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巴黎圣母院大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需要美?
日期:2019-04-16 21:00:57 作者:时光君丨双木 来源:慢时光 阅读:

巴黎圣母院大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需要美?

  lowtime | 慢时光

文/时光君-双木慢时光原创转载联系授权

  相信天大家都被“巴黎圣母院大火刷屏了。

  当地时间4月15日18:50分,北京时间16日凌晨00:50分,有着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突发大火。

  现场浓烟滚滚火势窜天。

  大火持续烧了4个多小时教堂顶部基本上已被焚毁,标志性的塔尖更是已经倒塌。

  圣母院内部,也是一片残垣断壁场面令人不忍直视……

  大火无情,这个全世界人们艺术瑰宝殿堂,转眼在烟雾遍体鳞伤

  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对它作过最充满诗意描绘——石头交响乐

  1163年奠基,1345年竣工,从出生到现在的800年间,它躲过了一重又一重战火,却没能在和平年代保存完好……

  01

  800年艺术瑰宝,毁于一旦

  为什么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因为它不只是个旅游打卡圣地,更是一座艺术美学殿堂,它身上所代表文化、艺术、建筑宗教价值无可取代

  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骨架结构,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造型空灵轻巧,又符合各种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都刻有精美雕塑,这些雕塑伴随着巴黎圣母院的建成而塑成,每一尊雕塑都精雕细琢体态神情动作栩栩如生

  十二使徒的雕像之一,幸好修缮开始时被移走了

  大天使神情端宁,撒旦则盘算着将称灵魂的秤的打乱,好让地狱再添加一枚恶灵。

  最著名玫瑰花,建于1220-1225年,直径十几米,每块都不一样,用绚丽的的彩色玻璃描绘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在这次大火中全烧没了。

  传说二战德军入侵之前,巴黎市民自发地把玻璃一块块卸下来藏在各自家中,等德国人走了之后,又重新拿出来装上,一块都没少。

  堂内珍藏着大量的13~17世纪名画,全都有着上百年历史,这次不知道还能保存下来多少。

  《拿破仑一世加冕》,记录着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登基

  堂内的风琴世界上最出名的风琴之一,由五组键盘和8000支音乐风管组成,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如今怕是命运叵测

  不幸中的万幸,圣母院中镇馆之宝耶稣受难荆棘已经被成功抢救。除了荆棘冠,路易九世的一件长袍也已被成功抢救。

  雨果曾在《巴黎圣母院》中说:建筑艺术的最伟大产品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社会的创造,与其说是人才人物作品,不如说是人民劳动结晶

  这一次,8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遭焚毁,损失的是全人类的艺术结晶。

  02

  巴黎圣母院,烧得好?

  大火烧起后,当地的法国居民悲伤掩面,泣不成声。他们自发聚在一起,下跪为圣母院祈祷

  在这样的悲怆动容面前,我实在想象不到国内很多人竟然在叫好。

  每当外国有什么灾害时,都有国人跳出来叫好,历来如此。我本以为这样幸灾乐祸的只是极少数,但我还是实实在在低估了某些人的卑劣性。

  基本上每篇关于圣母院被烧的微博文章下,都弥漫着大量“烧的好”、“大快人心”、“天道轮回”……嘲笑讽刺声。

  当年我们的圆明园被烧了,所以是这次巴黎圣母院着火就是报应,我们根本不用惋惜,应该大快人心

  但问题是,这完全两码事。两者相隔将近160年,中间不知道隔了多少代,当年烧圆明园的法国人早已化作尘土

  看不得别人好,觉得烧了别人一座教堂,就是为自己报仇,这本质上是一种自卑狭隘

  就事论事,火烧圆明园是错,嘲笑别人的国宝被火烧了还诅咒“烧的好”就不是错了吗。

  不要用人之短护己之短,别人犯的错不是你拿来犯错的借口,否则又和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不管是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瑰宝。如果你对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没有一点惋惜之情,那么又有什么资格去提圆明园呢。

  我看到有人评论:圆明园那场大火,全世界伤心了吗。

  对此我想说,每一位正直的人们,都为圆明园伤心过。

  写出巨著《巴黎圣母院》的雨果,在一位参与了劫掠圆明园的法军上尉写信给他,征询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时,他是这样回信的: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在历史面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在信中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不要把自己的偏激和狭隘绑上爱国名号一个真正爱国的人,首先应该是有良知的,善良的,懂得尊重历史和文化的。

  圆明园被烧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要忘了历史,但不是让你在别人遭遇灾难时候幸灾乐祸。

  我们中国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将前人的错怪罪至后人民族

  03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需要美?

  有人说:巴黎圣母院着火了,烧了就烧了呗,和我有什么关系?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古建筑遗迹和古文物,拿来投资民生不是更好吗?

  对此,我想先给大家看两张照片——纽约宾夕法尼亚车站改建前后的对比照。

  这是宾夕法尼亚旧车站的候车大厅四周由众多巨大目的多利安式石柱围绕,透着古罗马式的典雅精致

  这是新车站的候车大厅,已经毫无特色,闵然如普通车站。

  一位建筑学家曾经愤怒地说:旧车站就像出自上帝之手的杰作,而新车站却像丑陋老鼠

  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案例济南老火车站,是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曾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

  (济南老火车站)

  这是现在的济南站。一对比,美感差了多少倍?

  但在1992年3月,因为一名身居要职的官员称老火车站是殖民主义象征,这座宏伟的老火车站便被拆除了。

  直到现在,济南民众重建老火车站的呼声一直没停止过,曾有民间投票有超过半数济南人都希望老站复建。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人都是爱美的,审美需求是人类内在的一种高级精神需求。

  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为什幺都要送孩子美术、学舞蹈、学乐器,学这些能未来对他工作并有什么用的艺术呢?不就是为了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美,感受到快乐吗。

  会所以区别与飞禽走兽,正是因为在生存之外,我们可以从人与人之间感受到情感,从自然中感受到美。

  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而是文化和审美。

  近些年来,央视出品了如《国家宝藏》、《我爱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文化古迹综艺,拉近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不就是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美好吗。

  我们常说,三代培养一个贵族,这里说的贵族不是指有钱人,而是指真正的精神贵族。

  用文化来培养,用美学来浇灌,用艺术来熏陶,这才是真正的贵族。

  人活着不应该只是工作、吃饭、睡觉那么简单,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那是代表我们感受生活美好的存在

  它没有功利性,也不在乎实用性,它是我们向更徇烂生命进阶的基石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民国开明国语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中写到: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不仅仅只吃草,我们还要学会看花。这才是我们需要巴黎圣母院的原因

  *作者:时光君--双木,90后,慢时光专栏作者,喜欢烹饪热爱旅行。用理性认真思考,用态度安静生活。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个人微信号:sh。本文授权自公众号:慢时光(),转载请联系授权。

  黄磊、何炅新节目官宣!用灵魂热爱生活的人,都散发光芒

  7天全蔬食挑战 | 这样吃让你的肌肤年轻10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巴黎圣母院大火: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需要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