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第1276天
饭后,闲来无事,一家三口出门遛弯
走进校园,走进科研室,看着三三两两手牵手的情侣,看着自习室里埋头认真学习的同学,看着电子阅览室里进进出出的人儿,我由衷的感叹,上大学,真是人这辈子最幸福的一件事!
我和QZ说,我是真的真的特别想重新上一次大学,不是为了泡妞,只为了能够浸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
现在网上有很多声音,都在叫嚣着读书无用论,而且总是拿一些没什么文化却又成功的企业家做个例,以偏概全信奉读书无用的人最喜欢讲的一句就是:你看谁谁谁,没读什么书照样混得好!
看过一段话说的很贴切:读书无用论只是底层看到别人成功了但是没读什么书,就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其实越往上面走,你会越明白读书的意义这只是一个以讹传讹的阴谋,底层的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看不清实质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在2017年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不同院校所创造出的富豪人数
别说和三本,二本,一本有很大关系,就是清华和一般211差距都是几十倍,甚至更多
关于这份数据报告,网上有很详尽的解读,单拿出最显而易见的一点:60个样本里,985高校毕业的大佬27个,211高校(不含985)毕业的7个,名校出身的明显更具有优势,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的13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只有13个好大学跟商业成就完全成正比,越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商业成就越高
李嘉诚是小学没毕业,但请问这个世界上能有多少个李嘉诚?在你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请永远不要拿个例来举例,这是最典型的自欺欺人的表现
为什么在写文章上这件事上,我的定位是日记这样一种记录生活的题材形式?是因为我很清楚的意识到,以我目前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来说,简单而又贴近生活的日记,是我唯一可以驾驭的题材,而那些涉及到更深层面的知识类文章,是我根本达不到的高度
如果我上的是清华北大,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我现在所能写出的文章,一定不是停留在这个层面,根本就是两个量级的问题
你觉得,现在关注我文章的人里,会有清华北大毕业的人吗?
绝对不会!
因此有时我总是在感叹,为什么让我们真正意识到读书有用这件事的时候,往往是在我们大学毕业之后
走在夜色里的农大校园,我和QZ说,你知道吗,在我上大学以前,我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出过珲春市,当我去长春上大学报道的时候,看着车窗外两旁高耸林立的大楼,看着香格里拉酒店,我那一刻被深深的震撼住了,我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高的大楼?
现在看来,长春和北京上海比,又显得和农村一样,可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在我的18岁那年,给我的记忆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所以,假若在我上大学以前,我去过清华,逛过北大,感受过复旦,我还会在高考的那段时间处对象吗?我还会每晚潇洒的回家什么也不学吗?
所以,从巴金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想着一定要多带他出去走走,多带他出去看看,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去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去开拓自己的眼界,去明白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需要作出怎样的取舍
我虽然上了一个三流的大学,可我不会感到遗憾,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看似狗血的剧情,才让我遇见了QZ,有了巴金
相反,我为自己能够在上了一个三流大学之后,意识到上一个一流大学的重要性,明白了终身学习于一个人的意义而感到欣慰
因为我走过这样一段弯路,因为我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我才能够更好的去教育巴金,去告诉他,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比学习还要重要
吕不同有一段话: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都不可能参透生死和永恒,但终归须臾,我还是想多知道一点,多看一点,把世事里灰色区域的面积,尽量多挤压一点,使之变得黑白分明,是非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