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记--第1240天
我有一个老弟,还有一个老爹。
用母亲的话来说,这个老弟和老爹,有时简直就像一对冤家,无时无刻不在掐架。
父亲控诉老弟,老弟埋怨父亲。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愿意掐架呢,除了老弟的脾气遗传了父亲的火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都会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去要求对方。
场景一:
那天,老弟来父母这里接我和QZ,父亲看了眼窗外没有熄火的车很不悦的说道: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热还是冷,车不熄火,天窗却开着。
我看了眼窗外的车,又看了眼父亲,想笑。
我来到外面问老弟,咋不进屋呢?
他说:我可不进去,进去他俩(指父母)又得一顿唠叨我。
场景二: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老弟来父母这里。
本想着把父亲和老弟的车一起开来,怎料老弟把车库钥匙忘在了家里,而家里的钥匙,又锁进了屋里。
便只能开着一辆车来了父母这里。
贴完对联,老弟准备走了,刚开始他还盘算着让老爹送他,因为过年不好打车,可后来他转念一想,贴对联的时候,老爹就因为贴的不好不太高兴,再让他知道自己没拿钥匙,肯定又要说他,所以干脆就没有和父亲张口,直接跑去马路上打车了。
老弟前脚刚走,母亲后脚就和父亲说:你快去送送他,他没开车。
老爹问:他咋没开车呢?
老妈:他钥匙落在家里了。
父亲一面穿衣服,一面又开启了训话模式,和我嘟囔道:他脑袋天天也不知道想个啥,钥匙还能落家里,像你们这样,迟早得吃大亏。
我一面应着,一面穿上了衣服和父亲一起出了门,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在车上,以老弟和父亲的脾气,这爷俩今天肯定又要干一仗。
走了百十米,看到老弟裹着个衣服在等车,开门,他问:你们咋来了呢?
我:你这大冷天的,上哪打车,上来。
老弟上了车,全程也没再多说话,看的出来,俩人都憋了一股火。
果然,忍到老弟下车,老爹又开始和我埋怨他了。。。
场景三:
在老弟没工作的前几年,他是一直给父亲干活的。
那天和老弟闲聊,老弟说:你说说咱爸,那些年,天天和我说,你不用出去赚钱,你就好好的跟着我干,把家里这块整明白了就行,说的倒是挺好,一管他要钱的时候,就不乐意,说我乱花钱,有时又嫌我呆在家里不干事,我现在要是听他的,还不得和那时一样。
我说:恩,你现在这样挺好。
送礼那天和老爹坐在车里,老爹又说:你弟啊,今年是啥活也没帮我干,真是指望不上了。
我说:行啊,他现在这不挺好的,也不用管你要钱了,自己赚了自己花,懂事了。
老爹说:恩,对,我也不用他了,有时用他干个活都不够生气的,我雇人也不用他。
闲聊时母亲会和我抱怨说,等以后我就上你那去,把你爸和你弟留这面,让他俩天天使劲打吧,使劲掐,有时我都快让他俩气死了。
看,我成了一家的树洞。
其实呢,这都是些屁大的事啊,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一个词——距离。
俗话说的好,距离产生美,而过近的距离,当然会让彼此看到对方身上的毛孔。
而有孩子在身边的父母,也一定不会意识到孩子在身边的好。
老弟和父亲,就是这个状态。
我离的远,一年最多回家两次,每次呆上10天半个月。
每一次我回家,父母都会当成客人一样照顾,欢天喜地,从来都不会说出半个不字。
而老弟就不同了,做的不让他们满意了,依旧会照说不误。
何止是老弟,就连QZ这样听话懂事的女生,在家里还不是总被母亲说来说去。
每当QZ和我诉苦的时候,我都会很同情的和她说,你的心情我太能理解了,你和我弟其实都是一样,生活在父母身边,被唠叨是常态。
有时想想,像我这样的浪子活的真是洒脱,不在父母身边,不用听父母的唠叨,也不用管家里的那些琐事;而QZ的家里人呢,觉得我为了他们的女儿撇家舍业来到山东不易,便也像供祖宗一样供着我。
所以,我才是那个最幸福的人?
当然不是,其实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就像我无法切身体会父亲和老弟的那种状态一样,他们也永远不会真的懂得我每次将要离家时的那种复杂心情。
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事,就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对每天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