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有关的日记
作者:杨素凤
1980年12月17日(17岁,上高中)
西北风越刮越紧,冷的使人钻心。今天是星期天,我怀着极不平静的心情看了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这是一部彩色故事片,影片中主人公崇高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感动着观众。周文雍“头可断,肢可折,壮士头颅为党落,革命精神不可灭,好汉身躯为群裂”的英雄气概和陈铁军大义凛然的豪迈精神让人振撼。在敌人的刑场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宣布举行婚礼,他们视死如归,陈铁军高呼:就让国民反动派的枪声做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他们的青春是何等纯洁,他们的形象犹如苍劲的青松,挺拔壮美,他们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闪闪发光,荡气回肠,他们坚贞的共产主义爱情璀璨夺目,动人心弦!他们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的楷模!
1982年10月14日(19岁,上补习班)
今天下午学校仍旧让学生挖老鼠,女生下午不到校,我在家帮母亲切辣子腌菜,干完后,母亲悄悄给我14元钱,让让我买一双棉皮鞋,我早想买皮鞋,但想到自己19岁了,连一分钱都还没挣来,开学复读交了学费,前几天刚买了一件尼绒衫,怎么好意思再开口?
我忐忑不安,母亲说:买去吧。我拿上钱三步并做两步到了鼓楼商店,还有两双,皮鞋是青岛生产的,穿上后,大小合适,样式也不错。这是我第一次穿皮鞋,心里很激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想想自己的学习成绩,想想弟弟妹妹的旧裳破裤,再想想父母一年四季辛苦劳碌节衣缩食,我内心有愧,何时我才能“报得三春晖呢?”
银川师专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 中午家属院搞后勤的小夫妻不知什么原因吵架,吵得天都要翻了,平房宿舍听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去围观,女的真是个泼妇,河东狮吼,什么脏话都能骂出来,也不怕这么多大学生笑话,男人真能沉得住气,低着头一言不发,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连隔壁的社员和地质队的也寻声过来,女子抱着孩子大哭小叫:我不活了!我不活了!我们班的男生竟鹦鹉学舌:我也不活了,我也不活了……
劝架的老师听见了,瞪了一眼:去,不活了,回家去,别在这丢人现眼,跟着瞎起哄。一个老师说:大家都散了吧,小两口打架,有什么好看的?女子的根本不听劝,又把被子扔了出来,还锅撩出来,抱着小孩,一路嚎哭…男生一边回宿舍,一边议论:哎哎呀,简直就是母老虎么,娶了这样的女人倒了八辈子霉了,兄弟们,以后娶媳妇要睁大眼睛啊。
他们一边说一边朝女生挤眉弄眼。没人理会他们,假小子说:这女人真不像话,女同胞的颜面让她丢尽了,我到阅览室看《海峡》去,上面连载琼瑶的小说,谁去?上铺说:我不去了,我到贺兰新华书店买书去。去吧,去吧,瞧!你的亲爱的在核桃树下等你呢。上铺的脸红红的。
大家嘻嘻哈哈散了。
1986年4月16日,星期三(23岁,毕业前夕)《古代文学》课讨论《红楼梦》里讨论“宝玉为什么挨打?”和“薛宝钗是封建卫道士?”第一个问题讨论时大家一致认为不但该打,而且该杀,原因是他调戏金钏儿,致使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出人命,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讨论第二题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拍桌子的,瞪眼睛的为自己的观点辩解,针锋相对,男同学说他们就喜欢薛宝钗,因为薛宝钏宽以待人,温柔贤惠,林黛玉不但尖酸刻薄,而且弱不禁风,和这样的女子在一起生活不会有好日子过,女同学立刻起来反驳他们的观点,大家一会历史的说,一会而辩证的说,旁征博引,直到下课争论还没有结束。
下午一个人拿了本书到鱼塘附近散步,附近空旷无人,我枕着书躺在鱼塘边,面对蓝天,此时微风拂面,天高地阔,我闭上眼睛,陷入遐思,一会儿,远处的地质局大院传来了越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如泣如诉,哀婉缠绵,好似在抒发黛玉对身世命运的悲叹。触景生情,想到去世的父亲,想到母亲一个人孤苦伶仃领着弟弟妹妹干活,想到即将毕业,前途未卜,不由眼泪潸潸而下……
图中为作者近影
征文
关于青春的一次征文(现金稿费)
公众号简介
翠脆生生:中年美少女一枚,现居银川。
出版《两个人的江湖》《我们忘了,爱在婚前》等书,新书《美好的人,都不会孤独终老》《把平凡的日子过得像诗一样》新鲜上市,各大网站和书店均有销售,其他文字散见报纸及杂志!
转载时加以上资料,视为授权!
公众号欢迎投稿到20215508@qq.com
具体投稿细则以及稿费事宜请进入公众号后在自定义菜单里点击页面下角的投稿相关即可获知。投稿若有打赏,都归作者所有,版权亦然。点击率达到标准,我这边还有稿酬奉上。期待朋友们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