朋友推荐

  明明知道自己最讨厌看国产青春初恋片了,还是受不住“电影票房、观影人数创新高”消息的蛊惑;

  明明被《前任 3》弄得尴尬癌和辣眼症并发,发誓再也不看“前任电影”,还是受不住自媒体铺天盖地的刷屏安利稿件

  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喜欢,还是硬着头皮尝试甚至去接纳,我不活该,谁活该?

  搞笑的是,在外界眼中,我有原则立场,十分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偶尔还会被人形容成“特立独行”。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每当面对某种事物压倒性的趋势时,我都会在经历无数次内心挣扎和质疑后,选择向大众妥协。

  无一例外

  之前,我曾在一本书里看过一句话,它说:“所谓长大,就是学会站在多数人那一边。”

  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把“站在多数人那一边”这种行为解释成一种必备技能需要我们去“学会”,也只有“学会”了,才意味着你长大了。

  于是,一旦当我被“要不要跟着大家一起”的问题折磨时,我都会默念十几遍这句话,告诉自己“你要长大”。

  不得不说,它的确有效地消解了我妥协后大部分不适委屈,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跟随了大众。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这可能一直都是错的。

  看完《后来的我们》的第三天,我又面临了跟不跟风的考验——要不要去草莓音乐节?

  像以往一样,我飞速地在脑海中列出了两个阵营。

  正方“要去”,理由如下

  1. 身边人都在求票,成群结队组团玩耍。朋友圈刮起了“不去音乐节就不算过五一”的潮流

  2. 工作关系有免费票,还有抖音达人一同前往。

  3. 喜欢田馥甄(路人粉)。

  4. “所谓长大,就是学会站在多数人的那一边。”

  反方“不要去”,理由如下:

  1. 毫无音乐细胞,没有特别喜欢民谣、嘻哈、摇滚等任何音乐种类,喜欢一首歌的标准只有“好听”和“不好听”。

  2. 在国外参加过音乐节,完全不喜欢这种类型活动

  3. 看完田馥甄演唱会不久。

  4. 五一,我不想长大,我只想瘫痪在床。

  两个阵营激烈地对抗,难分上下,结果正方“要去”使出第四招杀手锏,直接 KO 了反方“不要去”。

  我点了点头,在和同事催我答复对话框中迅速敲下了“好哒,明天十点见~”,然后一气呵成地设了 6 个闹钟,以防明天迟到。

  没想到第二天,我还是睡过了。

  一睁开眼点亮手机屏幕,就是明晃晃的“ 9 : 40 ”和同事的夺命连环 call 。

  也许是没睡醒脑子不转的关系,几乎是一瞬间,我就扔开了手机,选择继续昏睡。

  等再醒来,已经是下午了。

  这次意外的睡过头,不但帮我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也让我真正体验了这种选择所带来的感觉

  这是一种久违的自由快乐安心,还有踏实

  回头想一想,我是也可以选择不看《 101 》,不看《后来的我们》,不看《前任 3 》的。

  脑海里随之出现了一句新的话:“其实所谓长大,是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这两天,我刚好看到一个概念名字是错失恐惧症( fear of missing out ,简称 FOMO ),说的是现在人的很多网络行为,都是因为害怕错过任何与人际关系有关事情,也表现为无法拒绝任何人的邀约

  我不看,就没有谈资;我不看,就是做了错误决定

  以前做过一个实验类的短视频,曾跑去蓝色港湾玩一个“国王绳子”的从众试验

  我们蹲在路两边,装模作样地拉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绳子,然后安排大量的群演从“绳子”上跨过去,看完全不知道的路人会不会也跟着跨过去。

  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会选择跨过去的大多数是小孩子,没跨“绳子”直接走过去或试探下有没有“绳子”的,大多数是中青年

  他们中的一些,还会站在旁边谨慎观察

  可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即使在现实里学会了谨慎,来到在潮流一旦掀起便无法抵挡的网络里,仍然会选择“跟风”、“从众”和“关注一切大家正在关注的”。

  而我认为,这一种跟风大概也不只是为了合群,融入大家的世界,而是因为“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我害怕自己做错选择,我也恐惧自己错过任何机会。我还会焦虑自己太从众,陷入进退两难的撕扯中。

  所以,我就找了一个“长大”的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活在大众的选择里。

  可是长大啊,不是这样的吧,它是尽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这件事看起来是多么和“趋势”相悖,我们也没必要随波逐流,哪怕只是礼貌性地“随”一下。

  毕竟我们辛苦长大,是为了从心,不是从众。

  于是,在最近努力跟风看了《创造 101》之后,我谁也不想 pick。

  我只想 pick 我自己。

  编辑 / WYN

  图片 / 来自网络

  音乐 / Amy Shark - I Said Hi

  关注我们

  可以看到更多人的真实分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活该我看《创造101》。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