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本章小提示,梁林夫妇也客串登场了。
民国爱情题材长篇小说《旧国梦》由作者熊依萌授权本号原创连载。之前已推送的章节,可以选择本章正文前的目录点击阅读。
自序与楔子
第 1章 绵绵女儿心
第 2章 沪上贵千金
第 3章 相见两不言
第 4章 不如不相见
第 5章 禅院喜相逢
第 6章 游园惊梦人
第 7章 戏园赏新戏
第 8章 言尽心底事
第 9章 月上柳梢头
第10章 若能同甘苦
第11章 风波又起时
第12章 忆青梅竹马
第13章 医者赤诚心
第14章 秋风扰我心(上)
第14章 秋风扰我心(下)
第15章 西医妙诊断
第16章 莫辩婚姻事
第17章 得理不饶人
第18章 后宅烦心事
第19章 何能话相思
第20章 如何过年关
第21章 无事不登门
第22章 恨不相逢早
第23章 世事多无常
第24章 天涯沦落人(上)
第24章 天涯沦落人(下)
第25章 只恐风波恶
第26章 便尘埃落定(上)
第26章 便尘埃落定(下)
第27章 奈何月儿明
第28章 且往大上海
第29章 何事扰春风(上)
第29章 何事扰春风(下)
第30章 海上一粒沙
第31章 叹寄人篱下(上)
第31章 叹寄人篱下(下)
第32章 察言观色间
第33章 谨小慎微处
第34章 奈何动情时(上)
第34章 奈何动情时(下)
第35章 感情亦难辨(上)
第35章 感情亦难辨(下)
第37章 人心多难测(上)
第37章 人心多难测(下)
第38章 洋场初见欢(上)
第38章 洋场初见欢(下)
第39章 变化多端时(上)
第39章 变化多端时(下)
第40章 世界共此时(上)
第41章 世界共此时(下)
第42章 百感交集时(上)
第43章 百感交集时(下)
第44章 患难见人心
第45章 初见名洋场
第46章 另眼看世界
(47)
人杰大抱负
“若是还没倦了,我便再带你去一处地方。”自从家中变故,文琮少来如此情绪高涨,婉凝索性依着他,再往旁处走走。
“一会儿要去的聚会非常难得,都是极为优秀又极为有趣之人,你到了只便多听多笑就是。”文琮兴奋中不忘嘱咐,言语中足见对此聚会的重视,婉凝微微颔首微笑,“一切都听三哥的安排。”
文琮极为重视的这场聚会是“建筑师协会”的聚会,上次他带婉凝到国立同济大学看课程,实则要办的正经事就是加入这个行业组织;而此刻,何为“中国建筑师”,却还没有定论。
说是这次活动难得,倒不是因为协会是特别神秘或稀缺,不过是这次会议请来的一众建筑师,实属难得。
有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创系教授梁生、林女士,以及他们的诤友也是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教授Benjamin Chan,也有春天开业的南京大戏院的联合设计者陈深先生。
把天南海北的建筑师聚在一处实属不易,而会议上几位建筑师关于学术和商业的辩论更是火花四溅。
enjamin Chan属于他们之中非常活跃的一位,他端着高脚杯站在屋子中间开阔地区道,“我与梁生、微音是多年好友,现如今我们选择不同不是意见相左,而是各自情况不同。众所周知,梁生父亲是大儒,梁生和微音想做的事情是兼济天下的学术开拓,Open Visions,所以他们可以应军阀之邀,放弃北平优渥的生活条件,到东北去,创立一个学系,这是惠泽几代人的开天辟地般的大事,这也是我一个人江南小子,愿意追随至东北的原因。但现在形势有所变化。”
婉凝觉得Benjamin有些微醺,他一番高谈阔论已经面色红润,只听他又道,“现今东北局势不稳,军阀终归是军阀,古往今来,有几个武人舞文弄墨,能做到不东施效颦,只看这两年的学制建设,便知道不过是学些皮毛,不成气候不成气候。”
enjamin的祖父是前清的翰林院士,父亲是杭州之江大学的创始人,书香世家的公子哥又在28、9岁的年纪,又在美利坚这种自由开放之地呆久了,言语间百无禁忌些。
他们之中章大酉较早回国,近来又在参与国民政府的建造项目,更加持重,于是道,“老弟所说,尽是肺腑之言,然吾认为,为建筑者,政治二字,心知肚明即可。”
梁生的父亲是当年参与了公车上书的遗老,他比在座所有人更深知“文人莫谈政治”的道理;也可能正是因为此,梁生夫妇虽则是美利坚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却未曾接过商业的设计项目,他们夫妇不仅不谈政治,也是莫谈商业,一心只为圣贤书。
“多谢大酉兄提醒,Benjamin的烦忧,我跟微音是第一个清楚明白的。”梁生道,“Benjamin本就与我们不同,他自在浪漫些,如今上海市场繁荣,建造需求也与日俱增,洋人们不知分了多少杯羹,我们在座都是留学欧美的正经建筑生,学了洋人那么多的先进知识,所谓师夷长技,定也要做出一番开疆辟土的大事。而且正如Benjamin 所说,东北形势紧张,既是上海有机会,也不失为好去处。”
梁生饮了些红酒,看起来情绪有些低落。
此时林女士又补充道,“森成和我也有旁的打算,早几年父亲教他重修《营造法式》一书,有些许实践知识并不深究,此时正有时间,我们也想考证一二。”
enjamin深深点头,自知这对学术伉俪心念传统建筑与学术科研,是他等无法望其项背的。而他们此次来沪,除了参与“建筑师协会”的聚会之外,实际更重要的是考察,东北局势已经愈演愈烈,东北大学的光景也并不好过,他们这些殚精竭虑的创系教师也在为学系寻找出路,上海学术繁荣,城市日新月异,大学众多,大厦大学与中央大学都向他们抛出橄榄枝,希望中华民族史的第一个“建筑学系”可以花落自己家。
而Benjamin自己,也在考虑是否转战沪上,多积累些实战经验;在教学二字上,他与自己的诤友看法不同;梁生家学渊源,又从小精通哲学、历史,喜欢回溯前事,深究道理,他则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认为建造一事,细节源自实践,亲身观战才有源源不断的经验和知识传与学生。更何况,叔父的好友,浙江兴业银行的经理已经向他发出过几次邀约,希望他为同乡设计一处现代的银行大厦,为乡里在上海树树威风。正如叔父所说,洋人在上海圈地查旗已有几十年,最早的礼查饭店、沙逊大厦、工部局大楼,现在南京西路上的诸多大厦,都出自洋人建筑师之手,你们既从外头学了那些个建造的本领,便更应该在划给洋人的地界上做些中国人的现代大楼。
于Benjamin来说,回沪上做些事情,情理之中,理据充分;而他们的大师兄——早几年回沪并已有设计作品落成的陈深则想的是自立门户的事。倒不是因为他性格独特,一定要自己说了算,只是他与RobertFan在设计理念上有些不同,想做的设计项目也不尽相同。
婉凝也注意到,上次与文琮相谈甚欢的RobertFan并未在聚会之列,他也是唯一一个婉凝见过面却不在“建筑师协会”聚会上的建筑者了。
其实陈深思考的事,也是文琮在思考的事;而文琮又与陈深、Benjamin情形不同,与章大酉却还算相近些,他们从外头回沪,第一选择是进入洋人的体制中做大型建筑项目,在洋人掌控着话语权的上海建造界,学习显性的和隐形的洋人建造规则,也不失为迅速融入沪上建筑界的好选择。
1930年的秋冬,越来越多的归国建筑者考虑着自立门户,开设专属华人的私人建筑事务所,像洋人一样买卖土地、设计大楼、运作项目,也算沪上一道独特风景;这几年里,华人巨贾、众筹资金纷纷进入地产界,资金具备、人才具备、市场具备,中国归国建筑师在沪上、乃至全国的大作正要拔地而起了。
回家路上,文琮心下大快,提议去中央饭店带了文钰最喜爱的英伦餐点才返回刘宅。
进了门,早有管家太太提醒,文钰小姐的那位学兄来了多时,老爷吩咐,三少爷若是回来就到偏厅去参会。
文琮知道事关小妹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又问,“文钰呢?”
“文钰小姐在花厅,与太太和大少奶奶同在一处。”
文琮将点心转给婉凝,边往偏厅去;婉凝则带着点心,到花厅找文钰。
作者简介熊依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研究生、多部心理学译著译者、文学网站签约作者、连载《旧国梦》、《依依的婚事》、《与子同谋》三篇长篇小说。有民国历史考据癖,倾慕民国大师风骨,喜写民国人物故事。喜爱旧国梦的粉丝们也可以与作者分享、交流,邮箱bye_cumt@163.com
小文:本号自即日起发起“给原创作者赞赏”活动。喜爱所读原创文章的读者,可以通过文末二维码自发给作者定额赞赏。赞赏将直接进入作者的微信钱包。钱不多,但能够让作者感受到你对他发自内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