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会辜负你
周舒艺
王蒙在他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精装典藏版“序”里,有一段关于“生活”的话。他说,生活与时间不欺骗你,“毕竟是生活再加上时间感动了你,生活感动了你,也就照耀了你拯救了你与你的文学。”
之所以又想起这段话,是因为去年年底,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暨全国创联工作联席会议上,几位作家代表在发言中都谈到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感谢生活这座巨大的宝库,为自己的创作带来了充足的源泉。
相比老一辈作家,年轻一代的作家可能很难再拥有那样波澜起伏的人生,那样广阔的社会经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当有限的个人经验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写作资源时,怎么办?作家弋舟就认为,“我们‘70后’这代作家,接受文学熏陶的初始,离我们最近的文学资源,可能都是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这种养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滋养了我们。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丰富,至少我个人渐渐开始感觉到这笔资源已经难以完全为我的写作提供更丰沛的支撑。我需要新的文学世界观和新的文学方法论。”要有“新的文学世界观和新的文学方法论”,就必须要积极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而客观上,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变化越来越快,也要求作家投身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正如作家熊育群所说,“我们的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人对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能够了解的都只是它的一部分或者某些方面,作家要把握这个世界变得十分困难了。作家要写出这个时代,写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就必须超越个人生活的圈子,深入更广大的生活领域,去体验、采访和记录。”
积极地走进生活,生活一定会回馈你。生活会让作家们收获一部又一部好作品。这几年,走进基层居委会的作家范小青,写出了长篇小说《桂香街》;走村串户采访幸存者的作家熊育群,写出了抗战题材小说《己卯年雨雪》;回到乡村沟沟岔岔“还乡”的作家孙惠芬,写出了长篇小说《生死十日谈》《后上塘书》;深入基层派出所的作家弋舟,写出了短篇小说《出警》……生活的回馈,不仅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作家裘山山在采访费梁、叶昌媛夫妇这两位八旬老科学家的过程中,就被他们“将一生都献给自己的科学事业的精神所感动”,学到了他们对所从事专业的严谨、认真、专注,他们对名利的淡泊,他们不怕艰苦、吃苦耐劳的精神。
又到元旦。元,谓“初始”;旦,谓“日子”。新的开端,将开启生活新的精彩。把笔触继续深深扎进每一个日子,生活一定不会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