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90后斜杠青年:“你可以走很多条路,也可以只走一条路”
日期:2018-01-25 作者:贪欢 阅读:

90后斜杠青年:“你可以走很多条路,也可以只走一条路”

  斜杠青年

  “你可以走很多条路,也可以只走一条路”

  文:贪欢

  01

  你有听说过斜杠青年么?

  它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所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很多种职业和身份,多元生活的人群

  他们在介绍自己时,会用斜杠来区分,比如,某某,作家/演员/摄影师,划开不同职业的“斜杠”成了这些人的代名词。

  毫不夸张地说,我身边的斜杠青年,已经远远多过单职青年了,每个人的生活特别活色生香,上班时穿着正儿八经的西装,没准下班以后就成了街头潮男,兼职淘宝模特。

  还有些人,上班拿着死工资拥有两个微信,一个微信是朋友生活工作,另一个微信24小时不间断发朋友圈,美代日代英代,或者就是一三无面膜的微商,他们也是斜杠青年。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虽然我现在20岁,还在上大三,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有一份坐班实习,我做过专职文案,专职策划,专职微博运营,学生仔的工资不会高,三千块算是很公平的。

  下班以后,我有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需要每天打理,除此以外我还是电台主播,长期接文案撰写的活儿,钱不多,糊口而已。

  如果我要做一个自我介绍,用斜杠展现我所有的能力,我有可能会这样说:贪欢,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电台主播/音视频剪辑/情感博主,相信我,我还可以会更多。

  听起来还挺酷炫的不是吗?

  但我真正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些title,根本算不上什么光彩,也毫无必要斜杠出来。

  02

  我有个同学,是广告系的,广告算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她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一路杀到决赛,和其他十个人一起,通过大家的投票决出名次。

  我没听过她的演讲,之所以认识她,是因为她用淘宝,给自己刷了一千票。

  所有人投的票加在一起都没有一千票,她假的太过明显

  可是没有证据,于是她得了那场比赛的第一名。

  之后就经常看到她在学校总群里发消息,经常是招聘,说自己开了工作室,一开始是做留学,后来又做舞蹈培训,再然后工作室开不下去了,开始给别人打工,又听说遇见骗子公司,被骗了所有积蓄,那时她只有18岁。

  当然,都是听说,我甚至没有她的微信。

  后来一个朋友刚好和她是同班同学,说起她,一张口就是,“我的天,那个奇葩啊……”

  原来她的工作室是个空壳公司,钱是众筹来的,和大她8岁的男朋友一起,做留学做舞蹈,没有产品,没有老师,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装模做样的招牌,和她在许多个群里面煞有介事的招聘。

  她一直拿自己广告专业的身份做幌子,但其实挂了很多科,是班上的倒数前几名。

  后来她和男朋友分了手,工作室自然开不成,自己每天吃香喝辣,买高仿手包,却不还当初众筹的钱,别人问她,她就说,钱都被骗走了。

  “骗走?笑话……她哪来的钱可以叫别人骗啊。”朋友一脸地鄙夷,看得出,这姑娘的确臭名远扬

  后来再有她的消息,是她借助校媒在找实习,一个朋友圈,有九张她的过度美颜艺术照,文案是斜杠出来的。

  她说,公关/礼仪/模特/演员/广告/文案策划/平面设计,有丰富创业实战经验,是个能一起搞事的斜杠青年。

  一连串的斜杠看得人眼晕,倒是不知道一米六的她什么时候当起了模特,搞事嘛,的确见识了,只不过在她身上,算不了什么褒义词。

  这样的斜杠,就仿佛一个缀满了烂樱桃和坏草莓的人造奶油蛋糕,看起来蛮漂亮,真要吃的话,不仅没营养,还容易肚子

  你下笔斜出来的杠,每一道都是有汗水努力在其中的,你若是轻轻松松划出来的,迟早也会被别人简简单单地抹掉,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干净

  所以别人有时候问我,你会什么,我总是想很久之后说,我就是个写字儿的,写的东西呢,就是个入门级。

  03

  前些日子为了帮公司找内容,认识了一个作者,专写离奇吊诡的刑事案件,文笔极好,内容也详实,几经波折终于联系到他,加了微信,偶尔会给我评论点赞。

  昨天我转发了一片文章到朋友圈,是豆瓣上的,专讲斜杠青年。我的转发语是这样写的:怕只怕别人的斜杠是养家糊口实现个人价值,你的斜杠就像小学做的自我介绍,会唱歌跳舞画画,全是浅尝辄止,不过是兴趣罢了。

  过了一会儿,那位作者给我留言,“太难了,人的精力有限的。”

  他本人是南京大学的法学博士,这么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但就这一件事,通过他对案件的刻画,我能从侧面感受到他的精专。想来他是那种很认真的人,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做一件事,他都会觉得做得不够好,不够专,所以很难理解那些把一天分成无数零碎的小块,做很多件事情的人。

  其实每个人,对“专业”二字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快餐时代,大家都很会包装自己,在很多人的意识中,“知道=了解”,“会=精通”,于是专业的门槛越来越低。

  但是你要知道,门槛低不代表专业本身变得烂俗,总还是有人花很多年的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并且将其完善得足够漂亮,当你和这样的人硬碰硬,孰高孰低一试便知。最后你斜杠出来的丰富多彩人生,只能蒙骗自己罢了。

  04

  写到这里,你或许认为,我是抨击斜杠,反对斜杠的,然而恰恰相反,我支持斜杠,也羡慕斜杠。

  我知道的第一个斜杠,是那个写了《乖,摸摸头》的大冰,腰封上有他一连串的职业,记者/主持/民谣歌手/诗人/作家……还有很多已经忘记的。

  我曾经无数次被他书里的故事打动,想着真好,有这样一群人过着我想要的生活

  后来他接连出了好几本书,一本比一本烂,去年年末,大冰的小屋也宣布关张,一个乌托邦的故事宣告终结,我有些失望,却又不免感激。

  如果不是因为他曾给我塑造过一个理想化的浪荡生活,我至今或许仍然是个只会念书,等待着毕业之后找一份税前7K的工作,过朝九晚五平凡日子的姑娘。

  但是因为有他,我看到了生活的很多个剖面,想着自己也可以尝试过上那样的生活,确实理想化,但并非不可能。

  另外一个我很欣赏的斜杠青年,是某个千万级公众号的签约作者,我也是其中之一,她加了我微信,没聊过天,但翻阅她的朋友圈,我知道她是我很喜欢的那类女孩

  她写书,帮人拍照,也开客栈,有爱人,日子很悠闲

  书不怎么出名,甚至还有些鸡汤照片也算不上惊艳,但看得出她十分用心,至于客栈,开在非常边远的小镇上,还没怎么开发,人也不多。

  她从不炫耀自己拥有的,相反不断地感激着周遭的一切,感激她的爱人,为完成她开客栈的理想放弃自己的事业;感激她的亲人永远支持她所做的任何决定;感激她的读者,会认真看完她写的每一个字,还会有很多暖心的评论。

  似乎她并不觉得,她所拥有的是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而是周围人和事物的馈赠。

  她忙忙碌碌地做着很多事,虽然算不上好,但胜在用心。她很认真地感受着,领悟着这个世界,想要过更有张力的人生,能够用有限的生命体会世界更多的价值。

  真的,无论现在的你多少岁,在过着怎样的生活,有没有对未来规划,你都可以做出选择。

  你可以选择当个斜杠青年,用很多种方式赚钱,过丰富又肆意的人生。

  也可以就做个单职青年,精专于自己热衷的某事,闯出一番天地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看到身边人过着好生活,自己就眼红偏要去效仿。

  斜杠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本身是很中性的,没有褒义或贬义之分。

  你可以选择,当然也可以放弃。

  斜不斜杠无所谓,过靠谱的人生才重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90后斜杠青年:“你可以走很多条路,也可以只走一条路”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