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能为你捐肾,你为什么不能爱我一次?”
日期:2018-03-19 12:30:07 作者:大将军郭 阅读:

“我能为你捐肾,你为什么不能爱我一次?”

  作者:将军郭 | 心理咨询师 | 性感长腿女青年

  图片来源网络  由Devil提供

  微博上有一个读者给我发私信,洋洋洒洒十几条,加起来有几千字,讲的是他对一个女孩的爱和他的求爱历程,看完之后我很受感动

  他们的相识很像都市爱情故事开始男孩在同一栋写字楼的电梯遇见女孩,辗转打听到她的联系方式,便开始了嘘寒问暖和“碰巧”的遇见,他给女孩订营养早餐和下午茶,知道她喜欢电影,他给她办附近电影院的储值卡,心疼她上下班路程远,他自告奋勇去接送,尽管她住城西,男孩住城东,但有句话说的狂,送爱的人回家,东西南北都顺路,呵。

  最疯狂的事是,三个月后女孩所在公司搬家到另外一个区域,男孩也毫不犹豫辞职跳槽到女孩工作地附近,只是希望能每天见到她一面

  他把自己感动的一塌糊涂可惜大半年过去了,女孩还是无动于衷。不接受他的礼物,不回应他的邀请,哪怕是他为了每天跟她匆匆一瞥,迁徙到城市的另一头,她也始终没有一点接受他的意思

  男孩的真诚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很感慨爱情这件事还真是不能勉强啊!他穷尽所有可能的方式去证明他的爱,他愿意毫无保留去为喜欢的人做任何事情,但即便他爱到疯狂,对方却未必能回应他一分感情

  男孩说,只要她愿意跟我在一起,哪怕是她去美国,我也愿意随她去,我对她是真爱。但是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为什么就是不爱我呢?到底怎么样,她才能接受我?

  我不了解他喜欢的女孩,也不是预言家,我当然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终成眷属,但我觉得另一个问题比这个答案重要——当你如此疯狂的单恋一个人时候,当你愿意超界限付出去感动一个人的时候,你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你是为了得到她的爱还是为了成就自己而已?

  追求一段爱情,很容易理解成只为了得到一个圆满结果,但你发现很多苦苦单恋的人经年累月的爱着付出着,哪怕没有结果,他们也会“执迷不悔”,他们就是“痴情患者”。

  虽是“患者”,他们却并不傻,如此痴情是因为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或者说这种追求的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一个人如果没有动机,是很难持续和超负荷的去付出和给予的,这个动机就是为了获得某种满足,这种满足未必一定是实际的、可视的、或者是物质层面的,它可以是心理层面的,比如获得自我成就感

  完成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会获得自我成就感,同样,在追求爱的过程中,完成一次高难度投入的付出,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伟大有价值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每个人把自我成就感安放在不同的维度上。

  如果爱情能滋养一个人的价值感,那单恋又怎样,多付出一些又何妨,这丝毫不影响它让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

  相比那个终成眷属的结果,一个人在付出的过程中感到了自我的力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感知到自我的真诚,做到了很多人不会做或是做不到的事,这些才是能让他继续下去的动力

  很多人说,回想当年疯狂而坚持的爱,与其说为了感动别人,不如说是为了感动自己,即便无果,但是多年后回想起来,依然认为那是自己生命中为数不多闪光时刻,每每想到自己曾为真爱那样努力过,这份感情连同自己都得到了升华

  很多人的爱都包含了自我成就的成分,只是比重不同,这份爱的性状就会有很大差异,当对方没有回应这份爱的时候,与其说是为了追求爱情,倒不如说是为了自我标榜,不如说是为了让自己在压抑生活中寻找到一种珍贵的价值感罢了。

  所以,与其关注对方到底能不能爱上你,不如先问问自己,你更在乎结果还是更在乎在一点一滴的付出中那个感觉良好的自我。

  即便你说,你是为了爱情,这种回答是非常不理性的,自我成就感的背面是一种自我麻醉,它会让你陷入一种颠倒的因果关系里。

  你以为是因为自己很爱一个人,才会对她那么好,才会为她付出那么多,但实际上,在一次次的付出和奉献之后,另一种想法会变得更强烈,“我肯为她付出这么多,我对她一定是真爱”。

  追求爱情的行动强化了对“真爱”的确认,对“真爱”的确认又驱动了一个人去付出更多,这种循环会让一个人在非理性的怪圈里越陷越深,也许这并不是真爱,而是你对真爱的错误执念在作祟。

  这种执念不仅在耽误自己,其实对于被追求的那个人来说也构成了伤害

  看完男孩的自述,我觉得他可敬可怜也可惜,但是当我试图代入女孩的角色思考这件事,我又觉得愧疚,自责,甚至有一点担忧和害怕。

  这样单方面狂热的爱和付出,对于一个的确没有心动没喜欢上对方的人来说,的确有些叨扰甚至是负担就像男孩对我说的那样,“她越拒绝,我越想再加把劲”,女孩心里或许会觉得“他越付出,我越愧疚,就越想逃”。

  如果能换位思考,我想男孩心中早有答案:如果女孩愿意试着接受,那应该早有苗头,至少她不会一次又一次不留余地的拒绝。

  体面地追求和表达爱意,当然需要真诚前提,但这份真诚应该有理性加持,除了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为了爱还是为了自己之外,也要思考一件事,追求这段爱情,对于对方来说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置对方的感受反应而不顾,那这份爱终归是自私的。

  但现实中,不只是男性,很多“痴情患者”都会用这种自我感动的方式去表达爱,他们能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常人做不到的程度,他们很伟大,也很有耐性,但这么做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对方感受到爱意,也是为了补偿自己曾缺失的爱。

  虽然看起来他们有充沛的爱可以给予,但“痴情患者”往往没有在原生家庭中得到过来自于主要抚养人的爱,所以成年后,他们比大多数人更渴望得到爱,为了填补童年的缺失,他们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更不在意倾其所有。

  他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追求爱情,这让他们感到踏实安全,因为这样得来的爱和关系不是毫无缘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自己用付出“交换”而来,虽然这是有条件的爱,反而更可靠,只要自己肯持续不断的付出,就不会失去爱。

  这种有条件的爱很有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在孩童时期,只有他们的表现满足了父母期待,或是超于一般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表扬和善待,在孩子的心里,肯定、表扬和善待就可以等同于爱。

  所以成年后,这种方式会延续,他们相信,只有他们的表现满足了追求对象的期待,或是超于一般的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认可、接纳。

  他们爱的很用力,但也真的很卑微,如果没有觉察种种痴情付出背后的动机和成因,他们其实很难摆脱这种求爱模式同时也的确很难在真实恋爱关系里去理解爱和感受爱。

  电影《剩者为王》里熊黛林饰演了一个叫章聿的女孩,她也是个痴情患者,即便前男友已婚,还依然深爱他,为他单身到三十几岁。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前男友终于需要了章聿一回,章聿也终于能大胆爱了一回,她决定为患尿毒症的前男友捐肾,不管别人怎么劝,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完成了这次伟大的爱情壮举。

  每次想起这个桥段,我都感动,但也觉得难过,不忍心戳破痴情患者,但还是希望他们能懂得,不管是肾还是命,都换不来爱情,除了感动自己,更应该先爱自己

  ◁◁ 向左滑再来几篇

    你们能爱多久?要看能不能提供“情绪价值”  9个耳光和8次痛哭   这不是爱情,这是虐恋

  ——  END  ——

  将军的新书

  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

  刚刚上市,正在热卖

  当当(限量签名版)

  京东、亚马逊等均有售。

  这是一本自愈手册

  它告诉你的不仅是每个问题的原因,还有问题之后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你找到改变自己、解救自己的方法能力

  ↓↓现在戳阅读原文可以折扣价购入下单~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能为你捐肾,你为什么不能爱我一次?”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