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多少父母,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日期:2018-02-09 作者:爱你的 阅读:

有多少父母,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 和白兰花Michelia一起去体验未知人生

  签约作者 | 猫杞

  背景音乐:《不想回家》阿肆

  父母孩子伤害,都会体现在什么地方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只有虐待孩子、拳打脚踢才算得上伤害,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语言暴力精神施压甚至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一味的否定、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若有若无的轻视眼神,这些看似不起眼行为却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严重伤害。轻则性格影响,重则患抑郁症,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却很少有父母能理解。“我不就说了你几句么”,他们会这样想。

  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北大留学生与父母决裂”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王猛从小到大饱受父母的控制之苦,他的父母专制强横,对他长期施行过度控制和过度保护,不允许他脱离自己的掌控。我用了二十分钟看完他写给朋友的万字长信,仅是读下来就觉得喘不过气。

  在他上中学期间,他的父母为了方便控制他,强迫他留在家附近的二五一中读书,而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去读市里更好的高中在二五一中的经历对他来说犹如噩梦,他没有朋友,并且因为他的成绩优异,持续受到同学欺凌、排挤,被打耳光和言语羞辱更是家常便饭

  而当他与父母提起自己在学校环境有多糟糕时,换来的不是安慰、不是心疼,而是父亲的一顿痛骂:“同桌有什么影响?”“最卑贱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凭成绩好?”这顿歇斯底里的大骂持续到凌晨一点,我不敢想象当时的王猛会是怎样的伤心无助

  在他拉黑父母之前,他也曾多次发出过求救信号,想与父母好好谈一下,得到的却总是他们的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他“不正常”、“病得不轻”。后来,王猛彻底绝望决定与父母决裂,12年来再也没有回家过春节。

  这是一个悲伤的例子,但直到现在,王猛的父母还是认为,儿子对他们的怨恨,是因为他在外面工作学习不顺,然后把这些不顺心迁怒给了家人。他们不觉得自己对他是什么过度控制,而只是“太爱孩子了”。

  这条新闻评论下最让我触动的一条,是一个女孩子写的。她说自己在外打工,从没有因为工作的压力同事客户关系烦恼过,却总因为自己最亲的人而歇斯底里、失眠,就连早上刷牙的时候都会突然泪流满面“回家给我的只有恐惧”。

  却也还有这样的评论:“百善孝为先,父母再错也是老人,也要包容!”不禁唏嘘,哪怕身处2018年,这样陈旧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存在着,也正是这样的思想,使得多少人饱受折磨

  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身边很多不想结婚也不想生小孩的朋友,都背负着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和压力。

  我有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是一位不婚主义者。每次谈到这个话题,他总是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我不打算结婚,更没有做好对自己的孩子负责的准备。自己一个人也蛮好的,我就不要去祸害别人了。”

  他出生在单亲家庭,由母亲抚养他长大。我曾陪他回家拿过一次东西,见了他的母亲,那是一个强势而暴躁的女人,她看他的眼神不像是看儿子,而像是看一块抹布。

  他随口问了句家里有饭么,她便大发雷霆,指着他的鼻子大骂,“就你也配吃我做的饭?你只配吃狗吃的饭!”

  他跟我提到他小时候的一件事,大概是初一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考试成绩跌出全班前十,他母亲大怒,叫喊着让他去死,说他是个没用的垃圾

  他不服气,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锁上门。而后他母亲径直去厨房拿了一把菜刀,把房门砍开,逼他出来承认错误

  他有个小本子,每次被母亲骂,就回到房间疯狂地用笔写脏话,一笔一划都恶狠狠,纸页全部被划破,最后整个本子都破烂不堪。这样的本子,他有过数十本。

  他母亲对他期望极高,管教严格,在他的生活中有诸多不许,稍微有一点违背便又是一顿痛斥。她也有平静下来的时候,许多次夜里,她哭着抱住他,对他说她有多希望他成为优秀的人。

  但我始终难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母爱,几乎可以说是疯狂。

  至今他已经拉黑了他母亲两年多。

  他对我说这些都不是让他最难过的,最悲哀事情是,尽管他最不想成为的就是母亲那样的人,却还是发现自己身上有了她的影子

  这么多年在她的影响中,他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刻薄吹毛求疵的人,他见不得别人的不完美,如果有人达不到他理想标准,他便会无端暴躁起来。他甚至能想到自己结婚之后的样子,一定又是他母亲的翻版。因此,他决定不结婚。

  这位朋友如今性格敏感自卑,很难敞开心扉信任别人。这似乎是一种必然结果小时候很少从家庭中得到过爱的人,长大后更不会懂得如何去爱人

  周末看了一部电影,《伯德小姐》,讲述了叛逆的高中女孩克里斯汀和她母亲之间的故事。克里斯汀继承了母亲的强硬性格,两人水火不容,经常爆发冲突

  电影一开始,是母亲开车载着克里斯汀行驶在公路上,两个人前一秒还在听着汽车广播其乐融融,后一秒母亲又开始数落起了克里斯汀,她不耐烦这样的说教,恶狠狠一推车门,然后毫不犹豫地跳下了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母女俩的这一段对话

  克里斯汀:我希望你喜欢我

  母亲:我当然爱你

  克里斯汀:但是你喜欢我吗?

  母亲(犹豫了一会):我希望你......可以努力成为那个最好的你。

  克里斯汀: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这段话特别戳人,也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很多家庭——那些总是觉得孩子不够优秀,拿他与别人家孩子对比的父母,那些对孩子百般挑剔,却打着为你好旗号的父母——原来爱是有条件的,那是不是如果自己不够优秀,就不配得到父母的爱呢?

  最终电影里的克里斯汀与母亲和解了,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多少人能和父母真正地和解,因为有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的,也许身上的刺会软化,但曾经扎下的洞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没有父母会觉得骂孩子、控制孩子是一种虐待,事实上他们也的确为孩子牺牲了很多。他们学会了喂奶、换尿布,他们努力工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他们给孩子事无巨细规划好人道路,不希望他偏离轨道

  但他们却不懂,孩子也是个活生生的有自己思想的人,而并不是一个任他们摆布的私人物品。

  中国自古以来推崇的就是“孝道”,习惯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如果孩子稍有反抗,就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但有时候,父母自以为是的爱却的确会让孩子感到痛苦,他们不擅长表达自己的爱,久而久之父母和子女都变成了刺猬坦诚变成了最困难的事。

  我想很多人都从父母口中听过这些话:

  “你怎么不能像XX那样?就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真没用。”

  “要不是你我早就离婚了,你怎么这么没良心。”

  “你懂什么?我是为你好,等你长大以后就明白了。”

  小时候以为,自己长大之后真的会明白父母的爱,但却发现有些话带来的痛苦早就刻在了骨子里,无论多久也磨灭不掉。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话:

  每次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可能很少会有孩子能鼓足勇气与伤害过自己的父母决裂,只会在不断流逝的时间中与他们渐行渐远,或是选择了与他们和解。

  孩子做错了,父母会要求他们道歉,但父母做错了呢?

  - 作者:猫杞。漂泊在那平庸之海,无论是变成钻石或沦为尘埃。白兰花Michelia签约作者。微信公众号:白兰花Michelia(ID:nvrendds)

白兰花Michelia

  点击关注,伴你成长

  八点一刻,不见不散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陪你共度漫长岁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多少父母,欠孩子一句对不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