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先查查你的银行卡余额,再看这篇推送
日期:2018-01-31 作者:生活在此处的 阅读:

先查查你的银行卡余额,再看这篇推送

  一月最后一天的最后几小时,你在想什么?

  快递要停了,最后剁个手吗?花呗借呗明天出账,你欠了多少?一年到头,存下多少钱?过年给七大姑八大姨买点什么,才能堵上她们催婚的嘴?年后怎么跟老板提加薪,或者离职?

  在想这些的你,是一枚标准中国三明治。

  “三明治”意指夹层:夹在白月光和六便士中间,夹在电吉他和保温杯中间,夹在现实困境理想状态中间。今天推荐的这本《生活不在别处》,就是为你和三明治们而写。

  《生活不在别处: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 

  李梓新|主编

  2017 年 11 月出版

  中信出版集团

  你正在或即将面对的生活焦虑,这本书都关心钱、房、职业选择情感关系……

  你也能看到活着的各种可能性有人每周末下班飞去韩国看偶像,有人为了买到一款胶带干脆自己开手账集市,有人一边当白领一边出专辑……

  读这本书时,不时被触动,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我们找到这本书的主编李梓新,和他聊聊书里书外的年轻人普通人写作,以及生活在此地。

  未读选书 x 李梓新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创始人、主编。儿童创造力培养机构故事星球”联合创始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专业世界银行奖学金学者。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东方早报》《外滩画报》等媒体任职,采访过多国大选和名人政要。著作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主编《破茧001》《30岁后为梦想寻找现实的出口》等三明治丛书。

  本书写给“症常青年

  未读:为什么想记录“此处的生活”?

  李梓新: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对生活有要求,也不是不切实际想象可能就是打理一个网红店,甚至喝好一杯咖啡,过好自己的小确幸的生活态度

  这本书也是“症常青年”的一个反映。大家不都是亚文化、二次元,都是有点时代症,我们针对这个群体进行了分析、读解和故事的写作,就有了这本书。

  三明治的“症常青年”专栏

  未读:标题“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戳中了我们的痛点和嗨点,怎么确定的?

  李梓新:“中国年轻人”是我们持续观察和记录的群体。“年轻人”概念也不用深究,这些年中国年轻群体的最大变化就是混龄感的出现一些青年叫自己中年人,中年人却还觉得自己很年轻。所以只要是愿意关注年轻人生活的人,都可以读这本书。

  “焦虑”是大家共同担心问题人人都焦虑,因为怕知道的少,跑得太慢,而新文化的出现又不会和你商量。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人生方向焦虑和不能突破自己阶层的焦虑更多,到一定年龄,承担的责任更多,就包括逼婚、生育的焦虑。

  而当代年轻人天然就有一种自嘲的习惯,和把负能量转化消解为娱乐的本能所以有一些仪式感的狂欢,像粉丝追星,还有对各种网红小店的执迷、把猫当主子的拜猫教,这些都是对抗生活压力和负能量的方式,一种自处的方式,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一位受访者为自己的偶像设计地铁广告

  未读:书里“雾霾式生存”“Airbnb”“学区房”这些话题,怎么选出来的?

  李梓新:我79年生的,代表老一点的,最小的同事94年,所以我们针对新的话题讨论,至少能提供两个不同角度商量。我们愿意捕捉新的年轻人的现象,前一段什么“恋与制作人”出来,我是一点都不玩的,我理解不了,感觉这都是虚拟的,还不如追SNH48(笑),但我也会跟他们讨论这种体验

  未读:哪些事你和90后想法会很不同?

  李梓新:比如我说80后恋爱是会同居的,考虑到降低生活成本,还能测试能不能走向婚姻。90后就不啊,一是觉得没有自由空间分手后搬走会难堪,还有就觉得不一定要走向婚姻。

  还有些事我觉得很重要,但年轻人不。年底媒体都做年终专题,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这种上点年纪的人,在年底年初是会有兴奋不安和忐忑的,每年总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事情。但是我看年轻人没什么感觉,没那么多期待

  未读:如何找到的书中这些采访对象

  李梓新:开始都找的自己朋友,在圈子里发动,微博上也会找,先做起来,认可度高了就有人主动联系我们,比如“无国界医生”那篇就是主人公怪怪柴通过邮箱联系的我们。

  点击图片查看《怪怪柴和木头人:一对“无国界医生”前线夫妻的相遇史》

  未读:你和团队选择故事时有什么标准?

  李梓新:选择标准会有一些经验主义:有没有故事性?能不能给人共鸣即使原先对这个事一无所知,通过几千字我能不能get到一些东西

  前几天我们写了剑玉(一种日本传统游戏),非常小众,但是有点意思,就让他们写了,我一开始真不懂,年轻人怎么会玩儿这种老年人太极球的东西,哈哈。

  不搞特稿,普通人也能非虚构写作

  未读:这本书的写作者都是普通人,但成稿十分精彩作品创作和修改过程是怎样的?

  李梓新:者大部分是我们三明治平台“破茧计划”的学员。我们选人时就非常重视多样性,他们本职有白领职员、烟草业国企员工,有一位金融猎头,后来加入我们的内部,算是通过这个写作计划找到了人生新的轨迹。哦,你印象深刻的“春晓”那篇,作者胡卉倒是学创意写作的。

  点击图片查看《对上海不再留恋的年轻人,离去的不只有春晓》

  《花了300万,买了一套不能住的学区房》是北京一个银行职员的自述,她从我们的“每日书”计划上写,每天300字的计划,不过有时写起来就刹不住车,写多了串联起来就成了一篇文章这些文章会先发在三明治公众号,字数可能是不太适合新媒体阅读,但是我们不限制,就想把事儿清楚先把这些事留下来。我和我的同事在结构细节上提修改意见,但一定会保留个人特色

  未读:你有很漂亮的履历,也是资深媒体从业者,为什么后来想到成立“中国三明治”?

  李梓新:在创立三明治之前,我刚从伦敦回来,做财经公关,但还是想写字,我经常跟别人说,写作是一种连接他人的方式。写了半年我觉得这世界还挺好玩的,甚至比我当记者时好玩。没有媒体的那些框框,能更自由地观察和接触到他人。

  但那时候没想到能靠这个生活,就又去了《外滩画报》当主笔,因为和上一份工作交接时间太长了,我入职第一天凌晨就飞到去斯德哥尔摩采访诺贝尔奖。那几年在各国大选来回跑报道,也是挺好的经验。后来又在传统媒体做了两年,14年初出来,正式做了三明治。

  我一直喜欢搞小创新,06年就自己搭建了“爱专栏”的网站,让海外华人讲他们的生活,那时候没出过国,好奇外面的故事;后来从国外回来了,就想做一个关注中国的项目所以三明治不是心血来潮,是有一定连续性的。

  中国三明治的工作室“故事公园”的蓝色大门

  未读:你觉得媒体采访式作品和普通人的采写有什么不同?

  李梓新:媒体写作有两种,一种是功能化的新闻写作,在今天的意义已经基本被消解了。另一种是特稿,自视甚高,当然也有道理,普通人很难投入这么大时间精力去做,但现在能支持特稿的平台太少了,特稿就成了奢侈品。

  传统媒体这两方面功能都在萎缩,新媒体就填充进来,但新媒体对文字源有着破坏性、消解性和娱乐性,内容的光谱就变得很复杂有些东西大家会想“这也是内容?”外行也会很迷惑“画风怎么变成这样?”,会蛮错乱的。

  普通人其实可以写的很好的。这种写作方式在国外很常见,翻译过来叫“回忆录”写作,国内对此有误解:我年纪轻轻,写什么回忆录?其实就是个人化、生活化的写作,哪怕就是发动大家每天从300字写起,变成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三明治“每日书”这个项目一个月产生几百万字,我看到这么多人在观察生活、剖析自己,我很感动,这是大有可为的。

  “我执迷于记录本身”

  未读:从你做记者时,就对08汶川地震现场记者的报道进行记录,出了《灾难报道》那本书;后来成立三明治,是对更多人的生活进行记录。你为什么对记录这么感兴趣

  李梓新:《灾难报道》是特别白描的问答体,那些口语的记录我觉得很珍贵。我本人会对记录这件事很执迷。人和时代都是善忘的,你还能想象没有微信的时候吗?现在好像到了一个新的世纪,但过去那些时代是真实存在过的。我们最早的MOOK《30岁后,为梦想寻找现实的出口》就记录了那个时候。

  未读:你个人如何定义“非虚构写作”?

  李梓新:非虚构写作狭义上指那些特稿,但我肯定是支持广义的定义了。我觉得就是相对忠实地记录一个东西,不做主观上的加工。非虚构的内核就是无限地接近真实,反映出一些让人共鸣的故事和观点

  未读:你有没有比较推荐的非虚构类作品?

  李梓新:何伟被说得很多,我觉得《江城》比《寻路中国》好,有早期的比较质朴的感觉。《东北游记》不错,作者迈克尔·麦尔也写过老北京的胡同。

  未读:有没有可以指导非虚构写作的书推荐?

  李梓新:可以看看史蒂芬·金《写作这回事》。要看人物的塑造,可以看李宗陶老师《那些说不出的慌张》,非常惊艳。如果想写格局大的文章,可以看周逸君的《走出中东》

  未读:如果普通人想进行非虚构写作,你有什么建议

  李梓新:你要用受众和读者眼光来看你要写的对象,要帮读者迅速定位:这个人和我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看,我对TA好奇什么?要替读者发问,要尽可能360度去还原这个人。

  然后,要从日常写起,也要看看别人在写什么,文风如何,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当然,写作自律和受到激励也是必要的。业余写作者起初还需要知道自己写得好还是不好,要有专业一些的人来提供标准,这也是我和三明治平台要做的事情。

  2月4日(周日)14:00-16:00,三明治创始人、《生活不在别处:中国年轻人的焦虑与狂欢》主编李梓新与作家廖信忠、当下频道创始人沈文馨、“第1整理术”自媒体创始人周一妍一起到场和你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看法

  《生活不在别处》,来看症常青年的焦虑来自哪里。

  往期回顾

  采访、编辑=亏亏

  投稿/合作  unreadsky@163.com

   点击购买《生活不在别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先查查你的银行卡余额,再看这篇推送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